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手

yáo shǒu [ yao shou]
繁体 搖手
注音 一ㄠˊ ㄕㄡˇ

词语释义

摇手 yáoshǒu

(1) 把手左右摇动,表示阻止或否定

shake one's hand

词语解释

  1. 犹动弹。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若 竟寧 前与 黄龙 前,岂相放哉?家吏不晓,今壹受詔如此,且使妾摇手不得。”

  2. 挥手示别。

    南朝 梁简文帝 《春江曲》:“谁知堤上人,拭泪空摇手。”

  3. 把手左右摇动,表示阻止、否定。

    《明史·朱纨传》:“自 紈 死,罢巡视大臣不设,中外摇手不敢言海禁事。”《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只见那老婆儿连连摇手,説:‘受他什么作践倒没有价。’”

  4. 机械上用手转动的把手。

引证解释

⒈ 犹动弹。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若竟寧前与黄龙前,岂相放哉?家吏不晓,今壹受詔如此,且使妾摇手不得。”

⒉ 挥手示别。

南朝梁简文帝《春江曲》:“谁知堤上人,拭泪空摇手。”

⒊ 把手左右摇动,表示阻止、否定。

《明史·朱纨传》:“自紈死,罢巡视大臣不设,中外摇手不敢言海禁事。”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只见那老婆儿连连摇手,説:‘受他什么作践倒没有价。’”

⒋ 机械上用手转动的把手。

摇手的国语词典

把手左右摆动,以示再见、不可或不愿。

摇手的网络释义

摇手

  • 摇手,汉语词汇。
  • 拼音:yáoshǒu,
  • 释义:机械上用手旋转的、使轮子等转动的把儿等。
  • 摇手造句

    不要搞那么多禁令,否则,人们摇手触禁,那会把人的积极性‘禁’死的。
    爱迪生把摇手摇转,然后把一小张锡纸裹上圆筒,再装上一根小针,对着圆筒唱了一句婴儿催眠歌。
    琴声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像深海蛟龙舞动,又似百万雄师凯歌,听得薛廉紧闭双眼,身临其境摇手可及。
    开心畅饮来狂欢,高歌劲曲齐共舞,摇摇手臂甩甩头,甩掉烦恼和忧愁,上帝与我一同在,快乐与我永相随,短信传递全球人,一起摇动跳起来!祝朋友圣诞疯得快乐!
    将十来根蚕丝凑成一股搭在鼎锅上的竹架上,摇动竹架的摇手,一边绞一边理蚕茧,防止抽丝过程中打结,是为理绪。
    摇拨浪鼓不会摇出钱来,摇小船还要付租船费,摇手机却能摇出钞票来,有试不试猪……
    古风挠了挠头,摇了摇手中的手枪,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那模样简直是萌翻了。
    心情来时会摇手晃脑的吟风咏月,对着一路的青山绿水大发感怀,更多的时侯却是虚心地不断向自己和伙计们询问沿途的各种逸闻和民风民俗。
    踏踏脚,摇摇手。踢踢腿。
    含羞草长着纤瘦的身躯,三双嫩绿色的小手。风儿不时徐徐拂来,含羞草乐了,它高兴地跳起了舞,摇摇手,弯弯腰,婀娜多姿。
    午后日头毒辣辣地笼罩着整个京城,翊坤宫殿内,华妃正懒懒地斜倚在塌上,轻摇手中一把皇上刚赐的进贡绸扇。
    任凭萧玉再如何艺高胆大也吓得一阵心惊肉跳,摇手道啊!你这是什么玩意,不要过来。
    在车子开动的一剎那,连战等人热情挥手,吕祖善也起身向窗外的人群摇手致意,双方互道珍重再见。
    这有什么难,我吹一口气,这些锁便全开了,我一摇手铃,他们全部打瞌睡。
    倒是百里初却摇了摇手里的纨扇,幽幽凉凉地道:“老佛爷且慢些发怒,若是在这朝上您就这么厥了过去,气得一命呜呼归了西,只怕您那小梅苏就要被人生吞活剥了也未可知。”。青青的悠然。
    看着它又摇了摇手,我心中一恼,怎么着,你拿我作耍不成?我跺了跺脚,转头就欲离去,没棒一切免谈。
    停了。田野间传来几声蛙叫,云端掠过一群归雁。我也该回家了。我轻轻摇了摇手,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带回了一身夕阳红。
    无论什么时候我干了“坏”事,你总会对我摇摇手指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不过最后你都会原谅我,把我扑倒然后搓我的肚皮。
    摇,摇,摇摇手,缓缓摇动你的手。
    手动液压升降型号包括前端可手摇手柄。

    汉字详情

    yáo [yao]
    部首: 330
    笔画: 13
    五笔: RERM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BOU
    四角: 520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 同本义

    摇,动也。——《说文》

    摇,作也。——《尔雅》

    摇者不定。——《管子·心术》

    复命摇作。——《庄子·则阳》

    夹而摇之。——《考工记·矢人》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古诗十九首》

    蒙络摇缀。——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痒不得搔,痹不得摇。——柳宗元《断刑论》

    摇头而歌。——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动摇承之。——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摇旗打鼓(四处张扬,闹得满城风雨);摇铃打鼓(摇旗打鼓);摇颭(摇摆颤动。形容女人走路的妖娆姿态);摇风(谓风吹摆动);摇摆气势(摇头摆尾,虚张声势);摇席破座(兴奋得坐不安移);摇唇鼓舌(凭借能言善辩而游说煽动)

    (4) 动摇

    本根一摇,忧患非浅。——《新唐书·狄仁杰传》

    (5) 又如:摇心(人心动摇);摇易(动摇更易);摇悦(一会儿动摇,一会儿喜悦的矛盾心理)

    (6) 骚扰 。如:摇毒(骚扰为害);摇乱(扰乱;作乱)

    形容词

    (1) 疾

    摇,疾也。——《广雅》

    将摇举,谁与期。——《汉书·礼乐志》

    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汉· 班固《西都赋》

    (2) 又如:摇举(腾升高举)

    英文翻译

    wag, swing, wave; shake; scull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 客家话:[宝安腔] j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餘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jĭɛujeu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