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抑
词语释义
掩抑
(1) 低沉抑郁
词语解释
遮盖;遮挡。
《陈书·废帝纪》:“贼竪皆亡,祅徒已散,日望惩改,犹加掩抑,而悖礼忘德,情性不悛,乐祸思乱,昬慝无已。”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词:“掩抑薄寒施软障,抱持纤影藉芳茵,未能无意下香尘。”
压制。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掩抑其言则专蔽,诱掖其説则侵诬。”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前辈文人相奖借》:“ 欧阳公 不得不收 东坡 ,所谓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者,其实掩抑渠不得也。”
指压倒,盖过。
宋 叶适 《虎长老修双峰》诗:“ 雁荡 初传晚 唐 世,掩抑众岳夸神灵。”
形容声音低沉。
南朝 齐 王融 《咏琵琶》:“掩抑有奇态,悽愴多好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清 吴伟业 《王郎曲》:“摧藏掩抑未分明,拍数移来发曼声。”
指说话的语调低沉。
老舍 《赵子曰》第二十:“作官的时候出锋头是心里的劲儿,越吞吐掩抑越见长处。”
形容心情抑郁。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周丞相对敭》:“既而龙姿掩抑,泪落衣襟。” 宋 范成大 《拟古》诗:“弯环楼前月,掩抑楼上人。人月不得语,相看两凝顰。”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欢笑时,即含顰凝睇,掩抑若悲。” 冰心 《我的邻居》:“我呢,不知道怎样劝她,也想她在家里整天的凄凉掩抑,在这朗阔的野外,让她恣情的一恸,倒也是一种发泄。”
谓性情拘谨。
宋 秦观 《送钱秀才序》:“客闻而笑之曰:‘子二人者……今者室居而舆出,非澹泊之事不治,掩抑若处子,又何拘也。’”
犹抑扬。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为文要得顿挫之法》:“予因学琴,遂得为文之法,文章妙处,在能掩抑顿挫,令人读之亹亹忘倦。”
引证解释
⒈ 遮盖;遮挡。
引《陈书·废帝纪》:“贼竪皆亡,祅徒已散,日望惩改,犹加掩抑,而悖礼忘德,情性不悛,乐祸思乱,昬慝无已。”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词:“掩抑薄寒施软障,抱持纤影藉芳茵,未能无意下香尘。”
⒉ 压制。
引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掩抑其言则专蔽,诱掖其説则侵诬。”
宋陈善《扪虱新话·前辈文人相奖借》:“欧阳公不得不收东坡,所谓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者,其实掩抑渠不得也。”
⒊ 指压倒,盖过。
引宋叶适《虎长老修双峰》诗:“雁荡初传晚唐世,掩抑众岳夸神灵。”
⒋ 形容声音低沉。
引南朝齐王融《咏琵琶》:“掩抑有奇态,悽愴多好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清吴伟业《王郎曲》:“摧藏掩抑未分明,拍数移来发曼声。”
⒌ 指说话的语调低沉。
引老舍《赵子曰》第二十:“作官的时候出锋头是心里的劲儿,越吞吐掩抑越见长处。”
⒍ 形容心情抑郁。
引唐高彦休《唐阙史·周丞相对敭》:“既而龙姿掩抑,泪落衣襟。”
宋范成大《拟古》诗:“弯环楼前月,掩抑楼上人。人月不得语,相看两凝顰。”
清史震林《西青散记》卷二:“欢笑时,即含顰凝睇,掩抑若悲。”
冰心《我的邻居》:“我呢,不知道怎样劝她,也想她在家里整天的凄凉掩抑,在这朗阔的野外,让她恣情的一恸,倒也是一种发泄。”
⒎ 谓性情拘谨。
引宋秦观《送钱秀才序》:“客闻而笑之曰:‘子二人者……今者室居而舆出,非澹泊之事不治,掩抑若处子,又何拘也。’”
⒏ 犹抑扬。
引宋陈善《扪虱新话·为文要得顿挫之法》:“予因学琴,遂得为文之法,文章妙处,在能掩抑顿挫,令人读之亹亹忘倦。”
掩抑的国语词典
形容声音低沉。
掩抑的网络释义
掩抑
掩抑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2) 同本义
掩,敛也。小上曰掩。——《说文》
掩练帛,广终幅。——《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
掩薄草渚。——《史记·司马相如传》
空正掩日。——《周髀算经》
掩口胡卢而笑。——《聊斋志异·促织》
掩其上哉。——清· 方域《壮梅堂文集》
手巾掩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势拔五岳掩 赤诚。——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掩圹(将棺木放入墓穴内,加土掩埋);掩心(护胸的铠甲);掩土(盖土埋葬);掩面(盖在尸体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绢);掩著(掩盖剽窃他人文章的痕迹)
(4) 藏
掩贼为臧。——《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匿也。”
处必掩身。——《礼记·月令》
(5) 又如:掩掩缩缩(躲躲藏藏);掩敛(遮藏躲闪);掩败(掩饰失败);掩秘(隐瞒,秘而不宣)
(6) 止
掩,止也。——《方言》十三
掩以绝灭。——王褒《洞箫赋》。注:“止息貌。”
掩细柳而抚剑。——潘岳《西征赋》。注:“止也。”
(7) 乘其不备 。如:掩取(乘其不意而夺取或捕捉);掩捕(乘其不备而逮捕)
(8) 袭击 。如:掩攻(袭击,乘人不备而加以攻击);掩击(袭击;冲杀)
(9) 关闭;合上
为掩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掩亚(关闭);掩关(关闭;关门)
(11) 意外地被夹住 。如:小心门掩了你的手
(12) 抹杀
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am3 [海陆丰腔] ram3 am1 [梅县腔] jam3 jim5 [陆丰腔] jam3 [东莞腔] jam3 [宝安腔] jam3 [客英字典] jam3 [台湾四县腔] jam3 a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奄 | 衣儉 | 影 | 鹽B | 上聲 | 琰 | 開口三等 | 咸 | 鹽B | ʔĭɛm | qiemx/yee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写作“归”。会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义:按,向下压)
(2) 同本义
抑之欲其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抑按(按压);抑首(按其首);抑搔(按摩抓搔);抑扬(按下与上举)
(4) 抑制
抑其兼并。——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抑勒(压制被扣);抑情(克制感情);抑引(抑制情欲而导之以善);抑末(抑制商贾);抑志(抑制自己的志向);抑枉(抑制邪辟);抑削(抑制削弱);抑挫(抑制折挫)
(6) 贬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国语·楚语上》
(7) 又如:抑卑(贬低);抑贬(贬低);抑退(黜退;贬退);抑损(贬低;贬损);抑黜(亦作“抑绌”。贬废;排斥)
(8) 阻止 。如:抑割(遏止舍弃);抑阻(阻挠;阻止)
(9) 强行;强迫
乙卯,诏诸路散青苗钱,禁抑配。——《宋史·神宗纪二》
(10) 又如:抑配(强行分配);抑勒(强逼;压制);抑逼(强迫);抑留(强行留住);抑掠(强夺);抑买(强行购买);抑夺(剥夺;强行夺取);抑籴(强行收购粮食)
(11) 忧郁 。如:抑抑(忧郁的样子);抑悒(忧郁)
(1) 或是,还是
抑其无取。——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抑未死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但是;不过
抑愈所谓。——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抑不知生。
抑又有难。
(3) 又如:抑岂(难道);抑且
(4) 而且
非独晓其文,抑亦深其义。——《太平广记》
(5) 又如:抑且(而且)
表示推测,可译为“或许”、“也许”
抑本其成。——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用在句首,无义
抑又闻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iong3 [梅县腔] jit7 [海陆丰腔] rit7 et7 (ra6)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et7 (ja5)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宝安腔] jit7 [东莞腔] ji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憶 | 於力 | 影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ʔĭək | qik/i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