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教

zhǎng jiào [ zhang jiao]
注音 ㄓㄤˇ ㄐ一ㄠˋ

词语释义

主管教授。 伊斯兰教礼拜寺的教长。 白莲教的教长。亦谓主管教务。

词语解释

  1. 主管教授。

    汉 徐干 《中论·治学》:“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周礼》保氏,掌教六书。”《新唐书·百官志二》:“淑仪、德仪……掌教九御四德。” 南唐 昇元 中建白鹿洞学馆,置田以给诸生,以 李道善 为洞主掌教授。 明 清 因以“掌教”称府、县教官及书院主讲。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腐叹》:“ 杜太爷 要请箇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爷开了十数名去都不中,説要老成的。”

  2. 伊斯兰教礼拜寺的教长。

    《清史稿·食货志一》:“其各省 回 民,令礼拜寺掌教稽查。”

  3. 白莲教的教长。亦谓主管教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因掌教久,积募银米,家业颇丰。”

引证解释

⒈ 主管教授。

汉徐干《中论·治学》:“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周礼》保氏,掌教六书。”
《新唐书·百官志二》:“淑仪、德仪……掌教九御四德。”
南唐昇元中建白鹿洞学馆,置田以给诸生,以李道善为洞主掌教授。 明清因以“掌教”称府、县教官及书院主讲。 明汤显祖《牡丹亭·腐叹》:“杜太爷要请箇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爷开了十数名去都不中,説要老成的。”

⒉ 伊斯兰教礼拜寺的教长。

《清史稿·食货志一》:“其各省回民,令礼拜寺掌教稽查。”

⒊ 白莲教的教长。亦谓主管教务。

清昭槤《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因掌教久,积募银米,家业颇丰。”

掌教的国语词典

明、清时对府、县学教官或书院主讲人的称呼。

掌教的网络释义

掌教

  • 回族伊斯兰教中主持清真寺教务,寺坊穆斯林的宗教首领。清初回族伊斯兰教经学家马注在《清真指南》中说:“掌教司风化之源,即为一方之官长。”通常由品学兼优、具有较高威望的穆斯林学者或经师担任,一般由该寺坊穆斯林共同协商选聘。唐宋元时期,清真寺大体为“卡迪”掌教。明清时期大体为“伊玛目”掌教。清末以来为“阿訇”掌教。掌教称为“开学阿訇”或“教长。
  • 汉字详情

    zhǎng [zhang]
    部首: 432
    笔画: 12
    五笔: IPKR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FBRQ
    四角: 905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义:手掌,手心

    掌,手中也。——《说文》

    指其掌。——《论语·八佾》

    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谏吴王书》

    (2) 又如:掌上(手掌之上。极言容易);掌上观纹(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掌文(手掌纹路所呈现的近乎文字的形状)

    (3) 脚的底部 。如:脚掌

    (4)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5) 脚 。如:鸭掌

    (6) 掌状物 。如:仙人掌

    (7) 钉在马、驴、骡等蹄子底下的蹄铁 。如:这匹马该钉掌了

    (8) 又指钉或缝在鞋底后部的补钉 。如:鞋掌

    (9) 姓

    动词

    (1) 用手掌打

    蹶松析,掌蒺藜。——扬雄《羽猎赋》

    (2) 又如:掌嘴

    (3) 主管,负责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掌家(管家);掌土(指掌管工部事务。因古代工部负责土木建造和水利工程等,故称);掌文(掌管文翰);掌计(掌握考核);掌节(掌握节令);掌选(主持选拔举荐);掌礼(主持礼仪);掌灶(主持烹调)

    (5) 支撑

    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掌不住。——《红楼梦》

    (6) 又如:掌不住(支撑不住;忍不住)

    (7) 忍住

    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红楼梦》

    英文翻译

    palm of hand, sole of foot, paw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ong3 [宝安腔] zong3 [客英字典] zhong3 [台湾四县腔] zong3 [梅县腔] zhong3 [沙头角腔] zong3 [陆丰腔] zhong3 [海陆丰腔] zhong3 [东莞腔] cong3 c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cjangx/tjanktɕĭaŋ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