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摇钱树
(1) 原指神话中的一种宝树,一摇晃就有许多钱掉下来,现指借以获得钱财的人或事物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只是你的娘,把你当个摇钱之树,等闲也不轻放你出去。”
成语用法
摇钱树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借以获得钱财的人。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一种宝树,摇摇它就会落下金钱来。西南地区汉墓出土的明器中有摇钱树。
引姚雪垠《长夜》三一:“家中又没有摇钱树、聚宝盆。”
⒉ 北京旧俗,岁末模拟制作“摇钱树”用以祈年。
引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摇钱树》:“取松柏枝之大者,插於瓶中,缀以古钱、元寳、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
⒊ 比喻藉以生财的人或物。
引《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别人家养的女儿便是摇钱树,千生万活,偏我家晦气,养了个退财白虎。”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我妈想叫我当摇钱树。她叫我回去,就为了叫我嫁个阔老,她好依旧享福。”
《新华文摘》1981年第9期:“这台镗床是全厂的眼珠子、摇钱树,谁掌握了它的奥秘,谁就是大爷。”
摇钱树的国语词典
本为传说中的一棵宝树,树上布满钱财,一摇晃就会掉落下来。后喻指可以获取钱财的人或事物。
摇钱树的翻译
近义词
反义词
摇钱树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 同本义
摇,动也。——《说文》
摇,作也。——《尔雅》
摇者不定。——《管子·心术》
复命摇作。——《庄子·则阳》
夹而摇之。——《考工记·矢人》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古诗十九首》
蒙络摇缀。——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痒不得搔,痹不得摇。——柳宗元《断刑论》
摇头而歌。——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动摇承之。——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摇旗打鼓(四处张扬,闹得满城风雨);摇铃打鼓(摇旗打鼓);摇颭(摇摆颤动。形容女人走路的妖娆姿态);摇风(谓风吹摆动);摇摆气势(摇头摆尾,虚张声势);摇席破座(兴奋得坐不安移);摇唇鼓舌(凭借能言善辩而游说煽动)
(4) 动摇
本根一摇,忧患非浅。——《新唐书·狄仁杰传》
(5) 又如:摇心(人心动摇);摇易(动摇更易);摇悦(一会儿动摇,一会儿喜悦的矛盾心理)
(6) 骚扰 。如:摇毒(骚扰为害);摇乱(扰乱;作乱)
形容词
(1) 疾
摇,疾也。——《广雅》
将摇举,谁与期。——《汉书·礼乐志》
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汉· 班固《西都赋》
(2) 又如:摇举(腾升高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j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遙 | 餘昭 | 以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jĭɛu | je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戔(
)声。( )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2)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
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 秦废贝行钱。——《说文解字》 锴注
龟贝金钱。——《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
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
下有积钱。——《史记·天官书》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钱覆其上。——宋· 欧阳修《归田录》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3) 又如:钱眼(铜钱中的方孔。喻指金钱);钱价(铜钱折合成银两的价格);钱范(铸造金属货币用的模子);钱幕(钱镘。钱币的背面);钱缗(穿钱的绳子);钱品(钱的质地、形制);钱花花(小钱,铜板)
(4) 钱财,货币的通称 。如:钱侩(经营钱庄的商人);钱谷幕友(官府主持钱粮事务的幕僚);钱引(宋代纸币名。徽宗大观元年,把贬值的交子改为钱引)
(5) 像铜钱的东西
空室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一名绿钱。——晋· 崔豹《古今注》
(6) 纸钱 。如:钱垛(成串的纸钱)
量词
(1) 衡名
(2) 公制重量单位。一公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两。一公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钱
(3) 市制重量单位。中国市制中计算质量和重量的一种单位。以前是一市斤的十六分之一(现在是十分之一)为市两,一市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市钱
(4) 旧营造库平制。两的十分之一为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cin2 cin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木,尌(
)声。本义:栽树)(2) 同本义
树,生植之总名。——《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
宿敢不封殖此树。——《左传·昭公二年》
夫坚树在始。——《国语·晋语》。注:“树木也。”
地道敏树。——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
二曰树艺。——《周礼·大司徒》
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树事(种植草木之事);树杨(种植杨树);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4) 种植
树,种也。——《广雅》
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孟子·滕文公下》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树萱(种植萱草);树稼(种植农作物);树植(种植);树养(种植培养)
(6) 竖起或建起;树立
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犹有未树也。——《庄子·逍遥游》
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荀子·富国》
皆稽颡树颔,扶服蛾伏。——《汉书·扬雄传下》
树德而济同欲焉。——《左传·成公二年》
无易树子。——《公羊传·僖公三年》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 冯”。——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树炮(架炮);树建(建立,树立);树表(竖立标志);树栅(构筑栅栏);树牙(建立牙旗);树竿(竖着竹竿);树功(建立功勋);树事(建立事业);树基(建立根基);树教(建立教化);树君(立君主);树子(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
(8) 培植;培养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名词
(1) 树木
树,木总名也。——《广韵》
树,木生植之总名。——《说文系传》
有嘉树焉,宣子誉之。——《左传·昭公二年》
树木方盛。——《礼记·月令》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又如:果树;松树;树科(草丛;灌木丛);树上开花(比喻好上加好);树老招风,人老招贱(树老被风吹,人老被轻视);树末(树梢);树桠(树杈子);树杪(树梢);树株(树棵);树阙(树间空隙);树簇(树木丛生);树瘢(树木经砍伐后留下的疤痕)
(3) 树状物 。如:铅树;脉管树;肺泡树;活树,小脑活树
(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徐忧7 思污6 , ciu7(chhiū) su6(s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