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5回:“敢作敢当,才是英雄好汉。”
成语用法
敢作敢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敢于承担责任。
引证解释
⒈ 敢于作为,敢于承担责任。
引《三侠五义》第七五回:“敢作敢当,才是英雄好汉。”
《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十八>》:“敢作敢当,也是不可不有的精神。”
敢作敢当的国语词典
勇于承担,不逃避责任。
敢作敢当的网络释义
敢作敢当
敢作敢当的翻译
敢作敢当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敢,进取也。——《说文》
敢,勇也。——《广雅》
信理遂惔谓之敢。——《贾子道术》
洁廉而果敢者也。——《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注:“不忧不惧也。”
天下有中敢直其身。——《荀子·性恶》
刚毅勇敢不以伤人。——《荀子·非十二子》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贾谊《过秦论》
袭与 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三国志·董袭传》
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敢毅(勇敢刚毅);敢士(勇士);敢直(果敢正直);敢勇(果敢英勇);敢断(果敢决断)
动词
(1) 有胆量做某种事情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国语·吴语》
人不敢与忤视。——《战国策·燕策》
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敢说;敢想;敢干;敢士(敢死之士);敢勇当先(勇于承担责任)
副词
(1) 〈方〉∶莫非;大概;恐怕 。如:敢不(说不定);敢此(莫非);敢莫是(莫非是,难道是);敢道(难道,莫不是);敢怕(恐怕,或许)
(2) 自然,当然 。如:敢仔(当然,自然);敢仔好(敢情好;求之不得);敢只(当然)
(3) 谦词,自言冒昧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敢言;敢请;我敢预言;敢问(请问;相问)
(5) 岂敢;哪敢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物议既允,臣敢有词?——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大约
你子母二位敢未打火?——《水浒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giam3 [客英字典] gam3 [海陆丰腔] gam3 giam3 [东莞腔] gam3 [沙头角腔] gam3 [客语拼音字汇] gam3 [陆丰腔] gam3 [宝安腔] gam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敢 | 古覽 | 見 | 談 | 上聲 | 感 | 開口一等 | 談 | 咸 | kamx/kaam | kɑm |
详细解释
zuō
名词
(1) 作坊,手工业工场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 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2)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3) 另见
(除作坊外,其余都读 )zuò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 同本义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礼记·礼运》
而后作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舍瑟而作。——《论语·先进》
客作而辞。——《礼记·少仪》
如日出时,眠者皆作。——宋· 苏轼《画佛赞》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作止(作息;起居)
(4) 起来;开始工作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乐府诗集》
蚤作而夜思。——唐· 柳宗元《送董邵南序》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5) 又如:作力(出力;使力);作本(务农);作苦(耕作辛苦);作一(劳动专一);作牧(畜牧,放牧);作剧(劳作勤苦);作劳(劳作,劳动);作甚(做什么)
(6) 产生,兴起
包牺氏没, 神农氏作。——《易·系辞下》
周秦之际,诸子并作。——《论衡》
由汤至于 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孟子·公孙丑下》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天油然作云。——《孟子》
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蘖栽。——汉· 张衡《东京赋》
浓雾半作半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作兴(兴起);作师(兴兴);作病(发生疾病,致病);作见(出现;显现);作逆(作乱,造反);作贼(造反);作缘(发生瓜葛、联系)
(8) 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后汉书·张衡传》
作结绳而为罔罟。——《易·系辞下》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吾为楚王作剑。
汝父为楚王作剑。
作二铁板。——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9) 又如:作茶(制茶);作治(制作。亦指制造的成品);作黍(做黍米饭);作烦(制造麻烦,添麻烦);作衅(制造事端);作景(为难,作梗);作对头(与人为敌、为难)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生人作死别。
故作不浪计。
作推敲之势。——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10) 写作,创作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史记·屈原列传》
仲尼卮而作《春秋》。——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唐· 王勃《滕王阁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唐· 白居易
(11) 《与元九书》
作敲字佳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令作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 又如:作古作故(不依旧规,自创先例);作述(创作传述)
(13) 振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告子下》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14) 又如:作气(振作勇气);作强(产生强劲之力)
(15) 假装,装出 。如:作面子(装点面子);作乔(装假,装模做样);作筏子(做样子);作张作致(装模作样);作轨(作为规范);作喜(变作笑脸,露出喜色)
(16) 充当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
(17) 又如:做冰(做媒人);作霖(充作救旱之雨。后指降甘霖或下雨);作小(做小。与人为妾);作眼(做眼线);作甘(做救旱甘霖)
(18) 当作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老大嫁作商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 又如:作傍(当作靠山;作依托);作外(当作外文,见外);作做(当作,算作)
(20) 建筑
将有作。——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作亭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1) 又如:作邑(建筑都城);作洛(另建新都);作土(积土堆垒以御敌)
(22) 发出音响,演奏
乐将作。——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23) 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24) 生出,长出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25) 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26) 培育,造就
亦惟助宅天命,作新民。——《书·康诰》
(27) 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28) 担任
伯禹作司空。——《书·舜典》
(29) 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30) 发生,发作
冻风时作。——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作则飞沙走砾。
此疫作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31) 发出,放射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振奋作声。——《聊斋志异·促织》
有作其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百千齐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2) 发动
一夫作难而匕庙隳。——汉· 贾谊《过秦论》
(33) 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4) 通“诅”(
)。咒诅侯作侯祝。——《诗·大雅·荡》
下作之地,上作之天。——《管子·轻重己》。俞樾云:“两作字读为诅,古字通用。”
名词
(1) 作品;文章
临摹旧作。——蔡元培《图画》
理想派之作。
(2) 又如:遗作;译作;新作
(3) 事情,事业
利用为大作。——《易·益》
毋以小谋败大作。——《礼记·缁衣》
(4) 措施;办法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后汉书》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k7 zo5 [宝安腔] zok7 [沙头角腔] zok7 [陆丰腔] zok7 [梅县腔] z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zo5 [客英字典] zok7 [东莞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 潮州话:zag4(tsak) zoh4(tso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作 | 臧祚 | 精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coh/zuh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敢,进取也。——《说文》
敢,勇也。——《广雅》
信理遂惔谓之敢。——《贾子道术》
洁廉而果敢者也。——《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注:“不忧不惧也。”
天下有中敢直其身。——《荀子·性恶》
刚毅勇敢不以伤人。——《荀子·非十二子》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贾谊《过秦论》
袭与 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三国志·董袭传》
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敢毅(勇敢刚毅);敢士(勇士);敢直(果敢正直);敢勇(果敢英勇);敢断(果敢决断)
动词
(1) 有胆量做某种事情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国语·吴语》
人不敢与忤视。——《战国策·燕策》
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敢说;敢想;敢干;敢士(敢死之士);敢勇当先(勇于承担责任)
副词
(1) 〈方〉∶莫非;大概;恐怕 。如:敢不(说不定);敢此(莫非);敢莫是(莫非是,难道是);敢道(难道,莫不是);敢怕(恐怕,或许)
(2) 自然,当然 。如:敢仔(当然,自然);敢仔好(敢情好;求之不得);敢只(当然)
(3) 谦词,自言冒昧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敢言;敢请;我敢预言;敢问(请问;相问)
(5) 岂敢;哪敢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物议既允,臣敢有词?——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大约
你子母二位敢未打火?——《水浒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giam3 [客英字典] gam3 [海陆丰腔] gam3 giam3 [东莞腔] gam3 [沙头角腔] gam3 [客语拼音字汇] gam3 [陆丰腔] gam3 [宝安腔] gam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敢 | 古覽 | 見 | 談 | 上聲 | 感 | 開口一等 | 談 | 咸 | kamx/kaam | kɑm |
详细解释
dāng
动词
(1) (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 对等;相当于
当,田相值也。——《说文》
必当其位。——《吕氏春秋·孟夏纪》
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朱也当御。——《国语·晋语》
当之者戕焉。——《国语·晋语一》
(3) 又如:旗鼓相当;门当户对;当才(才能与所任之事相当);当匹(匹敌;对等);实力相当
(4) 面对着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当户(对着门户);当风(正对着风);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面对着某种有缺陷的人,不要说有关他短处的话,以避影射之嫌);当头对面(面对面)
(6) 担任;充当 。如:当辕(驾辕);当槽的(店房伙计、酒保一类的人);当值(值班);当御省禁(值班于官禁之内)
(7) 承担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衍。—— 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当不起(谦词。表示担当不起他人的夸奖或款待);当不得(奈何不得);当不过(受不住;受不了)
(9) 主持
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管子·五行》
北邀当国者相见。——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张居正当国。——《明史·海瑞传》
(10) 又如:当室(主持家事。今称当家);当家之事(理家立业);当家三年狗也嫌(主持家政的容易得罪人,讨人嫌弃)
(11) 阻挡 的通路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12) 又如:螳臂当车;别当道站着;当拦(阻拦)
(13) 看待 。如:他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14) 用武力抵敌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资治通鉴》
(15) 又如:万夫不当之勇;当关(守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6) 应当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 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17) 又如:当用的还得用;当立之年(指三十岁);当断不断(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18) 判决罪人,断狱
臣知欺大王罪当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名词
(1) 过去的某一时间;以往 。如:当天(指过去);当时(指过去);当下(此时);当口(事情发生或进行的时候)
(2) 空;空当 。如:插当;这里还留着一个当子
介词
(1) 在
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当堂(当场,在现场);当出(当初);当来(向来;当初);当便(即便;即就)
代词
(1) 本,这
病卒, 豹取急,亲送柩还乡,悲痛伤惜,以为丧当家之宝。—— 唐· 李延寿《北史·房豹传》
(2) 又如:当家(本家);当晚;当夜;当境(本境);当坊(当方。本地);当港(此港,本港)
铿锵声 。如:每座教堂的尖塔开始欢快地发出当当响声
(1) 假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相较,或未易量。—— 宋· 苏洵《六国论》
(2) 另见
dàng
动词
(1) 主领;典领
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扬雄《甘泉赋》
(2)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左传·哀公八年》
虞所赍赏,典当胡夷。——《后汉书·刘虞传》
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唐· 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
(3) 又如: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4) 当作;算是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5) 又如:当三钱(一个钱当三个钱用。这是宋朝的一种制钱);当十钱(币值以一当十);当甚(算什么);当耳边风
(6) 抵得上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一个当俩;以一当十;当抵(抵挡)
(8) 顶替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形容词
(1) 适合,适当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只要措施得当就没问题;用词不当;当家子(同一家族中的人)
(3) 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当于“本”、“此”
当夜调度已定。——《三国演义》
(4) 又如:当下(那个时候);当年;当天
名词
(1) 当铺(用于字号) 。如:当馆(即当铺);当水(骗局)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dong1
◎ 潮州话:多秧1 多安3 多秧3 ,deng1(tng) dang3(tàng) deng3(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