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刻

mó kè [ mo ke]
注音 ㄇㄛˊ ㄎㄜˋ

词语释义

摹刻 mókè

(1) 临摹并雕刻

crave a reproduction of an inscription or painting

(2) 指摹刻的成品

a crave reproduction of an inscription or painting

词语解释

  1. 摹写、刻石。

    宋 苏轼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釐。”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淳化帖》:“又命 于文襄 摹刻上石,颁赐诸王公卿。”

  2. 翻刻。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比干墓字》:“昨得本朝所辑《比干録》读之,又缺此隶字……且《铜盘铭》,《啸堂集古録》并《汝帖》所摹刻者迥有不同。” 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序》:“《总龟》《渔隐》《玉屑》等书,卷祑甚富,而《渔隐》独展转摹刻,《玉屑》次之。”

引证解释

⒈ 摹写、刻石。

宋苏轼《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釐。”
清昭槤《啸亭杂录·淳化帖》:“又命于文襄摹刻上石,颁赐诸王公卿。”

⒉ 翻刻。

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五·比干墓字》:“昨得本朝所辑《比干録》读之,又缺此隶字……且《铜盘铭》,《啸堂集古録》并《汝帖》所摹刻者迥有不同。”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序》:“《总龟》《渔隐》《玉屑》等书,卷祑甚富,而《渔隐》独展转摹刻,《玉屑》次之。”

摹刻的国语词典

摹写,刻石。

摹刻的网络释义

摹刻

  • 摹刻,指临摹并雕刻。语出苏轼 《太虚以见寄作诗为谢》:“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釐。”
  • 摹刻造句

    从宋代开始,把前人著名书迹摹刻拓印下来,以便流传,称之为“法帖”。
    刘次庄自己摹刻的石碑由于刻工精致,文字书法已经达到大成之境,当时可谓乱真,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拓印次碑文。
    鳞次栉比的街道宽阔无比,高大的建筑一座又一座的耸立在视线之中,摹刻着华丽花纹的墙壁,在周围空气悬浮的淡淡光点下有着某种迷人的色彩。
    黑暗的房间内,在数盏幽蓝色的诡异烛火下,莉莉娅蹲在地上仔细的摹刻着血红色的魔法阵。
    第三个画面,那青年已是中年,脸上被岁月摹刻,变得沧桑起来。
    不想,只是拿在手中,虚轮便将符石上的纹路完整摹刻!“麒麟葬!”。
    光绪二年三月,任恺找来工匠,把《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摹刻在石碑上。
    这套拳法是墨寒从武院门口的大石碑上摹刻下来并加以修习的,在郢都武院属于地摊货,根本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是这个世界特有的修行方式,将一些凶禽猛兽天生的额骨用特殊材料摹刻在身上,形成魔纹,从而获取强大的力量。
    无数狰狞的面孔摹刻在刀身上,似是有无数怨魂被封印在刀身中,刀身上布满蛛网般的细微裂痕。
    荒芜的庙堂,倒塌的神像,破碎的巨石摹刻,茂盛的杂草藤蔓。

    汉字详情

    [mo]
    部首: 432
    笔画: 14
    五笔: AJDR
    五行:
    仓颉: TAKQ
    四角: 445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临摹,照着样子描画、写字)

    (2) 同本义

    摹,规也。——《说文》。段注:“摹与模义略同。”

    规摹宏远矣。——《汉书·高帝纪下》。邓展曰:“若画工规摹物之摹。”

    摹法以中克。——《太玄法》

    三摹九据。——《汉书·扬雄传》

    余之手摹也。——韩愈《画记》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韩愈《毛颖传》

    六朝人尚字学,摹临特盛。——《琅琊代醉编》

    (3) 又如:摹帖(摹字。描摹法帖);摹版(翻刻的版本);摹印(摹拓);摹肖(依样复制);摹勒(依样描字刻石;描摹勾勒)

    (4) 仿效

    若是,三代不摹,圣人未可师也。——范晔《后汉书》

    (5) 又如:摹习(仿效;学习);摹勒(模仿);摹调(模仿调弄);摹袭(模仿沿袭);摹窃(模仿剽窃)

    (6) 描写,描绘

    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乎?——江淹《恨赋》

    (7) 又如:摹画(描画,描绘);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

    英文翻译

    trace, copy, duplicate; pat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东莞腔] mo2 [海陆丰腔] mo1 mu2 [梅县腔] mu2 [宝安腔] mu2 mo1 [客英字典] mo2 mu2 [台湾四县腔] mo1 mu2 [客语拼音字汇] mo2
    ◎ 潮州话:m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胡平聲開口一等mumo/mu
    [ke]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YNTJ
    五行:
    仓颉: YOLN
    四角: 028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 同本义

    刻,镂也。——《说文》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尔雅·释器》

    器不刻镂。——《礼记·哀公问》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 又

    刻桓宫桷。

    (4)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用胶泥刻字,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是日观道中石刻,其远方刻尽漫失。——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刻图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质器物上雕刻);刻饰(雕刻装饰);刻铭(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刻划(雕刻;刻印);刻篆(指雕刻的文字、花纹)

    (6) 绘画;修饰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 西子也?——《世说新语·轻诋》

    (7) 又如:刻句(推敲锻炼词句);刻桷(有绘饰的方椽);刻章琢句(修饰琢磨章句);刻励(琢磨推敲)

    (8) 划,割 。如:刻蜡板;刻截(割断);刻漆(割漆)

    (9) 严格要求 。如:刻己(严格要求自己);刻求(严格要求);刻责(严格要求);刻绳(限制要求)

    (10) 限定

    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白石神君碑》

    (11) 又如:刻纳(限期归还)

    (12) 伤害

    山坐金,反自刻。——刘安《淮南子》

    (13) 又如:刻虐(侵害);刻害(侵害,残害);刻贼(伤害;残害);刻烂(毁伤溃烂)

    (14) 铭记

    刻骨攫新句。——刘得仁《陈情上知己》

    (15) 又如:刻骨镂心(喻永志不忘。多用表达感激之情);刻心(谓铭记于心)

    名词

    (1) 时间单位,一小时的四分之一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六点一刻

    形容词

    (1) 刻薄;苛刻

    性刻害,好发人阴私。——《汉书·杨恽传》

    诜居官颇刻敛。——《唐书·孟诜传》

    (2) 又如:刻峭(苛刻;严酷);刻碎(苛刻繁琐);刻诛(严酷的刑罚);刻酷(苛刻;严酷)

    (3) 急迫 。如:刻下(即刻;眼下);刻有(现有);刻不待时(时间紧迫)

    (4) 刻苦 。如:刻励(刻苦勤勉);刻厉(刻苦自励)

    英文翻译

    carve, engrave; quarter hou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t7 [陆丰腔] ket7 [客英字典] kat7 ket7 kwat7 kiet7 [东莞腔] ket7 [梅县腔] kat7 ket7 [海陆丰腔] kat7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ad5 kiad5 [宝安腔] ket7 | kat7 [台湾四县腔] kat7 kiet7
    ◎ 潮州话:kêg4 (khe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kʰəkkhok/q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