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炮

shuāi pào [ shuai pao]
注音 ㄕㄨㄞ ㄆㄠˋ

词语释义

爆竹的一种。因摔在地上即爆炸﹐故称。

词语解释

  1. 爆竹的一种。因摔在地上即爆炸,故称。

    《新民晚报》1989.1.3:“非法经营爆竹酿成惨祸,摔炮爆炸,五人死亡。”

引证解释

⒈ 爆竹的一种。因摔在地上即爆炸,故称。

《新民晚报》1989.1.3:“非法经营爆竹酿成惨祸,摔炮爆炸,五人死亡。”

摔炮的国语词典

一种爆竹。中装火药,不用点火,投掷,即能爆发声响。

如:「过农历新年时,许多小孩在路旁玩摔炮恶作剧。」

摔炮的网络释义

摔炮

  • 摔炮就是砂炮,是一种一摔就炸的小爆竹。安全砂炮以其新奇、独特、趣味、安全等优点,畅销全国内外,因其外观象一个个小蝌蚪,外国商人称之为“可爱的小蝌蚪”而倍受欢迎,摔炮玩耍很方便,不需用点燃,手捻脚踩或随手一摔均可发出清脆“劈叭”声响,摔到人身上炸响无任何痕迹留下,是节日、婚礼、舞会等场合的娱乐佳品。
  • 汉字详情

    shuāi [shuai]
    部首: 330
    笔画: 14
    五笔: RYXF
    五行:
    仓颉: QYIJ
    四角: 5004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率声。本义:用力扔在地上)

    (2) 同本义

    盛酒瓮摔做碎瓷瓯。——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

    小王把书包往地上一摔,气呼呼地走了

    (3) 又如:摔丧驾灵(即摔盆引灵。摔丧:出殡起动棺材时,孝子在棺前摔碎烧纸的瓦盆,也称“摔盆”。驾灵:孝子抬扶灵柩或在灵柩前领路);摔打(抓住东西往地上猛扔)

    (4) 甩开,摆脱 。如:摔手(手用力向下甩。表示弃置不理;表示抽身欲去)

    (5) 摆动 。如:鱼摔着尾巴

    (6) 摆出 。如:摔阔牌子(摆阔);摔脸儿(放下脸来);摔脸子说摁话(拉下脸来说抢白人的话。摁话:堵塞人、抢白人的话)

    动词

    (1) 跌倒;落下

    你没摔着么?——曹禺《雷雨》

    (2) 又如:他摔了好多次,才学会骑自行车;飞机摔下来了

    (3) 使对手(如摔交运动员)绊倒 。如:摔角(两人徒手角力的一种运动,也叫摔交);摔脚(军队中的一种游艺活动);两人摔在一起

    英文翻译

    fall ground, stumble, trip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seot1
    ◎ 客家话:[东莞腔] soi1 [海陆丰腔] sut7 [梅县腔] sut7 [陆丰腔] sui1 [客英字典] sut7 [宝安腔] sut7 [客语拼音字汇] sud5 [台湾四县腔] sut7
    ◎ 潮州话:sug4 zug4(suk ts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追脂B合平聲合口三等脂Bsryi/shwyʃwi
    páo,bāo,pào [pao,bao]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OQNN
    五行:
    仓颉: FPRU
    四角: 97812

    详细解释

    bāo

    动词

    (1) 一种烹调方法

    (2) 用锅等在旺火上急炒 。如:炮羊肉

    (3) 中药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高温铁锅里急炒,使其焦黄爆裂。如:炮姜

    (4)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 。如: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炮干了

    (5) 另见 páo;pào

    páo

    名词

    (1) (形声。从火,包声。( páo)本义:古烹饪法的一种。用烂泥等裹物而烧烤)

    (2) 同本义

    炮,毛炙肉也。字亦作炰。以铁匕贯肉,加于火炙之。——《说文》

    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亨羊炰羔。——《汉书·杨恽传》

    炮取豚台若将。——《礼记·内则》。注:“以涂烧之为名也。”

    (3) 又如:炮食(烧烤食物);炮燖(烧炙);炮燔(烧烤);炮豚(烤猪);炮羊(烤羊);炮胾(烤熟的肉块);炮煎(烧烤);炮祭(古代烧柴祭天的仪式)

    (4) 焚烧,燃烧

    令尹炮之,尽灭卻卻氏之族、党。——《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5) 又如:炮暑(酷署);炮土(瓦)

    (6) 制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

    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炮煎。——陆游《离家示妻子诗》

    (7) 通“庖”。厨师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难二》

    动词

    (1) 通“咆”。吼叫,咆哮

    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诗·大雅·荡》注:“炰烋,《说文》引作咆哮。”

    (2) 另见 bāo;pào

    pào

    名词

    (1) “炮”假借为“砲”,大炮

    敌军果舁炮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山炮;大炮;迫击炮;炮座(炮车;炮的台座);炮位(古代的火炮);炮局(旧称制造枪炮的工厂或储藏枪炮的场所)。又指象棋的一子。如:炮打隔山

    (3) 爆竹 。如:鞭炮;炮燥(由于心中烦躁而感到身上燥热);炮竿(爆竹);炮仗(爆竹);炮粲(爆竹炸裂的碎片)

    (4) 爆破土石 。如:放炮

    (5) 另见 bāo;páo

    英文翻译

    large gun, cannon; artillery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1 p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pau5 [海陆丰腔] pau5 pau2 [东莞腔] pau5 [沙头角腔] pau5 [陆丰腔] pau3 [梅县腔]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5 pau2 [宝安腔] pau2 | pau5 [客语拼音字汇] pau4 [客英字典] pau5
    ◎ 潮州话:pao5(phâu) pao3(p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交平聲開口二等brau/beaubʰ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