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携

tí xié [ ti xie]
繁体 提攜
注音 ㄊ一ˊ ㄒ一ㄝˊ

词语释义

提携 tíxié

(1) 牵扶;携带

长者与之提携。——《礼记·曲礼》
lead by the hand

(2) 照顾;扶植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白居易《伤友》
look after;foster

(3) 提拔

荷蒙提携
promote

(4) 携手;合作

cooperate
伛偻提携。——· 欧阳修《醉翁亭记》
child

词语解释

  1. 亦作“提擕”。牵扶;携带。

    宋 陆游 《小市》诗:“暂憩轩窗仍汛扫,远游书剑亦提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及其隄决也,哭声盈耳,鳧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

  2. 指可供悬持的容器。

    唐 杜甫 《石龛》诗:“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

  3. 照顾;扶植。

    《南齐书·萧景先传》:“ 景先 少遭父丧,有至性, 太祖 嘉之。及从官京邑,常相提携。” 唐 刘得仁 《山中抒怀寄上丁学士》诗:“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知县唤过 刘 家儿子来看了,对 直生 道:‘如此孩子,正好提携。’”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

  4. 提拔。

    《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嘉 与 晋 司徒 李胤 同母,早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荀绰 《冀州记》:“﹝ 牵秀 ﹞ 太康 中,为 卫瓘 、 崔洪 、 石崇 等所提携。”《封神演义》第三一回:“ 黄将军 昔在都城,我在他麾下,荷蒙提携,奬荐陞用将职。”

  5. 携手;合作。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众真千万辈,柔颜尽如荑……云韶互鏗戞,霞服相提携。”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孙中山 《致苏联遗书》:“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6. 见“ 提携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提擕”。

⒉ 牵扶;携带。

宋陆游《小市》诗:“暂憩轩窗仍汛扫,远游书剑亦提携。”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及其隄决也,哭声盈耳,鳧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

⒊ 指可供悬持的容器。

唐杜甫《石龛》诗:“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

⒋ 照顾;扶植。

《南齐书·萧景先传》:“景先少遭父丧,有至性, 太祖嘉之。及从官京邑,常相提携。”
唐刘得仁《山中抒怀寄上丁学士》诗:“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知县唤过刘家儿子来看了,对直生道:‘如此孩子,正好提携。’”
沈从文《王谢子弟》:“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

⒌ 提拔。

《三国志·魏志·牵招传》“嘉与晋司徒李胤同母,早卒” 裴松之注引晋荀绰《冀州记》:“﹝牵秀﹞太康中,为卫瓘、崔洪、石崇等所提携。”
《封神演义》第三一回:“黄将军昔在都城,我在他麾下,荷蒙提携,奬荐陞用将职。”

⒍ 携手;合作。见“提携”。

唐元稹《青云驿》诗:“众真千万辈,柔颜尽如荑……云韶互鏗戞,霞服相提携。”
宋苏轼《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孙中山《致苏联遗书》:“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提携的国语词典

由人扶持带领而行。

提携的网络释义

提携

  • 提携,汉语词汇。
  • 拼音:tí xié
  • 释义::动词,字面意思为牵扶;携带。引申为扶植、提拔。常用来指某人对某人在事业上的帮助,比如,上级领导很照顾你,教你很多东西或者提拔你一个很好的职位等。在今天的社会也有“合作”的含义。
  • 提携造句

    我把我的成功归功于那些提携过我的人。
    黄君事业有成,我亦感同身受,铭记老伯提携之恩。
    君子之交理应互相提携,建斗兄大才,小弟又怎么敢专美于前。
    再如龙宫隆起,亦即头角峥嵘之谓,是以前世有功德傍身,后世返德,有机运环身,喜欢美食醇酒,在外常有贵人提携。
    中秋佳节情愈浓,明月皎洁表初忠,平日里生意相提携,节日祝福加倍感谢,愿您的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生活幸福,温馨安定,中秋节快乐,我的客户。
    齐白石是怎样成名的?提携他的人是谁?众所周知,齐白石“衰年变法”因两个人而起,第一个是陈师曾,第二个是吴昌硕。
    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草根爱情,没有灯红酒绿的浪漫,没有豪宅和房车的装扮,有的是辛勤劳作的相互提携,有的是奋斗换来的一片天空。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顾深惭锻炼。才小辱提携。
    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此人乃东林智囊,在东林之中影响非同小可,既有叶向高保他,又有东林诸党提携,虽一举人之身,却为内阁中书,能量之大,可不能小看。
    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了感谢荆州刺史杨震当年的提携之恩,深夜携重金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知者。
    成名后周杰伦常常不忘提携新人,温岚、彩虹兄弟等都与周杰伦合作过。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人爷处,希望他能看在自己如狗一样鞍前马后忠心耿耿的份上,提携自己一把,帮自己脱离苦海。
    随着良种基因传播开来,它们提携着掌管有性生殖的基因,一起打败那些无性生殖的基因,而且通常能克服有性方式所需的代价。
    只要梁爷能够提携,我郑九五一定为梁爷鞍前马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诚如左思诗云“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尘埃”,当年,陈水扁与邱义仁,弹冠结绶互相提携,谱出“君臣相得”佳话。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深深感到幸运和幸福让我实现了好多不敢有的梦想遇到这些对音乐热情,用真心在交换的人这些我看到都会发抖的偶像,却毫无架子距离地在提携后辈,一点都不计较不小气真的觉得非常,非常的感动总是因为有这些美好的面相,才能去抵挡那太多令人难以消化的部分。

    汉字详情

    tí,dī [ti,di]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JGH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AMO
    四角: 56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2) 同本义

    提,挈也。——《说文》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抑》

    提刀而立。——《庄子·养生主》

    一贼提刀。——明· 魏禧《大铁锥传》

    椊下提殴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提竹筒丝笼。——《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拎,拿);提举(提而举之)

    (4) 引申为带领;统领。古代如提督、提举、提点、提刑、提学、提法诸官名,皆取此义

    今又提一旅孤军。——宋· 岳飞《五岳祠盟记》

    (5) 又如:提军(率领军队);提动(调动);提兵(率领军队)

    (6) 紧紧拿着;执持

    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管子·轻重己》

    (7) 又如:提握;提笔(握笔。指写文章);提刀(持刀)

    (8) 说起,提及

    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关汉卿《窦娥冤》

    (9) 又如:提秽(话语不干净;指责);提名抖姓(提名道姓);提念(说起)

    (10) 指出;举出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11) 提拔;提升

    感其提拔之恩。——房玄龄《晋书》。

    (12) 又如:提引(提拔);提奖(提拔奖励)

    (13) 携带

    提一匕首。——《战国策·燕策》

    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墨子·兼爱下》

    (14) 掷

    皇太子引博局提 吴太子,杀之。——《汉书·吴王濞传》。 师古曰:“提,掷也。”

    拔剑四面提出。——《汉书·王莽传下》

    宛市百姓共提击之。

    以冒絮提文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5) 请求回答或要求提供消息 。

    (16) 如:提问题;提方案;提要求;提意见

    (17) 提醒 。

    (18) 如:提撕点醒(提醒;提引);提撕(提引;提醒);提亮(提醒);提点(提醒指点);提省(提醒)

    (19) 扶持 。

    (20) 如:提掇(提携。帮助,照顾);提援(营救;解脱);提掖(挟住两腋将人拎起)

    (21) 传讯,指提取犯人 。

    (22) 如:提事(捕快);提犯人;提问(传讯审问);提解(押送犯人或财物)

    名词

    (1) 一种垂直向上舀油、酒等的器具,有很长的把儿,往往按舀液体的斤两制成大小不等的一套 。

    (2) 如:油提;酒提

    (3) 提梁。篮、壶等的提手 。

    (4) 如:提炉(有提梁的香炉)

    (5) 姓

    量词

    (1) 用于提着的物体,其重量没有确数。

    (2) 如:一提金;一提银

    (3) 另见

    (1) ——用于“提防”( dīfang)、“提溜”( dīliu)等

    (2) 另见

    英文翻译

    hold in hand; lift in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ta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东莞腔] ti2 [客语拼音字汇] ti2 [宝安腔] ti2 [梅县腔] ti2 [陆丰腔] ti3 [海陆丰腔] ti2 [沙头角腔] t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zjeʑĭe
    xié [xie]
    部首: 330
    笔画: 13
    五笔: RWY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OGS
    四角: 50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隽( jùn)声。本义:提着)

    (2) 同本义(把地上的物品举提起来)

    携,提也。——《说文》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诗·大雅·板》

    (3) 又如:携壶;携带(提挈,照顾);携酒牵羊;携杖

    (4) 拿着,持

    闲携杖,漫出门,官槐满路叶纷纷。——清· 孔尚任《桃花扇》

    (5) 又如:携盘;携帚

    (6) 牵挽;挽扶

    相携于道。——《淮南子·览冥》

    吾与汝并肩携手。——清· 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携抱(牵挽扶抱);携率(率领);携将(扶持);相携于道;携幼扶老;携扶;携负(牵背)

    (8) 带,随身一道

    携其妻子。——《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

    于是夫负妇戴,携子入于海。——《庄子·让王》

    民扶老携幼。——《战国策·齐策四》

    携幼入室。——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携童几数人。——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9) 又如:携子同行;携女归宁;携行;携家眷同行;携款潜逃;携械投诚

    (10) 通“愶”。离;背离;离散

    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左传·僖公七年》

    不如私许复曹,卫以以携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其刑矫诬,百姓携贰。——《国语·周语上》

    须要宣布皇灵,携其党羽,则王直势孤,自不能容。——《西湖二集》

    (11) 又如:携爽(背离);携弛(有二心而松懈);携泮(离散);携贰(有二心,叛离);携背(背离,背叛);携叛(背叛)

    英文翻译

    lead by hand, take with; carry

    方言集汇

    ◎ 粤语:kwa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1 [海陆丰腔] hi1 [梅县腔] hi1 [台湾四县腔] hi1 [东莞腔] kui2 [宝安腔] hi1
    ◎ 潮州话:h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圭齊合平聲合口四等ghue/hueiɣiwei

    提携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