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制组

shè zhì zǔ [she zhi zu]

词语释义

专为拍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由各种专业人员组织起来的集体,又叫剧组。

摄制组造句

当地的气候条件一直都很恶劣,这给摄制组的工资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干扰。
天色渐晚,细雨蒙蒙中,采风摄制组启程前往下一站。
据空政电视艺术中心主任郭旭新介绍,此次拍摄是空政投拍电视剧以来最大的投资,分为文戏、武戏、爆破特技戏三个摄制组,在东北、河北、北京三地转景。
摄制组采用多种拍摄效果,生动地表现了西周时民间采诗、周太师尹吉甫编撰《诗经》、古房陵人在乡野水畔唱《诗经》民歌等相关场景。
以影视公司《风月无涯》摄制组的起起落落为主要线索。
伊丽莎白?韦斯特说,摄制组第一次去赞比亚时,她正休产假,所以在纪录片的制作上她只参与了“有限的工作”。
制片人陈君天回忆,那天老将军讲完长沙会战,起身走到书房,用一张十行纸写几个字送给摄制组。
这一周我们的车队离开了揭阳,摄制组开始了在汕尾和惠州的拍摄。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摄制组驻扎一线,辗转新区“一市三园”进行实地拍摄,将“港、产、城”三大战略的建设成果和初夏时节的新区唯美画面尽收镜底。
广西华娱国际影业公司摄制组到定安镇采风。
但回首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个设计粗劣的尼姆计划在当时却是一项颇为受人瞩目的新奇实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哭着喊着要参与进来,电视台摄制组争先恐后的希望能拍点素材。
(《乡土》栏目摄制组在水府庙旅游区取景。
当时韦德跟随《动物星球》摄制组前往巴西亚马逊河,寻找波多韦柳(。
《舌尖上的中国》拍摄过程中,摄制组会遇到一些鲜见的习俗,如在云贵地区至今延续下来的古老的“新米节”,山西丁村的寿宴。
摄制组将先后到炎陵县炎帝陵景区神农大殿、圣火台、洣水河畔及神农谷景区等处取景拍摄,还将远赴四川成都樊建川抗战将士碑、黄河壶口瀑布等地取景。
为了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摄制组决定进入丛林取景。
听说摄制组正在我们这里拍戏,村里人都去看希罕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摄制组总领队《钟大年趣事——骑驴找驴》,让充满亲情泪水的两极对话添上一笔轻松愉快。
蛇口是我们拍得最多的地方,摄像李相斌、蒋凯虹来的时间最多,我和摄制组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天八天,除了拍摄,就是在屋子里看电视,实在很闷。
摄制组把所有过程都实况转播,专家不摆谱、送宝人不在乎,观众看完哈哈一笑、轻松一刻。

汉字详情

shè,niè [she,nie]
部首: 330
笔画: 13
五笔: RBCC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SJE
四角: 51047

详细解释

shè

动词

(1) (形声。从手,聂声。本义:牵曳)

(2) 同本义

摄,引持也。——《说文》

摄车从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3) 又如:摄力(引力);摄弓(张弓注矢作射击准备);摄水(引水)

(4) 执;持

庭实皮,则摄之。——《礼记·聘礼》。注:“右手并执前足,左手并后足也。”

摄少马兹。——《国语·吴语》

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5) 又如:紧紧摄住娘的手指;摄守(掌管);摄知(执掌)

(6) 拘捕

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国语·吴语》

(7) 辅助、佐助

朋友攸摄。——《诗·大雅·既醉》

摄,佐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8) 吸引

磁石摄铁,不摄鸿毛。——顾况《广陵白沙大云寺牌》

(9) 拍照

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郑泽《壬子秋日钝庵邀摄影像作诗奉呈》

(10) 假借为“代”。代理,兼理

若王不与祭,则摄位。——《周礼·大宗伯》。注:“代行其祭祀。”

不书即位,摄之。——《左传·隐公元年》

摄王位。——《礼记·明堂位》。疏:“代也。”

用助祭之服亲迎,摄盛也。——《仪礼·士昏礼》注

羊舌鲋摄司马。——《左传·昭公十三年》

(11) 又如:摄行(代理执行);摄相(代理宰相);摄位(代理君主行事);摄行(代人处理职务);摄祚(摄政);摄职(代理官职);摄辅(摄政辅佐);摄领(代理);摄选(兼任吏部尚书)

(12) 上台阶时提起长衣

予乃摄衣而上。——苏轼《后赤壁赋》

(13) 又如:摄齐(提起衣摆)

(14) 治理 。如:摄事(治事,理事)

(15) 收敛,聚

摄缄縢(绳索),固扃鐍(钥匙),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清· 黄宗羲《原君》

(16) 又如:摄心(收敛心神);摄念,摄意(收敛心神);摄敛(聚集);摄想(聚精会神地思念)

(17) 整顿;整理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又如:摄衣(整饬衣装);摄衽(整饬衣襟);摄袂(整理衣袖)

(19) 管辖;统领 。如:摄下(统领部属);摄统(统辖勇士)

(20) 控制 。如:摄持(护持;控制)

(21) 保养

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韩非子·解老》

(22) 又如:摄护(保护);摄养(保养;养生)

(23) 借贷

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礼记·檀弓》

(24) 夹,箝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25) 通“慑”。恐惧,威胁,使慑服

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时屈时伸,弱柔如薄苇,非摄夺也。——《淮南子·汜论》

名词

缘,边 。如:摄服(有缘饰的衣服)

niè

(古汉语)

安静;安定:“天下摄然,人安其生”。

英文翻译

take in, absorb; act as dep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p3

宋本广韵

zhì [zhi]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RM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BL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2) 同本义

制,裁也。——《说文》

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淮南子·主术》

制彼裳衣。——《诗·豳风·东山》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

(3) 又如:制割(裁剪切割);制义(制宜,裁断适宜);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研究制造);配制;提制(提炼制造);精制;中国制

(4) 制定,用文字规定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易·节》

今也,制民之产。——《孟子·梁惠王上》

故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盐铁论·刑德》

周之王也,制礼。——《左传·哀公七年》

(5) 又如:制宜(谓区别不同的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制则(制定法度);制立(建立制度);制改(改制。谓制定典章革除弊端)

(6) 控制;制服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虚实》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威制豪强。——《汉书·赵广汉传》

制其兵。——汉· 贾谊《过秦论》

(7) 又

制六合。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8) 又

自制足之。

(9) 又如:制屈(制伏;使屈服);制地(控制土地);制驭(控制驾驭);制御(统治,控制)

(10) 抑制,限制,忍住

衣服有制,饮食有节,则出寡矣。——《商君书·画策》

(11) 又如:制劫(牵制);制使(制约);制遏(抑制);制约(限制约束);制限(限制);制缚(制约束缚);制防(限制防范)

(12) 主管 。如:制兵(统辖军队);制局(职掌内府器杖兵役的机构)

(13) 裁决,决断

行无专制。——《淮南子》

当是时,晋国政皆决 知伯, 晋哀公不得有所制。——《史记·晋世家》

(14) 通“质”。抵押

昔不谷先委制于越君。——《国语·吴语》

委制于吴。——《国语·越语》

名词

(1) 规章,制度

擅作典制。——《史记·礼书》

虽有典制。——《三国志·孙权传》

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2) 又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3) 又如:公制;制令(制度法令);制象(制度,法制);制号(制度号令);制节(制度适宜);全民所有制

(4) 式样

俎豆犹古法, 衣裳无新制。——陶潜《桃花源诗》

其制稍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制样(犹样式)

(6) 规模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守父母之丧为制

因在制中,不便行礼。——《红楼梦》

(8) 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史记·汲黯列传》

制曰:“下京兆尹治。”——《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制曰(皇帝的诏书上说);制敕(皇帝的诏令)

(10) 各种有关的重量单位制 。如:常衡制

动词

(1) (会意。从衣从制。本义:裁制衣服)

(2) 同本义

製,裁也。——《说文》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制芰荷以为衣兮。——《楚辞·离骚》。注:“制,裁也。”

服短衣楚制。——《汉书·叔孙通传》

旌性行以制珮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3) 又如:制裁(裁制的式样);制芰(以芰荷之叶裁制衣裳。指象征芳洁的隐者之服)

(4) 制造,制作器物

牙机巧制。——《后汉书·张衡传》

所制蜡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制出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所制火药。——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制锦(制造美锦。引申为赞颂县令有政绩);制冷(人工制造低温(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制琢(制造雕刻)

(6) 撰写 。如:制文(撰写文章);制形(钩描轮廓);制作(写作;撰述);制述(著述);制碑(撰作碑文)

(7) 用炮炒等法炼成中药 。如:制剂(根据处方,按一定操作规程将药物加工制成药剂)

名词

(1) 作品,文章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宋书》

(2) 又如:佳制;鸿篇巨制

(3) 式样

通儒服, 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 楚制。——《汉书》

英文翻译

system; establish; overpower

方言集汇

◎ 粤语:zai3
◎ 客家话:[梅县腔] tje5 [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英字典] zhi5 [东莞腔] ze5 [海陆丰腔] zh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沙头角腔] zi5 [宝安腔] ze5 (zi5) [陆丰腔] zhi5
◎ 潮州话:zi3 (ch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征例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cjed/tjeytɕĭɛi
[zu]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E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BM
四角: 27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且( )声。与丝织品有关,故从糸。本义:具有文采的宽丝带。古代多用作佩印或佩玉的绶)

(2) 同本义

组,绶属。其小者以为冠缨。——《说文》。按,织丝有文以为绶缨之用者也。阔者曰组,为带绶;狭者曰条,为冠缨。

掌组。——《周礼·典丝》

厥篚玄纁玑组。——《书·禹贡》

织纴组紃。——《礼记·内则》

系颈以组。——《汉书·高帝纪》

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唐· 陈鸿《长恨传》

系燕父子以组。(组,这里指绳索。)——欧阳修《伶官传序》

(3) 又如:组帐(系以丝带的华丽帷帐);组缨(系冠的丝带);组紃(丝绳带);组带(丝织系带);组就(古代冕旒上彩色丝绳串)

(4) 代指官印或官吏

君长、敬通揭节垂组,自相署立。——《后汉书》

鲁连让 齐爵,遗组去 邯郸。—— 唐·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5) 又如:组绂(印绶。借指官位);组绶(用以系印的丝带。借指官爵)

(6) 因目的一致、见解兴趣相近而结合的少数人 。如:读报组;学习组;工作组;调查组;读报板

(7) 为了产生一种单一电效应而组合的设备 。如:直流发电机组

(8) 事物相同或相近的一种组织形式(如歌剧、芭蕾舞) 。如:组曲

动词

(1) 编织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2) 又如:组练(组甲与被练;另指军容;绳索);组甲(用线绳带联缀皮革或金属的甲片);组缋(丝织品上的彩色刺绣或绘饰)

(3) 组织 。如:重组;改组

(4) 经过提名或任命而产生 。如:组阁

形容词

(1) 华丽

其服组,其容妇。其俗淫。——《荀子》

(2) 又如:组绣(华丽的丝绣服饰);组丽(华丽)

量词

(1) 指成套的事物,相当于“套”。如:“两组发电机”

(2) 指成束的事物,相当于“束”。如:“一组线”

英文翻译

class; section, depart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zou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