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命

xiào mìng [ xiao ming]
注音 ㄒ一ㄠˋ ㄇ一ㄥ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效命 xiàomìng

(1) 出力帮忙,不惜生命

此吾等效命之秋也。——《于谦全传》
go all out to serve sb.regardless of the consequences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奋不顾身地出力服务。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引用解释

舍命报效。《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髮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李大钊 《要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以后要始终听民众的指挥,为民众效命。”

词语造句

1、这些爱尔兰骑兵随时愿意为金钱效命厮杀。
2、花剌子模重骑兵装备精良,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命沙场。
3、我觉得我打布莱克浦状态大热,而且我很享受能回来踢球的感觉。希望我可以尽早为一线队效命。
4、步行安条克骑士是为公国效命厮杀的封邑贵族,装备长剑和重型链甲。
5、安条克骑士是为国家效命沙场的封邑贵族,装备骑枪、长剑和重型链甲。
6、哈马斯将资源都耗费在火箭弹发射装置上,而没有用于修路建校,并声称无意为巴勒斯坦人效命。
7、陈造是南宋中期诗人,他性格耿直,孤高自守,从小立志为国效命,却一直沉寂于下僚;
8、如此,将帅便具有绝对权力,也能够使用有智谋之士的策略,让勇猛顽强的人效命于沙场。
9、好些替微软视窗卖命的年轻人原先都效命于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
10、军队需要他去效命而他不能使他们失望。
11、答案不是很明显吗?大酋长,我为部落效命。
12、由曾效命于小布什的两名主流经济学家,格伦·哈伯德和格雷格·曼昆的从旁建议使罗姆尼获益良多。
13、也没人知道她为什么要为欧弗的侵略者效命。
14、法律方法效命于法律判断的形成,法律判断的形成是一个将大小前提进行等置的过程。
15、步行耶路撒冷骑士是为王国效命厮杀的封邑贵族,装备长剑和重型链甲,只有耶路撒冷方可组建。
16、巴尔干弓箭兵来自生活贫困的农民,他们纷纷逃离艰辛的岁月,踏上佣兵生涯,为金钱效命。
17、埃德萨骑士是为国家效命沙场的封邑贵族,装备骑枪、战斧和重型链甲。
18、索姆拉被关入一个妖瓶里超过一千年了。他非常感谢把他放出来的那个人,发誓将永远为他效命。
19、他们为盟军挖掘战壕,在码头和铁路站干苦力,或是在兵工厂里效命。
20、艾米是澳大利亚国家队的足球运动员,职业上她也为美国效命。
21、最后,这位我全心全意效命了十年的人慢慢地向我们走来了,他面色苍白,但完全表现出了一位国王的气派。
22、这些死心塌地的纳粹分子为他们的第三帝国效命。
23、戍边弓箭兵多出身农民,为了逃离艰辛劳作而加入佣军作战,为愿意支付高价佣金的雇主效命沙场。
24、然而,在暴乱的时代,当帝国需要每把剑为其效命时,有时侯,为了保卫正义,一些天使在地面的时间被延长。
25、许多当地的亚美尼亚军队从事佣兵生涯,为金钱效命。
26、它究竟是为小我或圣灵效命,全凭心灵的意愿。

引证解释

⒈ 舍命报效。

《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髮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李大钊《要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以后要始终听民众的指挥,为民众效命。”

效命的国语词典

奋不顾身,全心投入去做。

效命的网络释义

效命

  • 效命是一个汉语词汇,
  • 拼音:xiào mìng
  • 意思是舍命报效,尽心尽力。
  • 效命造句

    今天承蒙您重用,我必定会鞠躬尽瘁,为公司效命。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
    基尔加丹意识到,只要通过恰当的培养,这些德拉诺的原住民就可以有为燃烧军团效命的巨大潜力。
    然感念天命无常,知遇难逢,故老夫遂毅然绝消心中灰颓之志,奋然自勉,发扬踔厉,愿赓续效命于我家君侯也。
    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
    目前,卡扎菲战败已成定局,为卡扎菲效命的非洲柏柏尔族士兵开始陆续返回老家尼日尔。
    而金刺王又与唐宫有救命之恩,唐宫十岁被金刺王救并授他一身武艺离开金襄城一直在金刺王身边效命。
    在我国历史上,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严峻时刻,穆斯林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为国效命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这种壮举正是他们所具有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人生观的最好体现。
    国要自主,人要自由”,日本人来了,我们什么都没有了,堂堂男儿,为国效命,死得其所,无尚光荣。
    年轻时他也有抱负,希望效命疆场,“三千里外觅封侯”。
    中药传统偏形象思维,喜按疗效命名,药名混乱,常有同一名称对应不同药物的情况。
    国难当头,贼寇四起,正是我辈效命疆场之时!得唐公军令,乱贼魏刀儿部将甄翟儿,率十万贼部,席卷河西,逼进太原。
    亚森格里戈洛维奇塞尔已经成了我效命的上级的一个麻烦。
    他虽然没选上理事长,但仍很有风度地表示会以新理事长马首是瞻,继续为工会效命。
    你快上去吧,就在刚刚,陈力华给我打了电话,他说很懊恼前些日子的所作所为,现在想要洗心革面,继续为总裁效命,还希望总裁能够原谅他。
    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恳请城主称王!天子为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天予不取,反受其殃!城主,咱们罗陵百姓愿作您的子民,誓死效命!请城主称王!
    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大丈夫当纵横天下,效命疆场建功立业。
    袁方深知,想要士卒们效命,不是靠一纸军令就能做到的,恩威并用才是王道。

    汉字详情

    xiào [xiao]
    部首: 425
    笔画: 10
    五笔: UQ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KOK
    四角: 08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2) 同本义

    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左传》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史记》

    (3) 又如:效力;效绩(呈献功绩);效玺(呈献国君的印章,表示臣服);效己(贡献一己之力);效芹(自称贡献微薄)

    (4) 明白

    由此效之也。——《荀子·正论》

    乡也,效门室之辨。——《荀子·儒效》

    效,明也。——《方言十三》

    (5) 通“校( jiào)”。考查。考核

    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庄子·列御寇》

    (6) 又如:效试(考核试验);效志(查核心志);效情(验以情理)

    (7) 授还,授

    宣王有志,而后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授也。”

    (8) 又如:效官;效业(授官)

    (9) 显示;呈现

    信者效其忠。——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 又如:效祉(呈现福祉);效祥(呈露祥瑞)

    (11) 效验,验证

    何以效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效劳,效忠

    杀身自效。——《汉书·李广苏建传》

    动词

    (1) 摹仿;师法

    效,像也。——《说文》。字亦作俲

    效者,为之法也。——《墨子·小取》

    君子是则是傚。——《诗·小雅·鹿鸣》

    民胥傚矣。——《诗·小雅·角弓》

    尤而傚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则而傚之。——《孝经》

    (2) 字又作傚

    教之为言傚也。上行之,下傚之。——《元命苞》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易·系辞上》

    父亲不思报国酬恩,捐躯尽节,效儿女子之计。——《封神演义》

    欲效野夫。——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效学(仿效,学习);效蹙(不善模仿而弄巧成拙);效好(学好);效作(仿作);效戾(效尤);效慕(仿效);效邮(效尤);东施效颦;上行下效

    名词

    (1) 功效;效果;结果

    效亦大矣。——《淮南子·脩务》

    彊弱存亡之效。——《荀子·议兵》

    以德为効。——《汉书·刘向传》

    用兵之效。——宋· 苏洵《六国论》

    效则归于天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自其效观。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

    此其效也(效:效验,验证)。——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药效;生效;失效;无效;投效;肥效;速效;后效;时效;见效;疗效;实效;奏效;特效;成效;有效

    (3) 经验

    外夷战备日新,老将多恃旧效,昧于改图,故致无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英文翻译

    result, effect; effective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u4 [沙头角腔] hau5 [客英字典] hau5 [海陆丰腔] hau6 hau3 [梅县腔] hau5 [台湾四县腔] hau5 hau3 [宝安腔] hau3 [东莞腔] hau3 [陆丰腔] hau5
    ◎ 潮州话:h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敎去聲開口二等ghrauh/heawɣau
    mìng [ming]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WGK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MRL
    四角: 806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2) 同本义

    命,使也。——《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汉· 蔡邕《独断》

    语下命者,制令也。——《贾子·礼容》

    凡尊者之言曰命。——《文选·闲居赋序》注

    维君子命。——《诗·大雅·卷阿》

    某固辞不得命。——《仪礼·燕礼》

    命田舍东郊。——《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命妪煮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白居易《琵琶行序》

    (3) 又如:命酌(使充酌酒者);命席(下令安排座位);命酒(命人置酒);命乐(命人奏乐);命官(任命官吏);命材(任用有才干的人);命事(安排职事);命使(任命使者);命将(任命将领);命相(命令三公辅政、行事);命讨(下令讨伐);命教(命令)

    (4) 取名;命名

    今之命师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命名(给予名称,定名);命姓(赐姓;建姓);命爵(赐给爵位、官职)

    (6) 动,用

    欣然命笔。——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序》

    (7) 又如:命旅(出师,誓师,启程);命笔(动笔,使笔);命管(命笔)

    (8) 通“盟”。在神前誓约,结盟

    凡我同盟,毋蕴年,…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名词

    (1) 命令;政令;教令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何命焉为。——《墨子·公翰》

    大君有命。——《易·师》

    掌王后之命。——《周礼·内小臣》

    凡诸侯有命告则书。——《左传·隐公十一年》

    喜而从命。——《资治通鉴》

    西市待命。——清· 方苞《狱中杂记》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

    (2) 又如:遵命(敬辞。表示依照对方的嘱咐);命戒(命令与禁令);命词(诏书;也指起草诏书);命诏(君王的命令)

    (3) 命运,天命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生有命。——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命道(命运);命毒(命苦,命运不好);命快(命运好);好命;苦命;算命;命分(命运;命中给的天分;禀赋)

    (5) 性命,寿命

    命悬于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命如南山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命绝今日。

    皆关民命。——《聊斋志异·促织》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逃命;短命;命犯(有杀人罪的罪犯)

    (7) 生活,生存 。如:命途(生活的道路、经历);命路(人生的路途)

    (8) 帝王按等级官职赐给臣下的东西

    赐晋惠公命。(此指服装)——《国语》

    (9) 又如:命士(命夫。受有爵命的人);命禾(天子所赐的嘉禾);命民(受帝王赐爵的平民);命圭(天子赐的玉圭)

    (10) 通“名”。声誉

    时周之命。——《诗·周颂·赉》

    英文翻译

    life; destiny, fate, luck; an order, instru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6 mi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n5 miang5 [陆丰腔] miang6 min6 [梅县腔] miang5 min3 [海陆丰腔] min6 miang6 [客英字典] miang5 min5 [台湾四县腔] min5 miang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4 min4 [宝安腔] miang3 | min3 [东莞腔] min5 miang3
    ◎ 潮州话:mian7(miāⁿ) mêng6(mẽ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三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眉病庚三開去聲開口三等mĭɐŋmiengh/mya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