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印

zhǎng yìn [ zhang yin]
注音 ㄓㄤˇ 一ㄣ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掌印 zhǎngyìn

(1) 掌管印信,比喻主事或掌权

be in power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主管用印。《旧唐书·职官志三》:“司记掌印,凡宫内诸司簿书出入目録,审而付行焉。”《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我知道,他一定是妬忌我掌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原来是内务府掌印郎中 良果 ,号叫 伯因 ,是内务府里头一个红人。”亦喻指主持事务或掌握政权。

引证解释

⒈ 主管用印。亦喻指主持事务或掌握政权。

《旧唐书·职官志三》:“司记掌印,凡宫内诸司簿书出入目録,审而付行焉。”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我知道,他一定是妬忌我掌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四回:“原来是内务府掌印郎中良果,号叫伯因,是内务府里头一个红人。”

掌印的国语词典

掌管印信。比喻主持事务或掌有权柄。

掌印的网络释义

掌印

  • 掌印:语言,词句
  • 掌印:软件
  • 掌印造句

    身居高位,钟鸣鼎食掌印管符,可谓荣华富贵。
    奉圣夫人客印月,不顾宫廷体统,擅自命令掌印太监令其抗旨不尊,严重的藐视皇上,犯大不敬之罪本应诛灭九族,念其有功于朕现减轻处罚,三尺白绫赐死。
    调查小组成员、北京大学在读博士肖凌云介绍,雪豹留下的痕迹主要分为脚掌印、刨坑、粪便、肌肉和捕猎痕迹。
    传说中的暗劲力道,可以渗透物体,进行强大的破坏,在掌印之上,残留着一丝丝汗水,力透纸背。
    得知那大太监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荣之后,方梦远猛然将前身倾向床边,哈欠一声,一口喷嚏以挟山超海之势喷向刘瑾。
    有掌印太监、监督太监、提督太监各一员,下有监官、掌司、典簿、写字等人员,掌腾骧四卫营马匹及象房等事。
    仲舒东落地后则踉跄了几步,左肩处的甲胄护肩位置上有一个明显的掌印,他伸手一抹,精钢护肩立时粉碎,露出了内里那乌紫一片的肌肤。
    在黑暗中只听“啪”的一字耳光,当火车从隧道中钻出来时,法国人正在揉着他的脸,脸颊上还有一个大的红掌印。
    他把衬衫拉高,我看到在他的肩膀处有一个完整的红色的掌印。
    三道掌印与那血色长龙缠斗在了一起,只闻龙吟阵阵,惨嚎不绝,三色光芒如灭世神迹一般,将天空映照得一片奇光异彩。
    刘春明乱中掌印国奥,刘春明。
    他们发现了的血掌印,警犬已经采集了他的气味。
    掌印和指印碰撞,并没有发出想象中的惊天动地的声音,反而有些沉寂,沉寂的有些可怕,只有一道道纵横激荡的冲击波动扩散出来,冲击的山顶千沟万壑。
    那掌印碧油油的发亮,青翠欲滴。
    毕竟是结发夫妻,看到被自己打得满脸掌印哭得梨花带雨的妻子,也有些于心不忍,所以训斥了几句也就作罢了。
    张诚斥逐后,由田义为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孙逻为提督东厂太监。
    天启元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卢受被罢免,按照惯例应该由秉笔太监王安接任。
    谁都知道子柏乃当今武林泰斗,前一届郁孤台盛脱颖而出,力克群雄夺得武林盟主掌印“千纹令”。
    严嵩与刘瑾,一个首辅,一个司礼监掌印,都是前朝的巨奸大滑,就因为碰上两个糊涂皇帝,他们才敢为非作歹,糟蹋公器。
    年初的时候,他请人看相、揣骨和批八字,所有的先生都说他今年交大运,官星现,稳掌印把子。

    汉字详情

    zhǎng [zhang]
    部首: 432
    笔画: 12
    五笔: IPKR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FBRQ
    四角: 905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义:手掌,手心

    掌,手中也。——《说文》

    指其掌。——《论语·八佾》

    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谏吴王书》

    (2) 又如:掌上(手掌之上。极言容易);掌上观纹(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掌文(手掌纹路所呈现的近乎文字的形状)

    (3) 脚的底部 。如:脚掌

    (4)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5) 脚 。如:鸭掌

    (6) 掌状物 。如:仙人掌

    (7) 钉在马、驴、骡等蹄子底下的蹄铁 。如:这匹马该钉掌了

    (8) 又指钉或缝在鞋底后部的补钉 。如:鞋掌

    (9) 姓

    动词

    (1) 用手掌打

    蹶松析,掌蒺藜。——扬雄《羽猎赋》

    (2) 又如:掌嘴

    (3) 主管,负责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掌家(管家);掌土(指掌管工部事务。因古代工部负责土木建造和水利工程等,故称);掌文(掌管文翰);掌计(掌握考核);掌节(掌握节令);掌选(主持选拔举荐);掌礼(主持礼仪);掌灶(主持烹调)

    (5) 支撑

    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掌不住。——《红楼梦》

    (6) 又如:掌不住(支撑不住;忍不住)

    (7) 忍住

    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红楼梦》

    英文翻译

    palm of hand, sole of foot, paw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ong3 [宝安腔] zong3 [客英字典] zhong3 [台湾四县腔] zong3 [梅县腔] zhong3 [沙头角腔] zong3 [陆丰腔] zhong3 [海陆丰腔] zhong3 [东莞腔] cong3 c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cjangx/tjanktɕĭaŋ
    yìn [yin]
    部首: 215
    笔画: 5
    五笔: QGBH
    五行:
    仓颉: HPSL
    四角: 7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2) 同本义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数印。

    其印自落。

    (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

    (4) 泛指图章

    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 明· 徐官《古今印史》

    (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

    (6) 痕迹,标记

    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

    (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

    (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

    (9) 姓

    动词

    (1) 盖章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

    (3) 印刷

    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若止印二三本。

    若印数十本。

    此印者才毕。

    (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

    (5) 印证 。证明与事实相符

    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

    (7) 铭刻 。如:深深印在脑子里

    (8) 直接将 印在 上 。如:印有两分的邮票

    (9) 使物上留下痕迹

    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

    (10) 又如:印合(模子)

    英文翻译

    print, seal, stamp, chop, mark

    方言集汇

    ◎ 粤语:jan3 ngan3
    ◎ 客家话:[梅县腔] jin5 [海陆丰腔] rin5 rang5 [客英字典] jin5 [陆丰腔] jin5 [客语拼音字汇] yin4 [宝安腔] jin5 [沙头角腔] jin5 [东莞腔] jin5 [台湾四县腔] jin5 jang5
    ◎ 潮州话:ing3 「揭阳」ê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刃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qjinh/innʔĭ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