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尾乞怜

yáo wěi qǐ lián [ yao wei qi lian]
繁体 搖尾乞憐
注音 一ㄠˊ ㄨㄟˇ ㄑ一ˇ ㄌ一ㄢ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摇尾乞怜 yáowěi-qǐlián

(1) 指狗向主人摇尾讨好的样子。比喻人卑躬屈膝,讨好别人的丑态。语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abjectly beg for pity(mercy);wag the tail ingratiatingly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应科目与时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成语辨析

乞;不能写作“气”;怜;不能写作“邻”。

成语用法

摇尾乞怜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谓狗摇着尾巴讨主人的欢喜。多用以比喻卑躬屈膝,不顾人格地向别人谄媚讨好。

语出唐韩愈《应科目与时人书》:“若俛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明史·张肯堂传》:“今辅臣膺新命而出,贼必仍用故技,佯摇尾乞怜。”
清昭槤《啸亭杂录·伊桑河》:“夫以封疆世族,至於玩法致罪,已无颜以对人,乃摇尾乞怜如犬彘就死状,真不知是何肺腑也。”
邹韬奋《我们的三大原则》:“最误国的是摇尾乞怜的外交,是自己没有坚决的立场而只是仰人鼻息看人颜色的外交。”

摇尾乞怜的国语词典

本指狗摇著尾巴,以讨主人欢心。后形容人有所请求,卑躬屈膝向人讨好。唐.韩愈〈应科目与时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非我之志也!」明.汪?《春芜记.第一一出》:「这丫头怎么骂我摇尾乞怜,终不成我是狗?」也作「乞怜摇尾」。

摇尾乞怜的网络释义

摇尾乞怜

  • 摇尾乞怜,汉语成语,
  • 拼音:yáo wěi qǐ lián
  • 作谓语、定语。乞:乞求。怜:怜悯,爱怜。像狗那样摇着尾巴乞求主人爱怜。指卑躬屈膝地献媚、讨好,以求得到一点好处。
  •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摇尾乞怜的翻译

    日语: 哀(あわ)れを装(よそお)い人(ひと)に取(と)り蕑(い)る
    俄语: вилять хвостом <раболепствовать>

    摇尾乞怜造句

    那条狗向那少年摇尾乞怜。
    做女人要做优雅的猫,不做摇尾乞怜的狗受人控制,活得优雅是现在女性追求的生活。
    他以奴才的身份去讨好老板,又怎不事事向老板摇尾乞怜?
    我一看见有人在有钱人面前那摇尾乞怜的样子就感到恶心。
    她蜷缩在地上,象只摇尾乞怜的狗。
    为了得到功名富贵,他不顾廉耻,向权势者摇尾乞怜。
    他尽管不得志,但从未向权贵摇尾乞怜。
    他那为讨好上司而摇尾乞怜的样子,真是丢脸!
    你看他那巴结样,真像隻摇尾乞怜的哈巴狗。
    做人应该要有骨气,不要摇尾乞怜,博取他人的同情。
    刚直不阿的人是不会为己之利向有权势的人摇尾乞怜的。
    他像奴才似的摇尾乞怜去讨好老板。
    为了得到这个职位,他在长官面前极尽摇尾乞怜之能事。
    小狗正向拿着骨头的我摇尾乞怜。
    摇尾乞怜只是弱者的行径,我们应该自尊自强,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他尽避不得志,但从未向权贵摇尾乞怜。
    他虽穷困潦倒,却不愿对人摇尾乞怜。
    现在的官场就有很多人为了讨好上级,获得器重宁愿做一条摇尾乞怜的狗。
    他说他永远不会在征服者脚下摇尾乞怜。
    有尊严的人,不奴颜媚骨,有尊严的人,不摇尾乞怜,有尊严的人,不妄自菲薄。

    汉字详情

    yáo [yao]
    部首: 330
    笔画: 13
    五笔: RERM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BOU
    四角: 520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 同本义

    摇,动也。——《说文》

    摇,作也。——《尔雅》

    摇者不定。——《管子·心术》

    复命摇作。——《庄子·则阳》

    夹而摇之。——《考工记·矢人》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古诗十九首》

    蒙络摇缀。——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痒不得搔,痹不得摇。——柳宗元《断刑论》

    摇头而歌。——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动摇承之。——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摇旗打鼓(四处张扬,闹得满城风雨);摇铃打鼓(摇旗打鼓);摇颭(摇摆颤动。形容女人走路的妖娆姿态);摇风(谓风吹摆动);摇摆气势(摇头摆尾,虚张声势);摇席破座(兴奋得坐不安移);摇唇鼓舌(凭借能言善辩而游说煽动)

    (4) 动摇

    本根一摇,忧患非浅。——《新唐书·狄仁杰传》

    (5) 又如:摇心(人心动摇);摇易(动摇更易);摇悦(一会儿动摇,一会儿喜悦的矛盾心理)

    (6) 骚扰 。如:摇毒(骚扰为害);摇乱(扰乱;作乱)

    形容词

    (1) 疾

    摇,疾也。——《广雅》

    将摇举,谁与期。——《汉书·礼乐志》

    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汉· 班固《西都赋》

    (2) 又如:摇举(腾升高举)

    英文翻译

    wag, swing, wave; shake; scull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 客家话:[宝安腔] j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餘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jĭɛujeu
    wěi,yǐ [wei,yi]
    部首: 327
    笔画: 7
    五笔: NTFN
    姓名学:
    仓颉: SHQU
    四角: 77214

    详细解释

    wěi

    名词

    (1)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

    (2) 同本义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

    (3)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

    (4) 末端,末尾

    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运于渤海之尾。

    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舟尾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

    (6) 水流的下游 。如:我住在江尾

    (7) 边际,边界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

    (8) 后部

    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方勺《方腊起义》

    (9) 一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九颗。又如:尾箕(尾宿和箕宿的并称)

    (10) 姓。如:尾生丧身(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

    动词

    (1) 尾随;跟踪盯梢 。如:尾其后;尾缀(尾随;跟随在后面);尾衔(相随的样子);尾犯(从犯);尾骑(跟在后面追赶的骑兵);尾尾(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

    (2) 鸟兽虫鱼交配

    鸟兽孳尾。——《书·尧典》

    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列子》

    量词

    (1) 相当于“头”、“条”,计数鱼的头数 。如:两尾鱼

    (2) 另见

    名词

    (1) 指马尾上的毛 。如:马尾罗

    (2) 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如:三尾儿

    (3) 另见 wěi

    英文翻译

    tail, extremity; end, 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m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i1 mi3 [mi2] [沙头角腔] mui3 [陆丰腔] mui1 [梅县腔] mi1 mui1 [海陆丰腔] mi1 mui3 [mui2] [客语拼音字汇] mi1 mui1 [东莞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1 mi1 mui3 [宝安腔] m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匪微合上聲合口三等myoix/mvojmĭwəi
    [qi]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TN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N
    四角: 807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2) 同本义

    乞,谓行匄也。——《苍颉篇》

    郑伯乞盟。——《春秋·僖公八年》

    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谷梁传》

    操瓢而乞者。——《庄子·盗跖》

    乞食于野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以钱币乞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乞为囚虏之不暇。——宋· 苏轼《教战守策》

    瑞亦屡疏乞休。——《明史》

    (3) 又如:乞化(乞讨;化缘);乞言(求取可行的善言);乞邻(向邻人求取);乞粮(求人济助粮食);乞活(到有粮之地就食求生);乞募(求募);乞麾(求住地方长官);乞灵(求助于神灵或某种神威);乞请(乞讨)

    (4) 引申为请求,希望

    乞,求也。——《广韵》

    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左传·隐公四年》

    (5) 又如:乞匄(乞求);乞免(求人赦免;自请免官);乞师(求人出兵相助);乞鞫(请求复审);乞念(乞求考虑);乞哀(乞求怜悯、饶恕);乞和(求和);乞命(请求宽宥生命)

    (6) 被;叫

    那和尚猛可地乞他摔住。——《清平山堂话本》

    乞那婆子缠不过,便道:“你放了手,我去便了。”——《水浒传》

    名词

    (1) 乞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余疑其为女乞而问曰:“尔有丈夫乎?”乞微笑。——袁宏道《山居小话》

    (2) 又如:乞俭(乞丐)

    (3) 姓

    英文翻译

    beg; request

    方言集汇

    ◎ 粤语:hat1
    ◎ 客家话:[梅县腔] ket7 [东莞腔] ket7 [客英字典] ket7 kiet7 [台湾四县腔] kiet7 kie3 [沙头角腔] ngiek7 ngiet7 [宝安腔] ket7 [海陆丰腔] kiet7 kie3 [陆丰腔] ket7 [客语拼音字汇] had5 kiad5
    ◎ 潮州话:keg4 (khurk)【揭阳、潮阳】kig4(khi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九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迄入聲開口三等khiot/qiotkʰĭət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WGB

    英文翻译

    pity, sympath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