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词

zhuàn cí [ zhuan ci]
繁体 撰詞
注音 ㄓㄨㄢˋ ㄘˊ

词语释义

1.亦作"撰词"。 2.撰写文词。

词语解释

  1. 见“ 撰辞 ”。

引证解释

⒈ 见“撰辞”。

汉字详情

zhuàn [zhuan]
部首: 330
笔画: 15
五笔: RNNW
五行:
仓颉: QRUC
四角: 57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巽( xùn)声。本义:写作,纂集成整体)

(2) 同本义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杜甫《洗兵马》

撰长书以为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撰文(写文章);撰次(写作;记述);撰刻(撰写而勒刻);撰修(书写。编撰);撰碑(撰写碑文)

(4) 纂集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曹丕《与吴质书》

(5) 又如:撰具(编成);撰定(编定;写定);撰造(创作;编制)

(6) 制造

乃采凫氏,撰鸣钟,火天地之炉,扇阴阳之炭。——李白《化城寺大钟铭》

(7) 建造

撰得绝似,但欠鸡鸣犬吠耳。——罗大经《鹤林玉露》

(8) 拿住,持

撰杖屦。——《礼记·曲礼》。注:“犹持也。”

撰余辔兮高驼翔。—— 屈原《九歌》

名词

(1) 数 指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下》

(2) 才具,才干

三子者之撰。——《论语·先进》

英文翻译

compose, write, compile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2 zaan3 zaan6
◎ 客家话:[梅县腔] sien3 [台湾四县腔] con3 sien3 [客语拼音字汇] con3 [东莞腔] zon5 [客英字典] sien3 con3 cion5 con5 [宝安腔] con3 | sen3 [陆丰腔] con6 [海陆丰腔] con3 si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五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雛鯇刪合上聲合口二等zruanx/droaandʒʰwan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