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权

shàn quán [ shan quan]
繁体 擅權
注音 ㄕㄢˋ ㄑㄨㄢ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擅权 shànquán

(1) 独揽权力;专权

阉臣擅权
arrogate powers to oneself

词语解释

  1. 专权,揽权。

    《荀子·仲尼》:“处重擅权,则好专事而妬贤能,抑而功而挤有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吕太后 时,王诸 吕 ,诸 吕 擅权,欲劫少主,危 刘氏 。” 唐 元稹 《授刘悟检校司空幽州节度使制》:“而守臣婴疾,幕吏擅权,挠政行私,亏恩剥下。”《东周列国志》第四回:“自此王室日益卑弱,诸侯各自擅权,互相侵伐,天下纷纷多事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当 吐蕃 入 大震关 时,朝廷便下诏征调援兵,诸功臣痛恨宦官 程元振 的擅权横行,没有人奉诏,连 李光弼 也不发兵来援。”

引证解释

⒈ 专权,揽权。

《荀子·仲尼》:“处重擅权,则好专事而妬贤能,抑而功而挤有罪。”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
唐元稹《授刘悟检校司空幽州节度使制》:“而守臣婴疾,幕吏擅权,挠政行私,亏恩剥下。”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自此王室日益卑弱,诸侯各自擅权,互相侵伐,天下纷纷多事矣。”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当吐蕃入大震关时,朝廷便下诏征调援兵,诸功臣痛恨宦官程元振的擅权横行,没有人奉诏,连李光弼也不发兵来援。”

擅权的国语词典

专揽政权。

擅权的网络释义

擅权

  • 擅权,汉语词汇。
  • 拼音:shàn quán
  • 指的是专权,揽权。
  • 出自《东周列国志》第四回。
  • 擅权造句

    ????????三国时曹魏的名士夏侯玄,因是曹家的亲戚,对于司马师的擅权不满,密谋造反,失败后被杀。
    何则?主既暗懦,赵、张兄弟擅权,内结宫掖,外纳货赂,官之高下唯视赂之多少,不择才德,不校勋劳。
    至于司马迁说,晁错擅权,搞了许多改革,"'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在担任主要领导期间,和家人、亲属的违纪违法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不仅自身腐败,还纵容家人亲属,擅权干政,利用影响力寻租,搞家族式腐败。
    权亦开诚相见,谈及江夏情形,宁进策道“今汉祚日微,曹操擅权,必为篡窃。
    武则天擅权,天下英雄,积怒已久,高宗死后,武后废了中宗李显,天下英雄忍无可忍,白铁余起兵十万,败。
    今之学者,却议论纷纷,说诸葛亮忌才、擅权等等。
    “自乾隆中,傅、和二相擅权,正人与人梗者,多置九卿闲曹,终身不迁,所超擢者,皆急功近名之士。
    自从明正统年以后,几乎每一个皇帝在位时都有太监擅权乱政的情形到了明末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专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不搞面子之争,防止伤害感情;不搞意气之争,防止心浮气盛;不搞名利之争,防止患得患失;不搞权势之争,防止擅权专断。
    不仅自身腐败,还纵容家人亲属,擅权干政,利用影响力寻租,搞家族式腐败。
    浙江省杭州市最近发生的一起经法院调解结案的股权确权执行案件,就是一起院长擅权的典型案例。
    玄宗糜烂腐朽的生活,也影响了大臣,朝臣也是挥金如土,特别是杨氏姐妹兄弟,势倾天下,卖官鬻爵,擅权干政。
    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
    仗势弄权者,自以为位高权重,“习为倨傲”,不免“颐指当世,凌轹百僚”,甚至一手遮天,指鹿为马,擅权枉法,胡作非为。

    汉字详情

    shàn [shan]
    部首: 330
    笔画: 16
    五笔: RYLG
    五行:
    仓颉: QYWM
    四角: 5001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亶( dǎn)声。本义:独揽,专权)

    (2) 同本义

    擅,专也。——《说文》。按,谓媾壹也。

    权臣擅命也。——《诗·狡童序》

    擅将其兵。——《史记·魏豹彭越传》

    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商君书·修权》

    (3) 又如:擅恣(专权放肆);擅政(独揽朝政);擅柄(独揽权柄);擅朝(独揽朝政)

    (4) 占有,据有

    方五百里,赵独擅之。——《战国策·秦策》

    (5) 又如:擅宠(专宠,特受宠信);擅利(独占利益);擅市(独占市场);擅夕(独占宠爱);擅兵(掌握兵权);擅爱(独占宠爱);擅声(享有名声);擅名(享有名声)

    (6) 压倒,胜过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 杜甫《冬日洛城》

    (7) 又如:文章擅天下

    (8) 善于,专长于

    文擅彫龙。——《文选·宣德皇后令》

    (9) 又如:不擅辞令;擅业(擅长某种学业)

    (10) 通“禅”。让位

    尧舜擅让,是虚言也。——《荀子·正论》

    (11) 又如:擅让(禅让)

    副词

    (1) 自作主张;随意

    擅入他部者,辄收。——《墨子·号令》

    (2) 又如:擅干(任意胡行);擅便(擅自作主);擅开(擅自革除);擅言(随便说话);擅造(冒昧地拜访)

    英文翻译

    monopolize; claim; arbitrarily; to dar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6
    ◎ 客家话:[梅县腔] shan3 chan3 [宝安腔] sen3 [客语拼音字汇] san4 xian4 [台湾四县腔] san3 [客英字典] shen3 [海陆丰腔] sh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時戰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ʑĭɛnzjenh/zjenn
    quán [quan]
    部首: 420
    笔画: 6
    五笔: S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E
    四角: 479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雚( guàn)声。本义:黄花木)

    (2) 同本义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3)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4) 亦称秤锤

    正权概。——《礼记·月令》

    (5) 权柄,权力

    大夫执国权。——《谷梁传》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利害之权。——清· 黄宗羲《原君》

    皇上无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真无权矣。

    (6) 又如:权牟人主(权力与君王相等);权珰(擅权的宦官);权宠(权势与宠幸);权臣(握有权势而专横的臣子);掌权;专权(独揽大权);兵权

    (7) 权宜、变通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

    (8) 又如:权数(应变的机智);权巧(权宜善巧);权正(权变与常道);权制(权宜之制);权计(权宜之计);权书(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9) 谋略,计谋

    三军之权。——《孙子·谋故》

    (10) 又如:权属(即权术。有心机有手段);权士(谋士);权用(谋略、才干)

    (11) 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韩愈吏部权京兆。——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2) 又如:权官(指代理之官);权署(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13) 权利 。如:选举权;生存权;人权

    (14) 通“颧”。颧骨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曹植《洛神赋》

    (15) 姓

    动词

    (1) 称量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权称(用秤称)

    (3) 衡量,比较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 霍光是也。——《三国志·武帝纪》注

    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吕氏春秋·举难》

    (4) 又如:权时苟重(衡量时势而苟且顺从);权度(权衡度量);权量(犹权衡);权准(权衡的准则)

    (5) 平衡

    九和之弓,角与杆权。——《周礼》

    副词

    姑且;暂且 。如:权辞(临时选择言辞);权国(摄政;临时代理执掌国政);权朝(权国);权职(权且职掌;暂时代理)

    英文翻译

    power, right, authority

    方言集汇

    ◎ 粤语:kyu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