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2) 同本义
捉,搤也。——《说文》
捉,持也。——《广雅》
伊便能捉杖打人。——《世说新语·方正》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左传》
孙权捉 预手,涕泣而别。——《三国志》
(3) 又如:捉发(手握头发);捉秤(拿秤,掌秤);捉手(握手);捉身(把握身体);捉船(撑船,划船);捉笔(执笔)
(4) 捉拿,擒拿;追捕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唐· 杜甫《石壕吏》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杜甫《岁晏行》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不能行捉。——《聊斋志异·促织》
(5) 又
迅不可捉。
余捉蟋蟀。——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捉事人(捉拿罪犯的公人);捉生替死(陷害无罪之人为有罪者抵死);捉生(活捉敌人);捉取(擒拿;捕捉)
(7) 戏弄
张珙新来,受了别人家捉。—— 董解元《西厢》
(8) 又如:捉掐(捉弄);捉狭(捉弄);捉搦(戏弄)
(9) 捡,拾
若见女人一发在地,自言持戒,不肯捉之。——《百喻经》
(10) 找,趁
当日权且欢天喜地,并无他说。明日捉个空,便一径到临安府前叫起屈来。——《京本通俗小说》
你瞧,太太们老在一起,哪有我捉空儿跟他说话的机会。——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11) 又如:捉个空(找个空子);捉冷眼(趁人没看见);捉脉(堪舆家据地势,寻找所谓龙脉);捉空(趁空);捉破(抓出破绽)
(12) 控制
那小二不曾提防,捉脚不定,翻筋斗直跌出门外,磕碎脑后,鲜血直淌。——《醒世恒言》
原来杨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爬将起来,兀自捉脚不住。——《水浒全传》
(13) 又如:捉不住(控制不住);捉兵(提调军队);捉店(守护店铺)
介词
相当于“把”、“将”
身边铜钱又无,吃了却捉什么还他?——《警世通言》
好得合头痴。向吾宅里坐,却捉主人欺。——《敦煌变文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k7 [客英字典] zok7 zuk7 [陆丰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东莞腔] zuk7 [梅县腔] zok7 zuk7 [海陆丰腔] zok7 [zuk7] [宝安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ok7 [z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捉 | 側角 | 莊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ʧɔk | cruk/treok |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ong2 [梅县腔] pong2 [台湾四县腔] pong2 [东莞腔] pong2 [宝安腔] pong2 [客英字典] pong2 [陆丰腔] pong3 [客语拼音字汇] p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傍 | 步光 | 並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bʰɑŋ | ba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螃蟹
蠏,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鲹之穴无所庇。——《说文》
离为蟹,外刚而内柔也。——《易·说卦》
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
蟹白栗黄。——《聊斋志异·促织》
(2) 动物名。节肢动物,全身有甲壳,前面的一对脚成钳状,横着爬行。又如:蟹眼(喻指水初沸时冒起的小水泡);蟹爪(指一种形如蟹爪的画笔);蟹火(渔人夜晚用来捕蟹的火);蟹厄(蟹行田中,为害禾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ai3 [宝安腔] hai3 [沙头角腔] hai3 [客英字典] hai3 [海陆丰腔] hai3 [陆丰腔] hai3 [东莞腔] hai3 [梅县腔] hai3 [客语拼音字汇] hai3
◎ 潮州话:ho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蟹 | 胡買 | 匣 | 佳開 | 上聲 | 蟹 | 開口二等 | 蟹 | 佳 | ɣai | ghrex/haa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