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梧而瞑

jù wú ér míng [ju wu er ming]
注音 ㄐㄨˋ ㄨˊ ㄦˊ ㄇ一ㄥˊ

词语释义

靠着古琴休息。

汉字详情

jù,jū [ju]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NDG
仓颉: QSJR
四角: 5706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2) 同本义

据,杖持也。——《说文》

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

据轼低头。——《庄子·盗跖》

(3) 依靠,凭借

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

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

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

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据着(凭着);据梧(依靠着梧桐树);据争(据理争辩);据恃(凭仗);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据凭(依仗)

(5) 根据

据于德。——《论语》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商君书·更法》

(6) 又如:据经(依据经典);据乱(据乱世之史);据常(根据常理);据依(依据);据古(尊依古道)

(7) 占有,占据

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

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据而有之。——《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8) 又如:据鞍(跨鞍。后用以指年老而壮志不减);据凡(占据要位);据重(占据要位);据窃(窃据,非法占据)

(9) 按着

稽首据掌致诸地。——《礼记·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10) 又如:据地(手按着地)

(11) 安;定

上党民走 赵, 赵军 长平,以按据 上党民。——《史记》

名词

(1) 证据,凭证 。如:立此为据;字据;据证(证据)

(2) 古西域的长度单位。相当于晋代的十里

(3) 另见

(1) ——“拮据”(jié jū):经济上紧张、缺少钱用

(2) 另见

英文翻译

to occupy, take possession of; a bas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3 [宝安腔] gi3 | gi1 [客英字典] gi3 gi5 [陆丰腔] gi1 [海陆丰腔] gi3 [东莞腔] gi5 [客英字典] gi3 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九魚平聲開口三等kio/kivkĭo
[wu]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MMR
四角: 419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木名。梧桐 。如:梧凤之鸣(梧桐树上凤凰的鸣叫。比喻太平盛世)

(2) 屋梁上两头起支架作用的斜柱

斜柱,其名有五:一曰斜柱,二曰梧,三曰迕,四曰枝樘,五曰叉手。——《营造法式》

(3) 古地名

(4) 在今河南省荥阳县附近

晋师 城梧及制。——《左传》

(5) 在今江苏省徐州西部

楚国,县七… 梧。——《汉书》

动词

(1) 支撑

炳乃故升茅屋,梧鼎而爨。——《后汉书》

(2) 同“迕”。违背;抵触

甚多疏略,或有抵梧。——《汉书·司马迁传》。颜师古云:梧,相支柱不安也。

形容词

通“俣”。俣俣,魁伟貌

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Chinese parasoltree, Sterculia platanifolia

方言集汇

◎ 粤语: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2 ngu2 [客英字典] ng2 ngu2 [陆丰腔] ng3 [梅县腔] ng2 [宝安腔] ng2 [东莞腔] ng2 [台湾四县腔] ng2 ngu2 [客语拼音字汇] ng2
◎ 潮州话:ng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乎平聲開口一等ŋungo/ngu
ér [er]
部首: 604
笔画: 6
五笔: DM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BLL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而,颊毛也。——《说文》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词

(1) 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助词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动词

(1) 如,好象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lu2 [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lu5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 潮州话:re5 (zûr)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之平聲開口三等nji/rionʑĭə
míng [ming]
部首: 512
笔画: 15
五笔: HP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BUBAC
四角: 670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闭上眼睛

瞑,翕目也。——《说文》

然后得瞑些。——《楚辞·招魂》

据槁梧而瞑。——《庄子·德充符》

迅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六韬·龙韬·军势》

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嵇康《养生论》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身体后蹲;起跳前的动作);瞑睫(合目);瞑坐(闭目静坐);瞑拜(闭目合掌行跪拜礼以示虔诚)

(3) 通“眠”。睡觉,打瞌睡

神农隐几阖户昼瞑。——《庄子·知北游》

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嵇康《养生论》

形容词

(1) 昏暗

瞑目。——《素问·气厥论》

(2) 又如:瞑瞑(昏暗迷乱的样子);瞑眴(昏乱貌);瞑卧(昏睡)

(3) 眼睛昏花的

臣耳目聋瞑,不能自励。——房玄龄《晋书》

(4) 又如:瞑然(模模糊糊地);瞑士(盲人);瞑臣(春秋晋盲乐师师旷的自称)

名词

通“暝”。暮:黄昏 。如:瞑色(暮色);瞑光(夜色);瞑氛(夜色);瞑子里(暗地里;暗中)

英文翻译

close eyes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ming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en2 [海陆丰腔] men2 [宝安腔] men2 [台湾四县腔] men2 [梅县腔] men2 [陆丰腔] men3 [客语拼音字汇] m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賢先開平聲開口四等mien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