撅竖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暴发。
《魏书·崔浩传》:“ 屈丐 家国夷灭,一身孤寄,为 姚氏 封殖……乃结忿於 蠕蠕 ,背德於 姚兴 ,撅竪小人,无大经略。”《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屈丐 ﹞不思醻恩报义,而乘时徼利,盗有一方,结怨四邻;撅竖小人,虽能纵暴一时,终当为人所吞食耳。” 胡三省 注:“撅,与掘同,其月翻。撅竖,言撅起自竖立也。”
引证解释
⒈ 犹暴发。
引《魏书·崔浩传》:“屈丐家国夷灭,一身孤寄,为姚氏封殖……乃结忿於蠕蠕,背德於姚兴,撅竪小人,无大经略。”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屈丐﹞不思醻恩报义,而乘时徼利,盗有一方,结怨四邻;撅竖小人,虽能纵暴一时,终当为人所吞食耳。”
胡三省注:“撅,与掘同,其月翻。撅竖,言撅起自竖立也。”
撅竖的网络释义
撅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用手把东西拨在一起
撅,以手有所杷也。——《说文》
(2) 拔起
不涉不撅。——《礼记·内则》
草木根荄浅,未必撅也。飘风兴,暴雨坠,则撅必先矣。——《韩诗外传》
(3) 翘起,向上翘起 。如:撅丁(旧时妓院中的男帮工);撅着小嘴;撅着尾巴
(4) 断裂,折断 。如:撅笔(折毛之笔,秃筆);撅树枝
(5) 击,击败 。如:撅皇城,挝怨鼓(到皇城去击鼓鸣冤。犹言告御状);撅撒(败露)
形容词
倔强,彆拗 。如:撅巴(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et7 (kiet8) [客英字典] ket7 kiet7 [海陆丰腔] kiet7 (kiet8) [梅县腔] kiet7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厥 | 居月 | 見 | 月合 | 入聲 | 月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kĭuət | kyat/kvat |
详细解释
动词
竖,竖立也。——《说文》
竖,立也。——《广雅》
槐树自拔倒竖。——《后汉书·灵帝纪》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明· 魏学洢《核舟记》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长竿入城》
又如:竖柜(一种直立的较高的柜子,前面开门,有的装有隔板或若干抽屉,多用来存放衣物等);竖一个目标来向它射击
形容词
(1) 纵。与“横”相反
緅色斜临,霞文横竖。——南朝· 梁简文帝《明月山铭》
(2) 又如:竖井
(3) 短小 。如:竖褐(贫民所穿的短窄粗衣)
名词
(1) 童仆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子之竖追之。——《列子·说符》
(2) 又如:竖人(童仆)
(3) 宫中供役使的小臣
晋侯之竖 头须。——《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 又如:竖臣(小臣);竖宦(宦官)
(5) 书法的直笔画,从上一直向下
努者,中心竖画也。——张绅《法书通释》
(6) 又如:王字是三横一竖
(7) 童子,未成年的人 。如:竖子(小子。含贬义);竖儿(小人)
(8) 古时对人的蔑称、贱称
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史记·留侯世家》
(9) 又如:竖夫(低贱的人);竖儒(对知识分子的鄙称;没见识的儒生);竖褐(古代童仆或穷人所穿的粗布短衣)
(10) 对宦官的蔑称
阉竖恐终为其患。——范晔《后汉书》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