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摄影
(1) 照相
(2) 拍电影
词语解释
见“ 摄景 ”。
照相;拍电影或电视。
郑泽 《壬子秋日钝庵邀摄影像作诗奉呈》:“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一:“戏剧对于人生,不能像摄影的对于景物那样,一些不走样地反映。”如:摄影棚。
指照片。
《孽海花》第十一回:“ 菶如 拆开看了,又拆了那纸包,却密密层层的包着,直到末层,方露出那一张一尺大的西法摄影。上头却是两个美丽的西洋妇人。”
引申指如实反映。
黄人 《<清文汇>序》:“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蜕故孳新,瞤息不可復省,而有为之摄影者曰史,而有为之留声者曰文。”
引证解释
⒈ 见“摄景”。
⒉ 照相;拍电影或电视。
引郑泽《壬子秋日钝庵邀摄影像作诗奉呈》:“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一:“戏剧对于人生,不能像摄影的对于景物那样,一些不走样地反映。”
例如:摄影棚。
⒊ 指照片。
引《孽海花》第十一回:“菶如拆开看了,又拆了那纸包,却密密层层的包着,直到末层,方露出那一张一尺大的西法摄影。上头却是两个美丽的西洋妇人。”
⒋ 引申指如实反映。
引黄人《<清文汇>序》:“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蜕故孳新,瞤息不可復省,而有为之摄影者曰史,而有为之留声者曰文。”
摄影的国语词典
拍摄人物影像。
如:「摄影留念」、「摄影存证」。
摄影的网络释义
摄影 (专业术语)
摄影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shè
动词
(1) (形声。从手,聂声。本义:牵曳)
(2) 同本义
摄,引持也。——《说文》
摄车从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3) 又如:摄力(引力);摄弓(张弓注矢作射击准备);摄水(引水)
(4) 执;持
庭实皮,则摄之。——《礼记·聘礼》。注:“右手并执前足,左手并后足也。”
摄少马兹。——《国语·吴语》
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5) 又如:紧紧摄住娘的手指;摄守(掌管);摄知(执掌)
(6) 拘捕
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国语·吴语》
(7) 辅助、佐助
朋友攸摄。——《诗·大雅·既醉》
摄,佐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8) 吸引
磁石摄铁,不摄鸿毛。——顾况《广陵白沙大云寺牌》
(9) 拍照
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郑泽《壬子秋日钝庵邀摄影像作诗奉呈》
(10) 假借为“代”。代理,兼理
若王不与祭,则摄位。——《周礼·大宗伯》。注:“代行其祭祀。”
不书即位,摄之。——《左传·隐公元年》
摄王位。——《礼记·明堂位》。疏:“代也。”
用助祭之服亲迎,摄盛也。——《仪礼·士昏礼》注
羊舌鲋摄司马。——《左传·昭公十三年》
(11) 又如:摄行(代理执行);摄相(代理宰相);摄位(代理君主行事);摄行(代人处理职务);摄祚(摄政);摄职(代理官职);摄辅(摄政辅佐);摄领(代理);摄选(兼任吏部尚书)
(12) 上台阶时提起长衣
予乃摄衣而上。——苏轼《后赤壁赋》
(13) 又如:摄齐(提起衣摆)
(14) 治理 。如:摄事(治事,理事)
(15) 收敛,聚
摄缄縢(绳索),固扃鐍(钥匙),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清· 黄宗羲《原君》
(16) 又如:摄心(收敛心神);摄念,摄意(收敛心神);摄敛(聚集);摄想(聚精会神地思念)
(17) 整顿;整理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又如:摄衣(整饬衣装);摄衽(整饬衣襟);摄袂(整理衣袖)
(19) 管辖;统领 。如:摄下(统领部属);摄统(统辖勇士)
(20) 控制 。如:摄持(护持;控制)
(21) 保养
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韩非子·解老》
(22) 又如:摄护(保护);摄养(保养;养生)
(23) 借贷
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礼记·檀弓》
(24) 夹,箝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25) 通“慑”。恐惧,威胁,使慑服
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时屈时伸,弱柔如薄苇,非摄夺也。——《淮南子·汜论》
名词
缘,边 。如:摄服(有缘饰的衣服)
niè
(古汉语)
安静;安定:“天下摄然,人安其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彡,景声。彡(
),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2) 同本义
影,形影。——《广韵》
犹表之与影。——《吕氏春秋·功名》
吾日悠悠惭于影。——《淮南子·修务》
(3) 字本作“景”
二子乘舟,汛汛其影。——《诗·邶风·二子乘舟》。疏:“景,指舟影。”
罔两问于景。——《淮南子·道应》
正日景以求地中。——《周礼·大司徒》。释文:“景,本或作影。”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影灯(点火取影的彩灯);影不离灯(紧密地连在一起);影形不离(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影柱(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引申指法规、标准);影表(即圭表。为古代测度日影的天文仪器);影子花(影踪);影兆(踪影);影附(谓如影附形);影神(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影从(如影随形。形容迅速依附、追随);影影(身影);影踪(身影,踪迹);湖光塔影;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本凿以玩月,后以指清澈鉴月的水池)
(5) 图绘的佛像或人物肖像
三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毁神影,坏屋舍。——《南史》
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水浒传》
(6) 又如:影身(画像);影图(画像);影殿(寺庙中供奉神佛的殿堂);影室(影堂。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之处);影神(指遗像;画像)
(7) 照片 。如:合影;影集
(8) 痕迹,某物经过后留下的一条线或踪迹 。如:影子花(影踪);影迹(踪迹;线索)
动词
(1) 遮蔽;遮盖 。如:影屏(门内做屏障用的屏风);影蔽(掩蔽;隐匿)
(2) 影射 。如:影子语(含蓄影射的言语、议论);影带(犹影射)
(3) 假冒
虽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旧五代史·唐庄宗纪》
(4) 又如:影射(假冒他人字号、招牌;以假充真);影庇(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影占(虚占人户或财产,使逃避赋役、税收)
(5) 隐藏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水浒传》
(6) 又如:影着(隐着;藏着);影射(暗中耍手腕)
(7) 照射
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西游记》
(8) 描摹;影印 。如:影宋元本或校宋元本的书籍
(9) 晃动
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水浒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ang3 [海陆丰腔] rang3 [梅县腔] jang3 [沙头角腔] jang3 jang5 [客语拼音字汇] yang3 [陆丰腔] jang3 [台湾四县腔] jang3 [宝安腔] jang3 [东莞腔] ja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影 | 於丙 | 影 | 庚三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ʔĭɐŋ | qiengx/y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