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诉

kòng sù [ kong su]
繁体 控訴
注音 ㄎㄨㄥˋ ㄙ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控诉 kòngsù

(1) 申诉;陈述

空教我有情难控诉
appeal;state

(2) 向有关机关或公众陈述受害经过、受害事实

控诉四人帮
accuse;condemn

词语解释

  1. 亦作“ 控愬 ”。申诉;陈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百姓喁喁,无所控诉,咎尽在 辅 。” 宋 王安石 《乞罢政事第三表》:“伏望皇帝陛下……俯从控愬,实允询谋。”《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情疏鱼雁杳,空教我有情难控诉。” 梁启超 《俄罗斯革命之影响》二:“一八二五年, 尼古剌第一 即位,行絶对严酷之专制政治,有‘铁沙’之名,人民益颠沛无所控愬。”

  2. 向有关的人或部门告发;向公众申诉自己受害事实。

    《元典章·刑部十五·越诉》:“人民词讼之剧,多有不候本路归结,越经省府按察司控诉。” 明 王廷相 《送丰洲蔡先生巡抚山东序》:“夫吏据乎势者也,民制於势者也,势之所在,无往不压,虽强梁者不敢於控愬,而况衰弱之民乎?”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凡州县被民控愬者,大率多以门丁为辞,则其横可得而知也。” 巴金 《<家>后记》:“对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我再一次提出我的控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控愬”。

⒉ 申诉;陈述。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百姓喁喁,无所控诉,咎尽在辅。”
宋王安石《乞罢政事第三表》:“伏望皇帝陛下……俯从控愬,实允询谋。”
《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情疏鱼雁杳,空教我有情难控诉。”
梁启超《俄罗斯革命之影响》二:“一八二五年, 尼古剌第一即位,行絶对严酷之专制政治,有‘铁沙’之名,人民益颠沛无所控愬。”

⒊ 向有关的人或部门告发;向公众申诉自己受害事实。

《元典章·刑部十五·越诉》:“人民词讼之剧,多有不候本路归结,越经省府按察司控诉。”
明王廷相《送丰洲蔡先生巡抚山东序》:“夫吏据乎势者也,民制於势者也,势之所在,无往不压,虽强梁者不敢於控愬,而况衰弱之民乎?”
清薛福成《上曾侯相书》:“凡州县被民控愬者,大率多以门丁为辞,则其横可得而知也。”
巴金《<家>后记》:“对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我再一次提出我的控诉。”

控诉的国语词典

申诉。

控诉的网络释义

控诉

  • 《控诉》是1951年由胡道柞、许秉铎、谢晋指导的一部黑白电影,故事讲述了:在反动派的统治下,善良的劳动人民受污辱被杀害。三轮车夫根宝刚踏车出去,他的妻子和另一女工放工回来,在路上被三个野兽一样的美国水兵追逐。根宝的父亲想加以阻拦,被殴打得奄奄一息。根宝的儿子被摔到马路上给美国十轮卡车辗死,愤怒的邻居们及时来救援这两个百般挣扎险遭污辱的妇女的时候,又被美宪兵开枪击伤。
  • 控诉 (汉语词语)

  • 控诉,原意为告诉、申诉、陈诉。指向有关机关或公众陈述受害经过,请求对于加害者做出法律的或舆论的制裁的意思。
  • 控诉造句

    老人通过这个童话故事,含蓄地控诉了那个冷漠无情的世界。
    老先生声泪俱下的控诉,令人感同身受。
    以琛还半压在她身上,却没有再继续,失去的理智一点点回来。身下的默笙衣襟凌乱,身上点点的红痕仿佛在控诉着他刚刚的粗暴,他甚至能感受到她的身躯在微微地颤抖。
    画家用手中的笔控诉着那个黑暗的时代。
    歌剧《白毛女》是对万恶的旧社会的血泪控诉。
    听了居民的控诉,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为乡亲们报仇。
    听了人们的控诉,公安人员抑制不住心头的怒火。
    一位长工出来现身说法,控诉了地主剥削农民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控诉日军的暴行。
    这一幅幅血泪斑斑的照片,正控诉着侵略者的杀人暴行。
    他椎心泣血地控诉着战争所带来的不幸遭遇。
    老百姓控诉了敌人的滔天罪行,战士们个个都无比愤怒。
    她向法院控诉了丈夫对自己的虐待。
    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余力。
    这个人物形象对资本家和工头是有咬牙切齿的控诉的。
    、网易博客成立“全国揭批吴泽衡联盟”,控诉“华藏害我工作丢失、流离失所”,控诉因为修炼“华藏”而抛弃家庭、家庭破裂,驳斥教首吴泽衡的歪理邪说。
    他们面临的将是致命的控诉而非原先的故意杀人罪。
    然后糜竺向陶谦控诉,徐州其他世家也借机发难,陶谦无奈下只得将刘备兄弟调离剡城,安排到了下邳,让他离开是非之地,专心防守曹军。
    这种内在张力折射出的心灵憾动,使挣扎着伸向天际的双双手臂构成了对侵略者屠杀的控诉和对其人类兽行的无情鞭挞。
    听了乡亲们的控诉,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为乡亲们报仇。

    汉字详情

    kòng [kong]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PWA
    五行:
    仓颉: QJCM
    四角: 53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空声。本义:开弓)

    (2) 同本义

    控,引也。——《说文》

    控弦破左的。——曹植《白马篇》

    或控弦以弊筋骨。——《抱扑子·金丹》

    将军角弓不得控。——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又如:控弦(拉弓,持弓);控弦之士(士兵。控弦:开弓射箭);控背(控身。躬身行礼)

    (4) 勒马

    控骄马,鞭袅芦花。——董解元《西厢记》

    (5) 又如:控抑(抑制);控勒(勒住马缰);控马(驾驭马匹,骑马)

    (6) 控制

    控蛮荆而引 瓯、 越。—— 王勃《滕王阁序》

    (7) 又如:控单(盖东西的布单等);控扼(控制扼守);控番引夷(控制、吸引文化落后的异族)

    (8) 申诉 。如:控陈(申诉)

    (9) 投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子·逍遥游》

    (10) 悬

    只见是三间大厅,帘拢高控,静悄悄全无人迹。——《西游记》

    英文翻译

    accuse, charge; control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ong5 | kung5 [宝安腔] kung5 [客语拼音字汇] kung4 [海陆丰腔] kung5 kung3 kiong1 [梅县腔] kiong5 kung5 [台湾四县腔] kung5 kung3 kiong1 [东莞腔] ku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四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江平聲開口二等kʰɔŋkhrung/qeong
    [su]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RYY
    五行:
    仓颉: IVHMY
    四角: 327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2) 同本义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4) 告诉,说给人听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肩携长,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诉怨(对人诉说怨愤之情);诉长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诉事(陈诉事情);诉屈(申诉冤屈);诉言(诉说)

    (6) 求,求助 。如:诉诸武力

    (7) 有事实根据地说人坏话。通“愬

    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 晋侯。——《左传·成公十六年》

    公伯寮愬 子路于 季孙——《论语·宪问》

    英文翻译

    accuse; sue; inform; nar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ou3

    宋本广韵

    控诉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