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衰

shè shuāi [ she shuai]
繁体 攝衰
注音 ㄕㄜˋ ㄕㄨㄞ

词语释义

1.服丧服。

词语解释

  1. 服丧服。

    宋 叶适 《戴佛墓志铭》:“於是父 丁 年七十二矣,有上气疾,疾已復至。俄又疾作,芒屨夜发,及门而 丁 殁,十四年四月丁巳也。哭既卒,摄衰復至。”

引证解释

⒈ 服丧服。

宋叶适《戴佛墓志铭》:“於是父丁年七十二矣,有上气疾,疾已復至。俄又疾作,芒屨夜发,及门而丁殁,十四年四月丁巳也。哭既卒,摄衰復至。”

摄衰的网络释义

摄衰

  • 摄衰(shè shuāi)
  • 1.服丧服。
  • 汉字详情

    shè,niè [she,nie]
    部首: 330
    笔画: 13
    五笔: RBCC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SJE
    四角: 51047

    详细解释

    shè

    动词

    (1) (形声。从手,聂声。本义:牵曳)

    (2) 同本义

    摄,引持也。——《说文》

    摄车从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3) 又如:摄力(引力);摄弓(张弓注矢作射击准备);摄水(引水)

    (4) 执;持

    庭实皮,则摄之。——《礼记·聘礼》。注:“右手并执前足,左手并后足也。”

    摄少马兹。——《国语·吴语》

    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5) 又如:紧紧摄住娘的手指;摄守(掌管);摄知(执掌)

    (6) 拘捕

    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国语·吴语》

    (7) 辅助、佐助

    朋友攸摄。——《诗·大雅·既醉》

    摄,佐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8) 吸引

    磁石摄铁,不摄鸿毛。——顾况《广陵白沙大云寺牌》

    (9) 拍照

    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郑泽《壬子秋日钝庵邀摄影像作诗奉呈》

    (10) 假借为“代”。代理,兼理

    若王不与祭,则摄位。——《周礼·大宗伯》。注:“代行其祭祀。”

    不书即位,摄之。——《左传·隐公元年》

    摄王位。——《礼记·明堂位》。疏:“代也。”

    用助祭之服亲迎,摄盛也。——《仪礼·士昏礼》注

    羊舌鲋摄司马。——《左传·昭公十三年》

    (11) 又如:摄行(代理执行);摄相(代理宰相);摄位(代理君主行事);摄行(代人处理职务);摄祚(摄政);摄职(代理官职);摄辅(摄政辅佐);摄领(代理);摄选(兼任吏部尚书)

    (12) 上台阶时提起长衣

    予乃摄衣而上。——苏轼《后赤壁赋》

    (13) 又如:摄齐(提起衣摆)

    (14) 治理 。如:摄事(治事,理事)

    (15) 收敛,聚

    摄缄縢(绳索),固扃鐍(钥匙),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清· 黄宗羲《原君》

    (16) 又如:摄心(收敛心神);摄念,摄意(收敛心神);摄敛(聚集);摄想(聚精会神地思念)

    (17) 整顿;整理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又如:摄衣(整饬衣装);摄衽(整饬衣襟);摄袂(整理衣袖)

    (19) 管辖;统领 。如:摄下(统领部属);摄统(统辖勇士)

    (20) 控制 。如:摄持(护持;控制)

    (21) 保养

    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韩非子·解老》

    (22) 又如:摄护(保护);摄养(保养;养生)

    (23) 借贷

    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礼记·檀弓》

    (24) 夹,箝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25) 通“慑”。恐惧,威胁,使慑服

    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时屈时伸,弱柔如薄苇,非摄夺也。——《淮南子·汜论》

    名词

    缘,边 。如:摄服(有缘饰的衣服)

    niè

    (古汉语)

    安静;安定:“天下摄然,人安其生”。

    英文翻译

    take in, absorb; act as dep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p3

    宋本广韵

    shuāi,cuī [shuai,cui]
    部首: 623
    笔画: 10
    五笔: YKG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WM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cuī

    名词

    (1)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

    共丧衰亦如之。——《周礼·天官·内司服》

    无衰麻之服。——《荀子·礼论》

    子墨衰緻, 梁弘御戎, 莱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衰衣(衰服。古代的丧服);衰杖(居丧用的麻緻与哭丧棒);衰冠(丧服,衰衣丧冠)

    (3) 下,从上到下的次序 。如:衰杀(等差);衰构(分门别类构拟文辞)

    动词

    (1)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如:衰分(古代数学名词。谓从大渐差而小);衰序(衰次。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序);衰征(衰政。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

    (2) 减少 。如:衰少(减少);衰乏(减少缺乏)

    (3) 另见 shuāi

    shuāi

    动词

    (1) (会意。从衣,从冄( rǎn)。“冄”象草毛茸茸的样子。是“蓑衣”的“蓑”的本字。( suǒ)本义:蓑衣。)

    (2) 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

    衰则气复反入。——《素问·疟论》。注:“谓病衰退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衰末(衰落微末);衰旺(衰落与旺盛);衰季(衰微末世);衰废(衰败颓废);衰宗(殁落残败的宗族);衰门(寒门);衰薄(颓废浇薄。多指道德风尚)

    (4) 减少;削弱

    其周德之衰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小也。”

    昔周道衰微。——《谷梁传序》。疏:“谓衰弱陵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5) 又如:风势渐衰;衰颓(衰败);衰止(衰减而止息);衰乏(衰退疲乏);衰色(指姿色衰减的女子)

    (6) 枯萎;凋谢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唐· 白居易《惜牡丹花》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宋·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雨洒江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乐府诗辞·长歌行》

    (7) 又如:衰红(凋谢的花);衰条(枯枝);衰黄(枯黄)

    形容词

    (1) 衰老

    年衰志悯。——《淮南子·主术》。注:“老也。”

    人之老也形盖衰。——《吕氏春秋·去宥》。注:“肌肤消也。”

    而臣衰,窃爱怜之。——《战国策·战策》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衰颜(衰老的容颜);衰暮(老年;晚年);衰冗(衰老冗废);衰年(衰老之年);衰枯(衰老干枯);衰耄(衰老;年老糊涂)

    (3) 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剑南诗稿》

    (4) 又如:衰白(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衰鬓(年老而疏白的鬓发。多指暮年)

    (5) 衰弱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唐· 杜甫《石壕吏》

    (6) 又如:衰癃(衰弱多病);衰迈(衰弱老迈);衰困(衰弱困顿);衰窿(衰弱抱病)

    (7) 懈怠

    年既老而不衰。——《楚辞·涉江》。注:“懈也。”

    (8) 又如:衰葸(懈怠畏惧);衰惰(怠惰);衰堕(懈怠)

    (9) 另见 cuī

    英文翻译

    decline, falter, decrease; weaken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1 seo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oi1 sui1 [沙头角腔] soi1 [陆丰腔] soi1 [台湾四县腔] soi1 sui1 [梅县腔] soi1 sui1 [海陆丰腔] soi1 sui1 [东莞腔] soi1 so1 [客语拼音字汇] soi1 [宝安腔] s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危支B合平聲合口三等支Bchrye/chweʧʰĭ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