揜函

yǎn hán [ yan han]

词语释义

谓捕敌于陷阱。

词语解释

  1. 谓捕敌于陷阱。

    《墨子·非儒下》:“君子胜不逐奔揜函,弗射。” 孙诒让 间诂:“函,疑亟之形误……此揜亟,亦奄卒之意,谓敌困急,则不忍射之也。又疑函当为臽之误,《説文·臼部》云:‘臽,小阱也。’今经典通作陷。《汉书·司马迁传》:‘函粪土之中而不辞。’《汉纪》函作陷,於义亦通。” 王焕镳 商兑:“ 孙氏 疑‘函’为‘臽’误,是也。‘不揜臽’者,谓不捕取敌人于坎险之中也。”

引证解释

谓捕敌于陷阱。

《墨子·非儒下》:“君子胜不逐奔揜函,弗射。” 孙诒让间诂:“函,疑亟之形误……此揜亟,亦奄卒之意,谓敌困急,则不忍射之也。又疑函当为臽之误,《説文·臼部》云:‘臽,小阱也。’今经典通作陷。《汉书·司马迁传》:‘函粪土之中而不辞。’《汉纪》函作陷,於义亦通。” 王焕镳商兑:“ 孙氏疑‘函’为‘臽’误,是也。‘不揜臽’者,谓不捕取敌人于坎险之中也。”

揜函的网络释义

揜函

  • 揜函,读作yǎn hán,汉语词语,是指捕敌于陷阱。
  • 汉字详情

    yǎn [yan]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WGA
    仓颉: QORT
    四角: 58046

    详细解释

    动词

    (1) 通“掩”。捕取;袭取

    揜,自关以东,取曰揜,一曰覆也。——《说文》

    诸侯不揜群。——《礼记·王制》

    揜禽旅。——《谷梁传·昭公八年》

    揜群雅。——《史记·司马相如传》

    取之不围泽,不揜群。——汉· 刘向《说苑·修文》

    (2) 又如:揜群(捕取兽群)

    (3) 遮蔽;掩藏

    广轮揜坎。——《礼记·檀弓》

    出入相揜。——《荀子·富国》

    忽见一个人揜揜缩缩,在那瓜地中。——《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揜覆(遮盖);揜著(掩饰自己的坏处,显示自己的好处);揜眼(眼罩);揜匿(遮掩)

    (5) 承袭

    教诲开导成王,使谕于道,而能揜迹于 文武。——《荀子·儒效》

    (6) 又如:揜迹(承袭先辈的事业)

    (7) 通“掩”。夺去

    见寝石,以为虎也。惧揜其气也。——《淮南子·泛论》

    英文翻译

    cover up; take by force, shut

    方言集汇

    ◎ 粤语:jim2
    ◎ 客家话:[梅县腔] jam3 [海陆丰腔] ram5 [客英字典] jam3 [台湾四县腔] ja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九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烏敢上聲開口一等qamx/aamʔɑm
    hán [han]
    部首: 219
    笔画: 8
    五笔: BIBK
    五行:
    仓颉: UNE
    四角: 177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2) 同本义

    圅,舌也。——《说文》

    若合而函吾中。——《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

    口上曰臄,口下曰圅。——《通俗文》

    噱,圅舌也。——《广雅·释亲》

    (3) 盛物的匣子、套子

    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函封。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剑函;镜函

    (5) 传达消息或指示的信件(古代寄信用木函) 。如:函仪(信件礼物);函章(信件公文);函片(信件);函札(书信)

    (6) 邮政 。如:函购

    (7) 信封

    发函伸纸,…。——《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

    (8) 铠甲

    函,铠也。——《广雅》

    (9) 又如:函人(制造铠甲的工人)

    动词

    (1) 包含;容纳

    席间函丈。——《礼记·曲礼》。注:“容也。”

    夫函牛之鼎沸。——《淮南子·诠言》。注:“受一牛之鼎也。”

    以函夏之大汉兮。——《汉书·扬雄传》。注:“包容也。”

    函之如海。——《汉书·叙传》。注:“读与含同。”

    臣蜯函珠。——张衡《南都赋》

    (2) 又如:函夏(包函诸夏。意指中国全部);函括(包含,包括);函盖(包含;概括)

    (3) 容纳 。如:函牛(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函受(犹容纳;包容);函育(容纳化育);函席(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

    (4) 用匣子或封套装盛

    函梁君臣之首。——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5) 又如:函匣(谓置物于匣中);函封(用匣子盛而封之);函首(用匣子装盛人头)

    (6) 致函;去信 。如:函请(用书信请求或邀请);函调(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函邀(用书信方式进行邀请)

    (7) 陷入

    若合而函吾中,吾上下必败其左右。——《国语·楚语上》

    形容词

    (1) 宽阔

    伊兹都之函宏。——左思《吴都赋》。注:“宽大也。”

    (2) 又如:函弘(广大。弘,或作宏)

    英文翻译

    correspondence; a case; a box

    方言集汇

    ◎ 粤语:haam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m2 [梅县腔] ham2 [东莞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宝安腔] ham2 [陆丰腔] ha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二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男平聲開口一等ɣɒmghom/h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