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隔

yōu gé [ you ge]
注音 一ㄡ ㄍㄜˊ

词语释义

远隔。

词语解释

  1. 远隔。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用光禄大夫 譙周 策,降於 艾 ,奉书曰:‘限分 江 汉 ,遇值深远,阶缘 蜀 土,斗絶一隅,干运犯冒,渐苒歷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

引证解释

⒈ 远隔。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用光禄大夫譙周策,降於艾,奉书曰:‘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絶一隅,干运犯冒,渐苒歷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

汉字详情

yōu [you]
部首: 425
笔画: 7
五笔: WH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LOK
四角: 282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攴( ),从人水省。表示人扶杖走水路。本义:水流的样子)

(2) 同本义

攸,行水也,从攴,从人,水省。——《说文》。段玉裁注:“水之安行为攸。”

水行攸攸也。——《六书故》引唐本说文

(3) 安闲

主人攸尔而笑曰。——《汉书·叙传》

(4) 又如:攸游(安闲从容,自得其乐的样子);攸乐(闲适安乐);攸心(心性弛放)

(5) 长远

令德攸兮宣重光。——汉《冀州从事张表碑》

极攸远索。——《司农刘夫人碑》

(6) 又如:攸长(长远);攸隔(远隔);攸远(遥远,辽远)

(7) 迅疾

攸然而失。——《孟子·万章上》

(8) 又如:攸然(迅疾的样子);攸攸(迅疾的样子;急速的样子)

名词

(1) 放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所”

攸,所也。——《尔雅》

君子有攸往。——《易·坤》

乃尔攸闻。——《书·多方》

攸馘安安。——《诗·大雅·皇矣》

未有攸底。——《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 攸县 ,汉置。故治在今湖南攸县东

英文翻译

distant, far; adverbial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梅县腔] ju2 [宝安腔] ju2 (jiu2) [客英字典] ju2 [陆丰腔]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海陆丰腔] riu2 [台湾四县腔] ju2
◎ 潮州话:何幼1(休)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周平聲開口三等ju/joujĭəu
[ge]
部首: 212
笔画: 12
五笔: BGKH
五行:
仓颉: NLMRB
四角: 71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阜,鬲( )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2) 同本义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4) 间隔;距离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5)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天

(6) 隔绝;断绝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不相合

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8) 抑制

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秽。——《齐民要术》引《广志》

(9) 别离 。如:隔违(分别;离别)

(10) 通“击”( )。打,敲打

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汉书·扬雄传下》

名词

(1) 界限

褒贬不甚明,得失无大隔。——唐· 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寮属疏》

(2) 格子

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儒林外史》

(3) 通“膈”。膈膜

脾生隔,肺生骨。——《管子·水地》

英文翻译

separate, part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ak7 [沙头角腔] gak7 [客英字典] gak7 [东莞腔] gak7 [宝安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梅县腔] gak7 [陆丰腔] gak7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核麥開入聲開口二等krek/kaekkæ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