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国

dí guó [ di guo]
繁体 敵國
注音 ㄉ一ˊ ㄍㄨㄛ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敌对之国。 地位或势力相等的国家。 相当于一国;可以和国家相匹敌。 犹仇敌。

词语解释

  1. 敌对之国。

    《周礼·夏官·环人》:“讼敌国,扬军旅。”《汉书·蒯通传》:“语曰:‘野禽殫,走犬亨;敌国破,谋臣亡。’”《玉娇梨》第三回:“古人有言:敌国未灭,何以家为!” 郭沫若 《女神·湘累》:“他终竟被敌国拐骗了去了。”

  2. 地位或势力相等的国家。

    《管子·霸言》:“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 韦昭 注:“敌国,位敌也。”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左史倚相》:“非可以夸於敌国。”《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献’乃下奉上之辞,非可施於敌国。 南朝 为兄,岂有兄献於弟邪?”

  3. 相当于一国;可以和国家相匹敌。

    宋 楼钥 《陈顺之灵璧石砚山》诗:“ 陈侯 之富可敌国,会有宝光惊四塞。”《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殷氏 纵有扑天的本事,敌国的家私,也没门路可通。”

  4. 犹仇敌。

    《南齐书·王敬则陈显达传论》:“干戈既用,诚沦犯上之跡,敌国起於同舟,况又疏於此者也?”

引证解释

⒈ 敌对之国。

《周礼·夏官·环人》:“讼敌国,扬军旅。”
《汉书·蒯通传》:“语曰:‘野禽殫,走犬亨;敌国破,谋臣亡。’”
《玉娇梨》第三回:“古人有言:敌国未灭,何以家为!”
郭沫若《女神·湘累》:“他终竟被敌国拐骗了去了。”

⒉ 地位或势力相等的国家。

《管子·霸言》:“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
《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
韦昭注:“敌国,位敌也。”
唐柳宗元《非国语下·左史倚相》:“非可以夸於敌国。”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献’乃下奉上之辞,非可施於敌国。 南朝为兄,岂有兄献於弟邪?”

⒊ 相当于一国;可以和国家相匹敌。

宋楼钥《陈顺之灵璧石砚山》诗:“陈侯之富可敌国,会有宝光惊四塞。”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殷氏纵有扑天的本事,敌国的家私,也没门路可通。”

⒋ 犹仇敌。

《南齐书·王敬则陈显达传论》:“干戈既用,诚沦犯上之跡,敌国起於同舟,况又疏於此者也?”

敌国的国语词典

仇敌之国。

如:「富可敌国」。

敌国的网络释义

敌国

  • 敌国,读音dí guó,汉语词汇。指的是敌对之国。
  • 敌国造句

    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国肘腋之变,又使敌国两面受敌,无法与秦国抗衡,最大限度的分化外部敌人。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无论帝王将相,任你权倾天下,富可敌国;无论道佛魔妖,任你神通盖世,法力无边;终逃不过黄土一培。
    李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他御敌国门抗击匈奴的故事被国人世世代代讴歌和传诵。
    神圣巨龙跨越龙界和人间收敛的财富,都被榨成了这样,登云厅的消费标准略见一斑,如果不是富可敌国者,自然就要掂量掂量了。
    《孟子·告子下》有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春宫大人,我大友家如今称霸九州,支配四国,外有雷神大人和春宫大人这等精兵强将,内又坐拥十国之地,钱粮丰广,敌国外患仅毛利一家而已。
    阴里相看怪尔曹,舟中敌国笑中刀。
    也能够看出皇帝对自己的弟弟是多么的信任,要不怎会将如此一块肥水沃田交给已经是军机统领的弟弟,仅仅是每年的赋税提成,就让这位王爷富可敌国了。
    无奈经逢大难,虽富可敌国,却门衰祚薄,香火不兴。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朝廷内部,看不惯萧长存的人本来就不少,此次惨败,更是借题发挥,使阴凝冰坚之计,硬说萧长存有私通敌国之嫌。
    果若人言,狡兔死,狗肉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家业越做越大,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从小货行,一下成为了,行署远近驰名三大大粮之一,虽然不是什么富可敌国,但至少家有万金还是说得过去的。
    狼兵奇袭敌军要害,连连扭转战局,张小震最终打到了敌国首都,帮助皇上统一了大陆,可就在他功高盖世之际,皇上的特务机构“狼阁”。
    你们武德司的兄弟也不容易,身在敌国每日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我林青佩服。
    富可敌国那是最基本的,权势倾天下是必须的,美女也是一定得有的。
    这个时候阿萨斯出现在敌国大军包围圈的外围,引导着魔兽群强势冲击军队,在混乱中杀死了敌军的大将,一个纵横沙场,早已闻名遐尔的高阶战士。
    若国际联盟为全球永久和平之保障,凡未入战团各中立国皆可加入,即敌国如德、奥且得加人,而参战国反不得加人,断无此理。
    霸气侧漏热情如火任打任骂的敌国战神凤雄修。
    从不名一文的穷学生,到富可敌国。

    汉字详情

    [di]
    部首: 425
    笔画: 10
    五笔: TDTY
    五行:
    仓颉: HROK
    四角: 286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啇( )声。本义:匹敌;对等)

    (2) 同本义

    敌,仇也。——《说文》

    敌,匹也。——《尔雅》

    四国之兵敌。——《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

    且夫自敌以下。——《国语·楚语》

    敌国宾至。——《国语·周语》

    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3)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

    (4) 抵抗;抵挡

    (司马懿)乃 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

    (5) 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

    (6) 攻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名词

    (1) 仇敌;敌人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政敌;天敌;敌不可假(不可宽容敌人);敌垒(敌人的营垒);敌特;敌探

    英文翻译

    enemy, foe, rival; resist

    方言集汇

    ◎ 粤语:di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刮黠合入聲合口二等ghruat/hoatɣwat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

    敌国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