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ㄐㄩㄝˊ ㄇㄨˋ ㄖㄣˊ

词语释义

掘墓人 jué mù rén

1.  挖墓穴埋葬死者的人。

gravedigger;

2.  比喻摧毁旧制度的人。

老百姓是丑恶社会的掘墓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孝子拴拴和几个年轻力壮的掘墓人,现在下墓坑里去了。”

成语用法

掘墓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掘墓人的国语词典

为亡者挖掘坟墓的人。后比喻为由自身所培养出来取代自己的人。

掘墓人的网络释义

掘墓人

  • 上海滩大亨家的婚礼上突发绑架案,新娘被劫走。探长钟朗发现绑匪正是臭名昭著的“掘墓人”。掘墓人的惯用手法是把受害人禁闭在一个氧气只够呼吸24小时的封闭空间,如果收不到赎金,人质将窒息而死。在法医于胜男和前任探长宁二昆的帮助下,钟朗一步步地接近了掘墓人的真面目。为阻止调查,掘墓人绑架了于胜男和小探员韩非,并把他们囚禁在一个氧气只够呼吸12小时的防空洞内。情势危急,钟朗和宁二昆全力追查,而韩非和于胜男也在防空洞内积极自救,终于在最后关头逃出生天。随后,于胜男和韩非马不停蹄地解救了新娘,而钟朗和宁二昆则在火车站与掘墓人展开一场针锋相对的较量.........
  • 掘墓人 (汉语词汇)

  • 掘墓人,读音jué mù ré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挖墓穴埋葬死者的人。
  • 掘墓人的翻译

    俄语: могильщик

    掘墓人造句

    昏庸天祚帝给自己留下一个掘墓人。
    新军的出世,不仅没能保住清王朝,反而是武昌起义南方新军揭竿而起,北方新军逼宫相迫,清王朝苦心孤诣培养的保卫者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人。
    罗蒂是西方哲学客观主义传统的掘墓人。
    他们是跪倒在帝国主义面前的奴仆和爪牙,……美帝国主义和其他一切害人虫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掘墓人,他们被埋葬的日子不会太长了。
    掘墓人“干得不错小伙子,很好雅典娜选得没错,我就知道会是你”。
    耶律洪基笃信佛教,广印佛经和建筑寺塔,劳民伤财,使社会矛盾激化,最终成为辽国的掘墓人。
    掘墓人“完成你的使命,克瑞托斯,众神就会原谅你的原罪!”。
    掘墓人嗯,我还有好多活计要做。
    我可是个可怜的掘墓人啊。
    在长期看来,他是金氏王朝的掘墓人。
    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信仰是我们的掘墓人,带来灭顶之灾。
    掘墓人,甚至是执行绞刑者的话,对一些人,我非常愿意为他们效劳。
    至此,人类开始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这是一句讽刺,指这个人出身最低贱阶层,祖上在中世纪时做掘墓人和刑场屠夫。
    两场所谓的“世界大战”(它们目前看来还算不上世界范围)意味着小而进步着的欧洲从内部自我毁灭,进而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这时在伦敦的巴比肯艺术中心扮演过诸如《查尔斯六世》、《亨利五世》以及《哈姆雷特》中掘墓人等众多莎剧角色的肖就被邀请参演。

    汉字详情

    jué [jue]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NBM
    五行:
    仓颉: QSUU
    四角: 570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屈声。本义:挖)

    (2) 同本义

    掘,搰也。——《说文》

    掘,穿也。——《广雅》

    掘褚师定子之墓。——《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阙(掘)地下冰而床焉。——《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掘坎南顺。——《仪礼·既夕记》

    土中有水,弗掘无泉。——《淮南子·说林》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

    掘野鼠去草实。——《汉书·李广苏建传》

    掘地深逾寻丈。——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掘室(掘地而成的房间);掘阅(小虫化生,穿地而出。阅,通穴);掘藏(发掘埋藏之物。指得到意外之财);掘穴(打洞)

    (4) 通“屈”。竭尽;穷尽

    虚而不掘,动而愈出。——《老子》

    (5) 通“崛”。突起;翘起

    穷巷掘门。——《战国策·秦策》

    洪臺掘其独出兮。——《汉书·扬雄传》

    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丘迟《与陈伯之书》

    掘强岁月之间。——《后汉书·卢芳传论》

    (6) 又如:掘尾(翘尾巴);掘起(崛起;突起)

    形容词

    (1) 通“拙”。愚笨;粗劣

    田农掘业,而秦阳以盖一州。——《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掘笔(秃笔);掘头船(简陋、头尾不显著的小船)

    (3) 通“倔”。倔强 。如:掘强(性刚强,不屈服的样子)

    英文翻译

    dig, excavate; excavate cave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6
    ◎ 客家话:[梅县腔] kiut7 kut8 [陆丰腔] kiat7 [东莞腔] kut7 [海陆丰腔] kut8 kiut7 [客英字典] kiut7 kwut7 kwut8 [宝安腔] k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6 kud6 [台湾四县腔] kut8 ki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衢物入聲合口三等gyot/giutgʰĭuət
    [mu]
    部首: 334
    笔画: 13
    五笔: AJD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AKG
    四角: 44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2)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墓,丘也。——《说文》

    墓,冢也。——《广雅》

    墓,土也。——《论衡·讥日》

    冢茔之地。——《周礼·墓大夫》注

    适墓不登垄。——《礼记·曲礼》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墓庐(墓旁的房屋);墓隧(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墓堂(坟墓前的祭堂);墓庭(坟墓周围的庭院)

    (4) 墓地 。如:墓厉(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墓工(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墓邻(相邻墓地的墓主);墓亭(墓地上的碑亭)

    (5) 墓志 。如:墓石(墓志;墓碑);墓文(墓志);墓铭(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墓刻(指墓碑上的刻文)

    (6) 宏伟的陵墓 。如:烈士墓;墓阙(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

    动词

    (1) 葬

    因以宜阳郭为墓。——《战国策·秦策》。注:“葬也。”

    去今之墓而葬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墓穴(埋棺材的坑穴);墓俑(殉葬用的偶像)

    英文翻译

    grave, tomb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5 [梅县腔] mu5 [东莞腔] mu5 [客英字典] mu5 [台湾四县腔] mu5 [客语拼音字汇] mu4 [宝安腔] mu5 [沙头角腔] mu5 [陆丰腔] mu6
    ◎ 潮州话:m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故去聲開口一等mumoh/muh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