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二折:“我则道留下青山怕没柴,拼的个搠笔巡街。”
成语用法
搠笔巡街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穷困书生。
引证解释
⒈ 谓沿街卖诗文。
引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则问那映雪的书生安在,便是冻苏秦也怎生去搠笔巡街。”
亦省作“搠笔”。 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小生吕蒙正每日长街市上,搠笔为生。”
搠笔巡街的国语词典
贫穷的文人沿街卖文。
搠笔巡街的网络释义
搠笔巡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戳,刺
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水浒传》
(2) 又如:搠杀(刺死);搠番(刺倒;扎倒)
(3) 插
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三国演义》
(4) 用力推
那妇人将盘一搠,且不收拾。——《初刻拍案惊奇》
(5) 掉换 。如:搠包儿(调包。暗易人之物以骗财);搠换(调换)
(6) 执,持 。如:搠笔巡街(沿街卖诗文)
(7) 寻访
捞水底月觅衣食,如投吕先生访故友,似寻 吴文政搠如相知。—— 元· 郑廷玉《金凤钗》
(8) 蘸;沾
只拣那卖不去的菜叶儿,将来煨熟了,又不要蘸盐搠酱,只吃一碗淡粥。——元· 秦简夫《东堂老》
(9) 搠渰 亦作“塑渰”。装痴作呆
你妆憨,咱塑渰,影羞惭。——元· 曾瑞《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风情》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ok7 shok7 [海陆丰腔] sok7 [客英字典] sok7 [台湾四县腔] s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朔 | 所角 | 生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sruk/sheok | ʃɔ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川声。本义:到各地视察;巡行)(2) 同本义
巡,视行也。——《说文》
五载一巡守。——《虞书》。郑注:“行视所守也。殷制六年一巡守,周制十二年一巡守。”
巡守者,巡所守也。——《孟子》
昼三巡之。——《周礼·掌固》
巡问而观察之。——《周礼·司谏》
仆人巡宫。——《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巡丈城。——《左传·襄公九年》
宾客则巡其道脩。——《周礼·遂师》
师兄,我去巡山,你莫成跟我去听的?——《西游记》
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怨其多矣。——《国语》
(3) 又如:巡风料哨(巡哨;望风);巡梭(巡逻;巡察);巡环(来回观察了望);巡幸(巡守。帝王出外巡视);巡兵(巡罗兵士);巡捕(巡查搜捕)
(4) 审视;细看
君巡牲。——《礼记·祭义》
臣检少例;巡今逾疑。——南朝梁· 江淹《萧被侍中敦传表》
(5) 抚慰
巡靖黎蒸。——《后汉书》
(6) 又如:巡靖(安抚)
量词
(1) 同时对一组的每个人各敬一杯酒
陆秀宝上前筛了一巡酒。——《海上花列传》
(2) 又如:酒过三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n2 [宝安腔] sun2 [梅县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沙头角腔] sun2 [陆丰腔] sun3 [东莞腔] c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海陆丰腔] su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旬 | 詳遵 | 邪 | 諄 | 平聲 | 眞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zĭuĕn | zsyn/szvi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行,圭声。“街”,小篆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本义:四路相通的大道)
(2) 城市的大道,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区段
街,四通道也。——《说文》
街,交道也。——《三苍》
街衢相经。——张衡《西京赋》
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韩非子·内储说上》
街谈巷议。——张衡《西京赋》
适通渠公之街。——《庄子·徐无鬼》
六多所以街天地也。——《管子·五行志》。注:“街犹阴阳多也。”
(3) 又如:大街小巷;街市(街巷;市井);街鼓(街上报更的鼓);街基(街直。台阶);街道厅(清代管理京城道路、沟渠的衙门);街官(街使。负责巡察市街的官员);街卒(古时负责清扫道路的人)
(4) 市集
公孙枝徙,自敷于街。——《吕氏春秋·不苟》
(5) 又如:街店(街市上的店铺);街面上(市面);街景(街市的景象);街肆(街市店铺);街滑子(街溜子。方言。指游荡街衢、不务正业的奸滑之徒);街镇(市镇)
(6) 径路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灵枢经》
此肾之街也。——《素问·热穴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i1 [东莞腔] gai1 [海陆丰腔] gai1 [陆丰腔] gai1 [台湾四县腔] kie1 gai1 [宝安腔] gai1 [客英字典] gai1 kiai1 ge1 [梅县腔] ke.1 gai1 giai1 [客语拼音字汇] gai1 gai1 giai1 gie1 gie1
◎ 潮州话:go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佳 | 古膎 | 見 | 佳開 | 平聲 | 佳 | 開口二等 | 蟹 | 佳 | kai | kre/ka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