攫拏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攫挐 ”。以爪相持。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奔虎攫挐以梁倚,仡奋舋而轩鬐。”挐,一本作“ 拏 ”。 吕延济 注:“攫,举爪也;拏,以手持也。若举爪持梁以相倚也。”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田道人》:“於稜叶三四尺下得磐石,嶙峋嵌空,纵广数尺,若爪所攫拏而穿者。”
猎取;捕捉。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诗:“屋鼠从穿穴,林狙任攫拏。” 清 唐孙华 《猛虎行》:“白昼频看恣攫挐,岂惟月黑忧搪突。”
争夺。
汉 扬雄 《解嘲》:“攫拏者亡;默默者存。”《汉书·扬雄传下》作“攫挐”。 唐 李德裕 《论侍讲奏孔子门徒事状》:“今侍讲欲以奔走权势之徒,攫拏名利之辈,比方 孔 门上哲,实罔圣听。”
张牙舞爪。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十:“隐隐见虬龙攫拏以去。” 清 归庄 《题福源寺罗汉松》诗:“大十二围高难度,攫拏天际如虬龙。”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名惊四海如云龙,攫拏不定光影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攫挐”。
⒉ 以爪相持。
引《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奔虎攫挐以梁倚,仡奋舋而轩鬐。”
挐,一本作“拏”。 吕延济注:“攫,举爪也;拏,以手持也。若举爪持梁以相倚也。”
宋洪迈《夷坚丁志·田道人》:“於稜叶三四尺下得磐石,嶙峋嵌空,纵广数尺,若爪所攫拏而穿者。”
⒊ 猎取;捕捉。
引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诗:“屋鼠从穿穴,林狙任攫拏。”
清唐孙华《猛虎行》:“白昼频看恣攫挐,岂惟月黑忧搪突。”
⒋ 争夺。
引汉扬雄《解嘲》:“攫拏者亡;默默者存。”
《汉书·扬雄传下》作“攫挐”。 唐李德裕《论侍讲奏孔子门徒事状》:“今侍讲欲以奔走权势之徒,攫拏名利之辈,比方孔门上哲,实罔圣听。”
⒌ 张牙舞爪。
引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十:“隐隐见虬龙攫拏以去。”
清归庄《题福源寺罗汉松》诗:“大十二围高难度,攫拏天际如虬龙。”
清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名惊四海如云龙,攫拏不定光影同。”
攫拏的网络释义
攫拏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矍(
)声。本义:鸟用爪迅速抓取)(2) 同本义
攫,执也。——《说文》
鸷虫攫搏。——《礼记·儒行》
盗跖弗攫。——《史记·李斯传》。索隐:“凡鸟翼击物曰搏,足取曰攫。”
鸟攫其肉。——《汉书·黄霸传》
(3) 又如:攫取(抓取;拿取);攫捷(抓取;猎获);攫啄(以爪抓取,以嘴啄食);攫搏(鸟兽以爪翅猎物);攫噬(抓取而吞噬)
(4) 夺取
备兽触攫。——《周礼·兽人》注
乳犬攫虎。——《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左手攫之,而右手废。——《庄子·让王》
(5) 又如:攫攘(争夺);攫窃(窃夺);攫昼(白昼抢劫);攫盗(盗取,窃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od5 [海陆丰腔] kiok7 [客英字典] kiok7 [宝安腔] giok7 kiok7 [梅县腔] kiok7 [台湾四县腔] kiok7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玃 | 居縛 | 見 | 藥合 | 入聲 | 藥 | 合口三等 | 宕 | 陽 | kyak/kva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持拿;执取。后作“拿”
拏,持也。从手,奴声。——《说文》
拏,捽也。——《苍颉篇》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有合佥押的文书,拏来我佥押。——孟汉卿《魔合罗》
(2) 又如:拏事(管事;掌权);拏空(凌空,抓向空中);拏手(作事有把握;擅长);拏云(比喻志向远大,本领高强);拏把(抓住)
(3) 搏斗
熊虎升而拏攫。——张衡《西京赋》。注:“相搏持也。”
(4) 又如:拏战(搏斗);拏攫(搏斗);拏斗(争斗)
(5) 同“拿”。捉拿;捕捉
知县把一干拏到的邻舍当厅勘问。——《水浒传》
(6) 又如:拏把(抓住);拏究(捉拿查究);拏访(捉拿查访);拏获(捕获,捉获);拏人(犹捕役,捕快)
(7) 牵连;连结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后汉书·冯衍传》
(8) 又如:拏兵(引兵);拏云攫石(古树参天,根盘石隙的雄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a1 [台湾四县腔] na1 [客英字典] na1 [海陆丰腔] na1 [宝安腔] l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拏 | 女加 | 孃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ɳa | nra/n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