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咕咚

yáo gū dōng [ yao gu dong]
繁体 搖咕咚
注音 一ㄠˊ ㄍㄨ ㄉㄨㄥ

词语释义

一种手摇小鼓。多为小儿玩具。

词语解释

  1. 一种手摇小鼓。多为小儿玩具。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 北京 称为小鼓,盖即鼗也。 朱熹 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

引证解释

⒈ 一种手摇小鼓。多为小儿玩具。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 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

朱熹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

摇咕咚的网络释义

摇咕咚

  • 摇咕咚,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áo gū dōng,是一种手摇小鼓。多为小儿玩具。
  • 汉字详情

    yáo [yao]
    部首: 330
    笔画: 13
    五笔: RERM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BOU
    四角: 520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 同本义

    摇,动也。——《说文》

    摇,作也。——《尔雅》

    摇者不定。——《管子·心术》

    复命摇作。——《庄子·则阳》

    夹而摇之。——《考工记·矢人》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古诗十九首》

    蒙络摇缀。——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痒不得搔,痹不得摇。——柳宗元《断刑论》

    摇头而歌。——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动摇承之。——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摇旗打鼓(四处张扬,闹得满城风雨);摇铃打鼓(摇旗打鼓);摇颭(摇摆颤动。形容女人走路的妖娆姿态);摇风(谓风吹摆动);摇摆气势(摇头摆尾,虚张声势);摇席破座(兴奋得坐不安移);摇唇鼓舌(凭借能言善辩而游说煽动)

    (4) 动摇

    本根一摇,忧患非浅。——《新唐书·狄仁杰传》

    (5) 又如:摇心(人心动摇);摇易(动摇更易);摇悦(一会儿动摇,一会儿喜悦的矛盾心理)

    (6) 骚扰 。如:摇毒(骚扰为害);摇乱(扰乱;作乱)

    形容词

    (1) 疾

    摇,疾也。——《广雅》

    将摇举,谁与期。——《汉书·礼乐志》

    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汉· 班固《西都赋》

    (2) 又如:摇举(腾升高举)

    英文翻译

    wag, swing, wave; shake; scull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 客家话:[宝安腔] j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餘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jĭɛujeu
    [gu]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DG
    五行:
    仓颉: RJR
    四角: 64060

    详细解释

    象词

    形容刹车、低声说话等的声音 。如:小孩咕、咕、咕地笑了;咕囔(咕哝。小声说话或自言自语)

    英文翻译

    mumble, mutter, murmur; rumble

    方言集汇

    ◎ 粤语:gu1 g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u3 [海陆丰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1 [台湾四县腔] gu3 [宝安腔] gu3 g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胡平聲開口一等kuko/ku
    dōng [dong]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TUY
    五行:
    仓颉: RHEY
    四角: 67033

    详细解释

    同“冬 2 ”

    英文翻译

    onomatopoetic, a thumping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客家话:[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