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搂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牵引。
宋 苏轼 《壬寅二月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寄子由》诗:“入谷惊蒙密,登坡费挽搂。”
引证解释
⒈ 牵引。
引宋苏轼《壬寅二月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寄子由》诗:“入谷惊蒙密,登坡费挽搂。”
挽搂的网络释义
挽搂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2) 同本义
挽,引也。——《小尔雅·广诂》
輓,引之也。——《说文》
輓,輓车也。——《广韵》
或輓之,或推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
娄敬脱輓辂。——《史记·刘敬传》
转粟輓输以为之备。——《汉书·韩安国传》
挽炮车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挽郎(出葬时,牵绋唱挽歌的少年);挽强(拉强弓);挽满(拉满弓);挽车(拉车);挽住(憋住);挽手儿(缰绳);挽歌郎(出殡时替丧家在灵前唱挽歌的人);挽强为弱(使强变弱)
(4) 悼念死者
现今胡三公子替 湖州鲁老先生征挽诗,送了十几个斗方在我那里。——《儒林外史》
(5) 又如:挽章(挽词。哀悼死者的词章);挽诗(哀悼死者的诗);挽歌(哀悼死者的丧歌);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挽辞(哀悼死者的言辞)
动词
(1) 通“绾”。卷起 。如:挽裤腿儿
(2) 同“绾”。编结 。如:挽手(鞭子);挽角(童年)
(3) 扭转;挽回
火攻破敌,挽强为弱。——《三侠五义》
(4) 又如:挽狂澜(扭转局面或风气);挽正(纠正);挽转(挽回);挽通(勾结;买通)
(5) 荐引 。如:挽推(引荐;扶持)
(6) 勾;挎 。如:不由分说,拉着文君就走,挽其腰;手挽小篮
(7) 请,托
怎奈蔡攸处挽心腹催促公人起身。——《水浒全传》
形容词
(1) 后,迟。通“晚”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塗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挽近(近世,近代。同晚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wan3 wan1 [海陆丰腔] wan1 wan3 [客英字典] van3 van1 [沙头角腔] wan3 [东莞腔] wan3 [宝安腔] wan3 [客语拼音字汇] man1 van3 [台湾四县腔] wan1 w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晚 | 無遠 | 明 | 元合 | 上聲 | 阮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mĭwɐn | myanx/mvaan |
详细解释
lōu
动词
(1) (形声。从手,娄声。本义:引,拉拢)
(2) 同本义
搂,曳聚也。——《说文》
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孟子·告子下》
(3) 又如:搂伐(拉拢、挟持他国一起征伐);搂沟子(奉迎拍马);搂搜(乖张;执拗);搂搜索落(找岔子数落人)
(4) 搂抱;用手或工具把东西向自己面前聚集
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孟子·告子下》
(5) 又如:搂耙(锄地,培土);搂干草
(6) 兜揽 。如:搂生意;搂包(兜揽买卖的中间人)
(7) 核算 。如:搂算(估算);搂帐(算帐);把帐搂一搂
(8) 用手拢着提起或卷起 。如:搂起袖子;搂起衣裳
(9) 搜刮 。如:搂钱
(10) 〈方〉∶往怀里的方向拨 。如:搂扳机
(11) 拨
拽开步,双手使钯,将荆棘左右搂开。——《西游记》
(12) 另见
lǒu
动词
(1) 用臂膀抱住或怀抱
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红楼梦》
(2) 又如:搂处(搂抱处女)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u5(lû) lu1(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