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 同本义
摇,动也。——《说文》
摇,作也。——《尔雅》
摇者不定。——《管子·心术》
复命摇作。——《庄子·则阳》
夹而摇之。——《考工记·矢人》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古诗十九首》
蒙络摇缀。——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痒不得搔,痹不得摇。——柳宗元《断刑论》
摇头而歌。——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动摇承之。——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摇旗打鼓(四处张扬,闹得满城风雨);摇铃打鼓(摇旗打鼓);摇颭(摇摆颤动。形容女人走路的妖娆姿态);摇风(谓风吹摆动);摇摆气势(摇头摆尾,虚张声势);摇席破座(兴奋得坐不安移);摇唇鼓舌(凭借能言善辩而游说煽动)
(4) 动摇
本根一摇,忧患非浅。——《新唐书·狄仁杰传》
(5) 又如:摇心(人心动摇);摇易(动摇更易);摇悦(一会儿动摇,一会儿喜悦的矛盾心理)
(6) 骚扰 。如:摇毒(骚扰为害);摇乱(扰乱;作乱)
形容词
(1) 疾
摇,疾也。——《广雅》
将摇举,谁与期。——《汉书·礼乐志》
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汉· 班固《西都赋》
(2) 又如:摇举(腾升高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j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遙 | 餘昭 | 以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jĭɛu | je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瓦,并声。《说文》本从缶。缶(
),瓦器,即陶制器皿。本义:汲水器)(2) 古代比缶小的容器,用以汲水,也用以盛酒食
瓶,瓮也。(瓮,汲瓶也)。——《说文》
缶其小者谓之瓶。——《方言》五
羸其瓶。——《易·井》
新盆槃瓶。——《仪礼·士丧礼》
(3) 泛指腹大颈长的容器
盛于盆,尊于瓶。——《礼记·礼器》
吾一瓶一缽足矣。——清· 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花瓶(插花用的瓶子);瓷瓶;暖瓶;两瓶牛奶;喝了一瓶酒;瓶彝(祭器);瓶落水(“不”的隐语。瓶子掉进水里,水往瓶里灌,挤出空气,发出不、不、不的声音,故称)
(5) 量词。如:一瓶醋;两瓶墨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ang2 [客英字典] pen2 piang2 [陆丰腔] piang3 [梅县腔] pin2 [台湾四县腔] pin2 pen2 piang2 [东莞腔] piang2 [海陆丰腔] pin2 pen2 piang2 [宝安腔] p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2 p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瓶 | 薄經 | 並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beng | bʰie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咅(
)声。本义:给植物或墙堤等的根基垒土)(2) 同本义
培,培敦土田山川也。——《说文》。按,垒土也。
若见垒培。——《国语·晋语》。注:“垒墼曰培。”
故栽者培之。——《礼记·中庸》
凿培而遁之。——《淮南子·齐俗》。注:“培屋后墙也。”
高培则拔。——《吕氏春秋·辨土》。注:“培田侧也。”
(3) 又如:培户(昆虫把土堆在洞穴周围)
(4) 增益;增添 。如:培敦(增加其封地);培堆(层层叠起;堆高)
(5) 培养,教育 。如:栽培(种植;培养);培壅(培养)
(6) 把东西埋在灰、沙中保存 。如:以灰培瓜子;放在沙中培着
(7) 通“凭”(
)动词
凭借、依靠
而后乃今培风。——《庄子·逍遥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i2 pu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英字典] pui2 [海陆丰腔] poi2 pu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pui2 [东莞腔] pui2 [宝安腔] pu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裴 | 薄回 | 並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蟹 | 灰 | bʰuɒi | buai/buo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 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4) 饲养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5)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6) 生育
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7) 又如:养孩子
(8) 培养,修养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9)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10) 保养
养其根。——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 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11)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12) 治,调养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13)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14) 蓄养 。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15) 贮藏 。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16) 隐,隐蔽 。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形容词
(1) 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 。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2) 通“痒”。皮肤受刺激,产生欲搔的感觉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倞注:“养与痒同。”
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名词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