揄扬
词语释义
揄扬
(1) 赞扬
(2) 宣扬
(3) 挥扬;扬起
词语解释
挥扬,扬起。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揄扬涤荡,漂流陨往,触崟石兮。”
宣扬。
汉 班固 《两都赋》序:“雍容揄扬,著於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坐朝陪宴之臣,怀揄扬於内。”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御扎早流传,揄扬非造次。” 宋 司马光 《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然 光 素无文,於诗尤拙,不足以揄扬盛美取信於人。”
称引,赞扬。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的故乡,在 汉 末虽曾经 虞仲翔 先生揄扬过,但是那究竟太早了。”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太太在客人前极口替她揄扬,辩护,说她自然,豪爽,她自有她真正的美!”
引证解释
⒈ 挥扬,扬起。
引汉刘向《九叹·逢纷》:“揄扬涤荡,漂流陨往,触崟石兮。”
⒉ 宣扬。
引汉班固《两都赋》序:“雍容揄扬,著於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坐朝陪宴之臣,怀揄扬於内。”
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御扎早流传,揄扬非造次。”
宋司马光《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然光素无文,於诗尤拙,不足以揄扬盛美取信於人。”
⒊ 称引,赞扬。
引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我的故乡,在汉末虽曾经虞仲翔先生揄扬过,但是那究竟太早了。”
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太太在客人前极口替她揄扬,辩护,说她自然,豪爽,她自有她真正的美!”
揄扬的国语词典
称扬、赞誉。
揄扬的网络释义
揄扬
近义词
揄扬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俞声。本义:引;挥动)
(2) 同本义
揄,引也。——《说文》
神之揄临坛宇。——《汉书·郊祀志》
被发揄袂。——《庄子·渔夫》
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韩非子》
孙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孙膑兵法》
(3) 又如:揄兵(引兵);揄袂(挥动衣袖)
(4) 出,拿出
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淮南子·主术》
(5) 逗引 。如:揄弄(逗引戏弄);揄揶(揶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ji2 [梅县腔] j2 [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逾 | 羊朱 | 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jyo/ju | jĭ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昜(
)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2) 同本义
扬,飞举也。——《说文》
扬,举也。——《小尔雅》
杜篑洗而扬觯。——《礼记·檀弓》
盥洗扬斛。——《礼记·乡饮酒义》
南扬弓。——《仪礼·乡射礼》
扬其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扬鞭语曰。——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风扬积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扬帆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扬楫(行船);扬袂(举袖);扬眉(举目);扬旌(高举军旗);扬麋(扬眉);扬觯(举起酒器);扬鞭(挥鞭);扬臂(振臂);扬徽(挥动军旗);扬刃(挥动锋刃)
(4) 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只因朝廷无驾驭,遂令草泽有鹰扬。——《水浒全传》
飘风起兮扬尘埃,走鬯罔兮乍东西。——汉· 王逸《九思·逢尤》
(5) 又如:扬蕤(彩带飘舞);扬尘(激起尘土);扬饭(扬去饭的热气)
(6) 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以便扇去废物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7) 又如:用连枷打谷后,他们又扬谷
(8) 提高声音
不吴不扬。——《诗·鲁颂·泮水》
(9) 又如:扬言(大声地说);扬音(谓发出高亢的声音);扬歌(高声歌唱);扬嚷(高声叫嚷)
(10) 发扬,发挥
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礼记·乐记》
扬文欲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振作,昂扬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12) 显示;夸耀
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汉书》
(13) 又如:扬美(称扬优点);扬清(谓称扬美德);扬善(宣扬好人好事);扬称(赞扬)
(14) 传播 。如:扬铃打鼓(喧嚷得大家都知道);扬条(揭发别人阴私;传扬别人短处);扬芳(传播芳香);扬馨(播散香气)
(15) 仰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礼记·玉藻》
名词
(1) 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清扬婉兮。——《诗·齐风·猗嗟》
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唐·卢仝》
(2) 过长过高的树枝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3) 古九州之一 。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