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八卷:“怀玉领兵,约行六七十里,只见道路之中,大对小对携男挈女而来。”
成语用法
携男挈女作定语、状语;用于人多的场合。
携男挈女的国语词典
带领著子女,多用以形容长途行旅的辛苦。
携男挈女的网络释义
携男挈女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隽(
)声。本义:提着)(2) 同本义(把地上的物品举提起来)
携,提也。——《说文》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诗·大雅·板》
(3) 又如:携壶;携带(提挈,照顾);携酒牵羊;携杖
(4) 拿着,持
闲携杖,漫出门,官槐满路叶纷纷。——清· 孔尚任《桃花扇》
(5) 又如:携盘;携帚
(6) 牵挽;挽扶
相携于道。——《淮南子·览冥》
吾与汝并肩携手。——清· 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携抱(牵挽扶抱);携率(率领);携将(扶持);相携于道;携幼扶老;携扶;携负(牵背)
(8) 带,随身一道
携其妻子。——《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
于是夫负妇戴,携子入于海。——《庄子·让王》
民扶老携幼。——《战国策·齐策四》
携幼入室。——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携童几数人。——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9) 又如:携子同行;携女归宁;携行;携家眷同行;携款潜逃;携械投诚
(10) 通“愶”。离;背离;离散
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左传·僖公七年》
不如私许复曹,卫以以携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其刑矫诬,百姓携贰。——《国语·周语上》
须要宣布皇灵,携其党羽,则王直势孤,自不能容。——《西湖二集》
(11) 又如:携爽(背离);携弛(有二心而松懈);携泮(离散);携贰(有二心,叛离);携背(背离,背叛);携叛(背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1 [海陆丰腔] hi1 [梅县腔]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东莞腔] kui2 [宝安腔] hi1
◎ 潮州话:h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攜 | 戸圭 | 匣 | 齊合 | 平聲 | 齊 | 合口四等 | 齊 | 蟹 | ghue/huei | ɣiwe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田,从力。表示用力(一说指耒)在田间耕作。本义:男人,与“女”相对)
(2) 同本义
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说文》
乃生男子。——《诗·小雅·斯干》
则百斯男。——《诗·大雅·思齐》
男女奔窜。——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男事(古指成年男子应尽的职责);男夫(成年男子);男圻(犹男服);男教(对男子的教化);男德(有德行的男子);男权(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
(4) 引申为儿子
三男邺成戍。——唐· 杜甫《石壕吏》
(5) 又
一男附书至。
(6) 又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子是男。——晋· 干宝《搜神记》
两女一男。——《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男花女花(一男半女;引伸为孩子);长男;次男;生男育女。
(8) 又指儿子对父母的自称
男病已愈,胃口亦渐开。——鲁迅《书信》
(9)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礼记·王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am2 [客英字典] nam2 [台湾四县腔] nam2 [宝安腔] lam2 [沙头角腔] lam2 [梅县腔] nam2 [陆丰腔] nam3 [东莞腔] lam2 [客语拼音字汇] nam2
◎ 潮州话:娜庵5 [潮州、饶平]罗庵5 ,nam5(nâm) [潮州、饶平]lam5(lâm) [澄海]nang5(nâ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南 | 那含 | 泥 | 覃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nɒm | nom |
详细解释
名词
通“契”。契约,书契
今内史稻田租挈重。——《汉书·沟洫志》
书挈所录帝王遗事。——卫觊《魏受禅表》
动词
(1) (形声。本义:提起)
(2) 同本义
挈,县持也。——《说文》
挈,提也。——《广雅》
若挈裘领。——《荀子·劝学》
挈壶氏。——《周礼》
班白不提挈。——《礼记·王制》
信挈其手。——《汉书·韩信传》
龙尾车者,河滨挈水之器也。——《农政全书》
(3) 又如:挈瓶(谓提瓶汲水);挈领(提起衣领);提纲挈领;挈壶(悬壶);挈辔(县辔)
(4) 带领
挈国之辞也。——《谷梁传·宣公十一年》
挈其妻子以奔曹。——《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
元兵哨马报知蛮子 海牙,他便挈兵而待。——《英烈传》
挈家侨居邑东。——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西游记》
(5) 又如:挈家(携家带眷);挈累(携带家室);挈眷(携带家眷);挈囊(古代尚书携带的紫色袷囊称挈囊,因而也称掌文书之官为挈囊);挈带(带领);挈引(带领引导);挈领(带领)
(6) 提携
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灭燕易矣。——《汉书》
(7) 又如:挈带(提携);挈扶(提携扶助);挈提(提携,扶植);挈维(提携护持);挈携(提携;携带);挈持(扶持)
(8) 通“契”。刻
旦算祀于挈龟。——《汉书·叙传上》
(9) 通“洯”。刀刻
廷尉挈令。——《汉书·张汤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ab5 [台湾四县腔] kie5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ke5 [宝安腔] get7 | ke5 [梅县腔] ke.5 [海陆丰腔] kie5 giet7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猰 | 苦結 | 溪 | 屑開 | 入聲 | 屑 | 開口四等 | 先 | 山 | khet/qet | kʰi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