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蒺

jù jí [ ju ji]
繁体 據蒺
注音 ㄐㄨˋ ㄐ一ˊ

词语释义

《易.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后因以"据蒺"谓处境危险。

词语解释

  1. 《易·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后因以“据蒺”谓处境危险。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三表》:“恭惟皇帝陛下,以至仁覆物,以普爱牧民,岂令左右之臣,不全始终之分?敢缘大义,不避缕陈,据蒺弗遑,裂肝以上。”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据蒺”谓处境危险。

《易·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宋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三表》:“恭惟皇帝陛下,以至仁覆物,以普爱牧民,岂令左右之臣,不全始终之分?敢缘大义,不避缕陈,据蒺弗遑,裂肝以上。”

据蒺的网络释义

据蒺

  • 据蒺,读音jù jí ㄐㄨˋ ㄐㄧˊ,是一个汉语词语。
  • 汉字详情

    jù,jū [ju]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NDG
    仓颉: QSJR
    四角: 570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2) 同本义

    据,杖持也。——《说文》

    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

    据轼低头。——《庄子·盗跖》

    (3) 依靠,凭借

    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

    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

    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

    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据着(凭着);据梧(依靠着梧桐树);据争(据理争辩);据恃(凭仗);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据凭(依仗)

    (5) 根据

    据于德。——《论语》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商君书·更法》

    (6) 又如:据经(依据经典);据乱(据乱世之史);据常(根据常理);据依(依据);据古(尊依古道)

    (7) 占有,占据

    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

    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据而有之。——《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8) 又如:据鞍(跨鞍。后用以指年老而壮志不减);据凡(占据要位);据重(占据要位);据窃(窃据,非法占据)

    (9) 按着

    稽首据掌致诸地。——《礼记·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10) 又如:据地(手按着地)

    (11) 安;定

    上党民走 赵, 赵军 长平,以按据 上党民。——《史记》

    名词

    (1) 证据,凭证 。如:立此为据;字据;据证(证据)

    (2) 古西域的长度单位。相当于晋代的十里

    (3) 另见

    (1) ——“拮据”(jié jū):经济上紧张、缺少钱用

    (2) 另见

    英文翻译

    to occupy, take possession of; a bas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3 [宝安腔] gi3 | gi1 [客英字典] gi3 gi5 [陆丰腔] gi1 [海陆丰腔] gi3 [东莞腔] gi5 [客英字典] gi3 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九魚平聲開口三等kio/kivkĭo
    [ji]
    部首: 301
    笔画: 13
    五笔: AUTD
    五行:
    仓颉: TKOK
    四角: 44184

    详细解释

    (形声。从艸,疾声。本义:蒺藜)

    英文翻译

    furze; gorse

    方言集汇

    ◎ 粤语:zat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t8 [梅县腔] cit8 [海陆丰腔] cit8 [客英字典]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 潮州话:之音8 [饶平、揭阳、潮阳]之因8 ,zib8(chîp) [澄海、饶平、潮阳]zig8(chîk) [揭阳]zêg8(chê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秦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zit/dzitdzʰĭ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