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措辞,措词
(1) 说话、行文时选用词句
词语解释
亦作“ 措词 ”。说话。今多指说话或行文时选择词句。
《逸周书·官人》:“自顺而不让,措辞而不遂,此隐於智理者也。” 汉 王充 《论衡·刺孟》:“见彼之问,则知其措辞之所欲之矣。” 唐 李德裕 《宣懿皇后祔陵庙状》:“若捨此商量,便须出於圣意降敕,情礼至重,实难措词。”《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今番又换了个面貌,叫做媒的如何措辞?” 张天翼 《儿女们》三:“他措词很客气,可是脸像对方那么绷着,声音硬得铁似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她觉得事体不这么简单,就是写信,怎么措辞呢?”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措词”。说话。今多指说话或行文时选择词句。
引《逸周书·官人》:“自顺而不让,措辞而不遂,此隐於智理者也。”
汉王充《论衡·刺孟》:“见彼之问,则知其措辞之所欲之矣。”
唐李德裕《宣懿皇后祔陵庙状》:“若捨此商量,便须出於圣意降敕,情礼至重,实难措词。”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今番又换了个面貌,叫做媒的如何措辞?”
张天翼《儿女们》三:“他措词很客气,可是脸像对方那么绷着,声音硬得铁似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她觉得事体不这么简单,就是写信,怎么措辞呢?”
措辞的国语词典
选择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见。
措辞的网络释义
措辞
措辞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昔声。本义:放置,安放)
(2) 同本义
措,置也。——《说文》。
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学之弗能,弗措也。——《礼记·中庸》。疏:“学不至于能,不措置休废也。”
几致刑措。——《汉书·文帝纪》。师古曰:“措,置也。民不犯法,无所刑也。”
(3) 又如:措置(安放;料理);措身(安身,置身);措手(着手处理);措手不迭(形容做事迅速敏捷)
(4) 处理,安排 。如:措注(处置);措处(料理;安排)
(5) 筹划办理 。如:筹措;措画(筹划);措处(筹办,置办)
(6) 施行;用 。如:措施(施行,设施)
(7) 废弃;搁置
驱天下之人入于罪,又缓而慢之以滋其懈怠,此刑之所以不措也。——柳宗元《断刑论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u3 [台湾四县腔] co5 cu5 [客英字典] cih5 [东莞腔] cu5 [梅县腔] ze5 chu5 [宝安腔] cu5 [海陆丰腔] co5 c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厝 | 倉故 | 清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choh/cuh | tsʰ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 同本义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
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书·吕刑》
(3) 口供
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礼记·大学》
其次不辱辞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辞布者。——《周礼·司市故书》。司农注:“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狱辞无谋故者。——方苞《狱中杂记》
有诏即讯,辞服。——《汉书·赵君韩张两王传》
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下》
(4) 言辞;文辞
安定辞。——《礼记·曲礼》。疏:“言语也。”
不以文害辞。——《孟子》。注:“诗人所歌咏之辞。”
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注:“说事之言辞。”
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
(5) 又
其次不辱辞令。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辞色(言辞和容色);辞容(表情;面色);辞旨(言语或文章的主旨、含意)
(7) 特指政令之词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三国志》 裴松之注引
(8) 借口,口实
君子疾夫舍日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9) 又如:辞头(说法;借口)
(10) 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楚辞
(12) 古体诗的一种 。如:木兰辞
动词
(1) 说讲
使人辞于狐突。——《礼记·檀弓》。注:“告也。”
无辞不相接也。——《礼记·表记》。注:“辞所以通情也。”
无伤也,请辞于军。——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 辞别;告别
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
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吕氏春秋·士节》。注:“辞者别也。”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北朝乐府《木兰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又如:不辞而别;辞朝(进朝辞谢皇帝);辞世颂(遗书);辞年(辞岁。除夕之夜)
(4) 推却不受
以王父命辞父命。——《公羊传·哀公三年》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资治通鉴》
(5) 又如:辞让(推让);辞不获命(辞谢推让而未获允许)
(6) 审讯
单于使 卫律召 武受辞。——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7) 遣去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左传》
辞八人者,而后王安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8) 解雇,免职 。如:他被张老板辞了;辞馆(辞去书塾的教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