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职

shè zhí [ she zhi]
繁体 攝職
注音 ㄕㄜˋ ㄓˊ

词语释义

代理官职。

词语解释

  1. 代理官职。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学优登仕,摄职从政。”《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且 汴州 关东 衝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

引证解释

⒈ 代理官职。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且汴州关东衝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

摄职的网络释义

摄职

  • 摄职,读音shè zhí,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代理官职。
  • 汉字详情

    shè,niè [she,nie]
    部首: 330
    笔画: 13
    五笔: RBCC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SJE
    四角: 51047

    详细解释

    shè

    动词

    (1) (形声。从手,聂声。本义:牵曳)

    (2) 同本义

    摄,引持也。——《说文》

    摄车从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3) 又如:摄力(引力);摄弓(张弓注矢作射击准备);摄水(引水)

    (4) 执;持

    庭实皮,则摄之。——《礼记·聘礼》。注:“右手并执前足,左手并后足也。”

    摄少马兹。——《国语·吴语》

    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5) 又如:紧紧摄住娘的手指;摄守(掌管);摄知(执掌)

    (6) 拘捕

    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国语·吴语》

    (7) 辅助、佐助

    朋友攸摄。——《诗·大雅·既醉》

    摄,佐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8) 吸引

    磁石摄铁,不摄鸿毛。——顾况《广陵白沙大云寺牌》

    (9) 拍照

    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郑泽《壬子秋日钝庵邀摄影像作诗奉呈》

    (10) 假借为“代”。代理,兼理

    若王不与祭,则摄位。——《周礼·大宗伯》。注:“代行其祭祀。”

    不书即位,摄之。——《左传·隐公元年》

    摄王位。——《礼记·明堂位》。疏:“代也。”

    用助祭之服亲迎,摄盛也。——《仪礼·士昏礼》注

    羊舌鲋摄司马。——《左传·昭公十三年》

    (11) 又如:摄行(代理执行);摄相(代理宰相);摄位(代理君主行事);摄行(代人处理职务);摄祚(摄政);摄职(代理官职);摄辅(摄政辅佐);摄领(代理);摄选(兼任吏部尚书)

    (12) 上台阶时提起长衣

    予乃摄衣而上。——苏轼《后赤壁赋》

    (13) 又如:摄齐(提起衣摆)

    (14) 治理 。如:摄事(治事,理事)

    (15) 收敛,聚

    摄缄縢(绳索),固扃鐍(钥匙),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清· 黄宗羲《原君》

    (16) 又如:摄心(收敛心神);摄念,摄意(收敛心神);摄敛(聚集);摄想(聚精会神地思念)

    (17) 整顿;整理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又如:摄衣(整饬衣装);摄衽(整饬衣襟);摄袂(整理衣袖)

    (19) 管辖;统领 。如:摄下(统领部属);摄统(统辖勇士)

    (20) 控制 。如:摄持(护持;控制)

    (21) 保养

    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韩非子·解老》

    (22) 又如:摄护(保护);摄养(保养;养生)

    (23) 借贷

    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礼记·檀弓》

    (24) 夹,箝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25) 通“慑”。恐惧,威胁,使慑服

    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时屈时伸,弱柔如薄苇,非摄夺也。——《淮南子·汜论》

    名词

    缘,边 。如:摄服(有缘饰的衣服)

    niè

    (古汉语)

    安静;安定:“天下摄然,人安其生”。

    英文翻译

    take in, absorb; act as dep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p3

    宋本广韵

    zhí [zhi]
    部首: 605
    笔画: 11
    五笔: BK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JRC
    四角: 164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只(戠 zhí)声。“职”是“记”的意思。 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

    (2) 同本义

    职,记微也。——《说文》

    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主管;任职

    天职生覆。——《列子·天端》。注:“主也。”

    职于南京。——《明史》

    (4) 又如:职称言路(做谏官);职任民社(管理人民与国家);职客(红、白喜事的主持人);职内(古官名。掌邦赋收入)

    (5) 尽职;称职

    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新唐书》

    (6) 又如:职办(称职而能办事)

    名词

    (1) 职务;职业;职责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

    设官分职。——《周礼·太宰》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代百司之职。——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将尽厥职。——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专职(由专人担任的职务);革职(撤职);职役(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职事僧(寺院中分管各项职务的僧人)

    (3) 职位;执行事务所

    解辫清职。——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迁我京职。——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宰相之职。——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职任(指官员的职位和职责);职僚(职官僚属);职钱(官吏在职时所得的俸钱)

    (5) 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

    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战国策·燕策》

    (6) 又如:职贡(职方的贡物。各地以时入员的货品)

    (7) 姓

    英文翻译

    duty, profession; office, post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