搦翰

nuò hàn [ nuo han]
注音 ㄋㄨㄛˋ ㄏㄢˋ

词语释义

犹执笔。

词语解释

  1. 犹执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唐 李峤 《上雍州高长史书》:“所以低迴岐路,杼轴蓬心,搦翰操觚,而不能自已者也。”

引证解释

⒈ 犹执笔。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唐李峤《上雍州高长史书》:“所以低迴岐路,杼轴蓬心,搦翰操觚,而不能自已者也。”

搦翰的国语词典

执笔。

搦翰的网络释义

搦翰

  • 搦翰,读音是nuò hàn,汉语词汇,解释为执笔。
  • 汉字详情

    nuò [nuo]
    部首: 330
    笔画: 13
    五笔: RXUU
    五行:
    仓颉: QNMM
    四角: 57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弱声。本义:用力按压)

    (2) 同本义

    搦,按也。——《说文》

    桡之。——《考工记·弓人》。注:“桡搦其干。”

    搦秦起 赵。—— 左思《魏都赋》

    (3) 拿或握在手中

    舟子于是搦棹。——郭璞《江南赋》

    (4) 又如:搦管;搦掉

    (5) 挑斗;惹

    又下将战书来,搦俺十八路诸侯相持。——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

    英文翻译

    grasp, seize, take in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nik1
    ◎ 客家话:[梅县腔] nit8 [宝安腔] lak8 lit7 lit8 [客英字典] nit8 [台湾四县腔] nit8 [客语拼音字汇] nag6 nid5 [海陆丰腔] nit8
    ◎ 潮州话:nag8 nêg8(nâk nê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女角入聲開口二等nruk/neokɳɔk
    hàn [han]
    部首: 626
    笔画: 16
    五笔: FJW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JOSM
    四角: 48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羽,倝( gàn)声。本义: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

    (2) 同本义

    翰,天鸡,赤羽也。——《说文》

    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逸周书·王会》

    (3) 又如:翰音(鸟的叫声上达于天,而鸟仍旧在地。比喻居非其位而声过其实)

    (4) 长而硬的鸟羽

    鸡曰翰音。——《礼记·曲礼》。注:“犹长也。”按,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高飞持之,亦所以卫体。

    (5) 又如:翰毛(羽毛);翰翮(犹羽翼)

    (6) 长毛

    犬色更赤,有长翰。——汉· 刘向《列仙传》

    故藉翰林以为主人。——《文选·扬雄·长杨赋》。李善注引《说文》曰:“长老者曰翰。”

    (7) 笔毫,毛笔 。如:挥翰;翰池(墨池,砚)

    (8) 文章;信札 。又如:翰札(书信);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亦指翰林);翰林修撰(文学侍从官);翰藻(文彩藻绘。指文章)

    (9) 文词 。如:文翰;辞翰;翰迹(指文辞、书牍);翰藻(文采,辞藻)

    (10) 文史方面的才能 。如:诗翰

    (11) 棺之旁饰 白马 。如:乘翰(乘白马)

    (12) 通“幹”( gàn)。草木的茎干,引申为骨干,维护者,支持者

    之屏之翰,百辟为害。——《诗·小雅·桑扈》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诗·大雅·文王有声》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诗·大雅·板》

    形容词

    (1) 高飞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诗·大雅·常武》

    (2) 又如:翰飞(高飞);翰登(以虚声而登高位)

    英文翻译

    feather, writing brush, pen, pencil

    方言集汇

    ◎ 粤语:hon6
    ◎ 客家话:[陆丰腔] hon5 [台湾四县腔] hon5 [客英字典] hon5 [海陆丰腔] hon5 [梅县腔] hon5 [客语拼音字汇] hon4 [东莞腔] hon5 [宝安腔] ho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