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缛

yǎn rù [ yan ru]
繁体 掩縟
注音 一ㄢˇ ㄖㄨˋ

词语释义

谓光彩掩映。

词语解释

  1. 谓光彩掩映。

    《文选·谢庄<月赋>》:“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縟,长河韜映。” 李善 注引《说文》:“縟,繁采饰也。”

引证解释

⒈ 谓光彩掩映。

《文选·谢庄<月赋>》:“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縟,长河韜映。”
李善注引《说文》:“縟,繁采饰也。”

掩缛的网络释义

掩缛

  • 《文选·谢庄<月赋>》:“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 李善 注引《说文》:“缛,繁采饰也。”
  • 汉字详情

    yǎn [yan]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DJ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KLU
    四角: 5401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2) 同本义

    掩,敛也。小上曰掩。——《说文》

    掩练帛,广终幅。——《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

    掩薄草渚。——《史记·司马相如传》

    空正掩日。——《周髀算经》

    掩口胡卢而笑。——《聊斋志异·促织》

    掩其上哉。——清· 方域《壮梅堂文集》

    手巾掩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势拔五岳掩 赤诚。——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掩圹(将棺木放入墓穴内,加土掩埋);掩心(护胸的铠甲);掩土(盖土埋葬);掩面(盖在尸体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绢);掩著(掩盖剽窃他人文章的痕迹)

    (4) 藏

    掩贼为臧。——《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匿也。”

    处必掩身。——《礼记·月令》

    (5) 又如:掩掩缩缩(躲躲藏藏);掩敛(遮藏躲闪);掩败(掩饰失败);掩秘(隐瞒,秘而不宣)

    (6) 止

    掩,止也。——《方言》十三

    掩以绝灭。——王褒《洞箫赋》。注:“止息貌。”

    掩细柳而抚剑。——潘岳《西征赋》。注:“止也。”

    (7) 乘其不备 。如:掩取(乘其不意而夺取或捕捉);掩捕(乘其不备而逮捕)

    (8) 袭击 。如:掩攻(袭击,乘人不备而加以攻击);掩击(袭击;冲杀)

    (9) 关闭;合上

    为掩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掩亚(关闭);掩关(关闭;关门)

    (11) 意外地被夹住 。如:小心门掩了你的手

    (12) 抹杀

    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英文翻译

    to cover (with the hand); shut, conceal; ambush

    方言集汇

    ◎ 粤语:am2 jim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am3 [海陆丰腔] ram3 am1 [梅县腔] jam3 jim5 [陆丰腔] jam3 [东莞腔] jam3 [宝安腔] jam3 [客英字典] jam3 [台湾四县腔] jam3 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十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衣儉鹽B上聲開口三等鹽Bʔĭɛmqiemx/yeem
    [ru]
    部首: 332
    笔画: 13
    五笔: XDFF
    五行:
    仓颉: VMMVI
    四角: 2114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辱声。本义:繁密的彩饰)

    (2) 同本义

    缛,繁采色也。——《说文》

    绸缪缛绣。——左思《吴都赋》

    (3) 又如:缛旨(繁饰的文旨);缛丽(繁饰华丽);缛绣(彩色繁丽,有如锦绣)

    (4) 通“褥”。褥子 。如:芳缛(华丽的褥垫)

    形容词

    (1) 繁多 。如:缛采(文采繁杂。比喻雕琢文章);缛礼(繁复琐杂的礼节。引申为厚礼,优礼)

    (2) 烦琐;对…阐述过详

    文有粗缛。——《周礼·大宗伯》注

    (3) 又如:缛礼烦仪(烦琐的礼仪);繁文缛节

    英文翻译

    decorative, adorned, elegant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