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领提纲

zhèn lǐng tí gāng [ zhen ling ti gang]
繁体 振領提綱
注音 ㄓㄣˋ ㄌ一ㄥˇ ㄊ一ˊ ㄍㄤ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提纲挈领。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隋书·文学传·潘徽》:“总括油素,躬披缃缥,芟芜刈楚,振领提纲,去其繁杂,撮其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礼》。”

成语用法

振领提纲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简明扼要。

引证解释

⒈ 提纲挈领。

《隋书·文学传·潘徽》:“总括油素,躬披緗縹,芟芜刈楚,振领提纲,去其繁杂,撮其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礼》。”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圣人之教,在於可大可久者,故臣欲陛下振领提纲,使天下自理也。”

振领提纲的国语词典

比喻把握事物的关键、重点。

振领提纲的网络释义

振领提纲

  • 振领提纲,读音zhèn lǐng tí gāng,汉语成语,释义为释提纲挈领。指简明扼要。出自 《隋书·文学传·潘徽》。
  • 汉字详情

    zhèn [zhen]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DF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MMV
    四角: 51032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 同本义

    振,举救也。——《说文》

    振,救也。——《小尔雅·广言》

    三曰振穷。——《周礼·大司徒》

    踣弊不振。——《国语·周语》

    君子以振民育德。——《易·蛊》。

    (3) 又如:振恤(赈济);振贷(赈济);振业(救济之使有产业);振穷(救助困穷的人)

    (4) 挽救;救治

    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忘不可振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振理(救治);振除(救治)

    (6) 抖动;摇动

    振,动也。——《广雅·释诂一》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

    蛰虫始振。——《礼记·月令》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果敢而振。——《荀子·荣辱》

    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迁我如振落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振衣裳。——清· 方苞《左宗毅公逸事》

    (7) 又如:振玉(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振讯(抖动);振掉(动摇;震动);振董(振动);振落(谓叶将枯而震之使落);振摆(抖动)

    (8) 举起;挥动

    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李陵《答苏武书》。

    (9) 又如:振羽(鼓翅);振豪(竖起的细毛)

    (10) 通“震”。震憾;震惊

    被抑枉而自诬,事无苦而振慑者,怯人也。——《抱朴子·行品》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后汉书·张衡传》

    (11) 又

    振声激扬。

    振之以威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 又如:振主(臣下震动君主);振色(震怒变色);振怒(震怒);振恐(震惊;恐惧);振悚(震惊)

    (13) 整治,整顿

    蹶而不复振。——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振顿(振作);振举(振作;整顿);振矜(振作;自尊);振起(兴起;奋起)

    (17) 消除

    贤者死忠以振疑,百姓寓焉。——《管子》。

    (18) 又如:振耻(除去耻辱);振蛊(清除积弊)

    (19) 发出;生长

    木体实而花萼振。——刘勰《文心雕龙》

    英文翻译

    raise, excite, arouse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an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n3 [海陆丰腔] zhin3 tin1 [客英字典] zhin3 [宝安腔] zen3 [梅县腔] zhin3 [台湾四县腔] tsiin3 tin1 [陆丰腔] zhin6 [东莞腔] z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tɕĭĕncjin/tjin
    lǐng [ling]
    部首: 616
    笔画: 11
    五笔: WYCM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IMBO
    四角: 813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令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脖子)

    (2) 同本义

    领,项也。——《说文》

    领,项也。——《广雅·释亲》

    领如蝤蛴。——《诗·卫风·硕人》

    缅然引领南望。——《国语·楚语上》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左传》

    (3) 又如:领门儿(衣领;领口);领鬃(鬃毛);领颚(下巴);领腰(脖子与腰部);领圈(项圈)

    (4) 领子,衣领

    若挈裘领。——《荀子·劝学》。又如:领抹(领系、领戏。外衣领上的系巾);领口;领盘儿(托领);领章;领结

    (5) 要领 。如:提纲挈领

    (6) 山道,山坡。后作“岭”

    舆轿而逾领。——《汉书·严助传》

    动词

    (1) 统领,居上领导指挥

    各领万人,与备俱进。——《三国志·吴主传》

    (2) 又如:领盘(主持定婚仪式);领家的(妓院老鸨);领护(统治);领御(统率支配);领衔;领袖

    (3) 带领;引导

    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清· 袁枚《续诗品》

    (4) 又如:领道(在前引路);领首(带头);领工(带领从事劳动)

    (5) 兼任

    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6) 治理

    领恶而全好者欤。——《礼记·仲尼燕居》

    (7) 又如:领牧(治理,管辖);领理(治理);领职(守职,治理政事);领料(管理、照料)

    (8) 理解, 懂得

    领父子君臣之节。——《礼记·乐记》

    (9) 又如: 领悟; 领略;领解;领会;领览(领会,理解);领握(领会掌握);领悟(明白,理解)

    (10) 接受, 受取

    李典领命,自去典兵埋伏。——《三国演义》

    (11) 又如:领命(照指示办);领诺(答应,领命);领纸(向公家领取钱物的收据)

    形容词

    通“令”。美好

    君子纯终领闻。——《汉书·扬雄传》

    量词

    表示数量,通常用于地席、草席、席 。如:一领席

    英文翻译

    neck; collar; lead, guide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5

    宋本广韵

    tí,dī [ti,di]
    部首: 330
    笔画: 12
    五笔: RJGH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AMO
    四角: 56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2) 同本义

    提,挈也。——《说文》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抑》

    提刀而立。——《庄子·养生主》

    一贼提刀。——明· 魏禧《大铁锥传》

    椊下提殴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提竹筒丝笼。——《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拎,拿);提举(提而举之)

    (4) 引申为带领;统领。古代如提督、提举、提点、提刑、提学、提法诸官名,皆取此义

    今又提一旅孤军。——宋· 岳飞《五岳祠盟记》

    (5) 又如:提军(率领军队);提动(调动);提兵(率领军队)

    (6) 紧紧拿着;执持

    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管子·轻重己》

    (7) 又如:提握;提笔(握笔。指写文章);提刀(持刀)

    (8) 说起,提及

    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关汉卿《窦娥冤》

    (9) 又如:提秽(话语不干净;指责);提名抖姓(提名道姓);提念(说起)

    (10) 指出;举出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唐· 韩愈《进学解》

    (11) 提拔;提升

    感其提拔之恩。——房玄龄《晋书》。

    (12) 又如:提引(提拔);提奖(提拔奖励)

    (13) 携带

    提一匕首。——《战国策·燕策》

    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墨子·兼爱下》

    (14) 掷

    皇太子引博局提 吴太子,杀之。——《汉书·吴王濞传》。 师古曰:“提,掷也。”

    拔剑四面提出。——《汉书·王莽传下》

    宛市百姓共提击之。

    以冒絮提文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5) 请求回答或要求提供消息 。

    (16) 如:提问题;提方案;提要求;提意见

    (17) 提醒 。

    (18) 如:提撕点醒(提醒;提引);提撕(提引;提醒);提亮(提醒);提点(提醒指点);提省(提醒)

    (19) 扶持 。

    (20) 如:提掇(提携。帮助,照顾);提援(营救;解脱);提掖(挟住两腋将人拎起)

    (21) 传讯,指提取犯人 。

    (22) 如:提事(捕快);提犯人;提问(传讯审问);提解(押送犯人或财物)

    名词

    (1) 一种垂直向上舀油、酒等的器具,有很长的把儿,往往按舀液体的斤两制成大小不等的一套 。

    (2) 如:油提;酒提

    (3) 提梁。篮、壶等的提手 。

    (4) 如:提炉(有提梁的香炉)

    (5) 姓

    量词

    (1) 用于提着的物体,其重量没有确数。

    (2) 如:一提金;一提银

    (3) 另见

    (1) ——用于“提防”( dīfang)、“提溜”( dīliu)等

    (2) 另见

    英文翻译

    hold in hand; lift in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ta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东莞腔] ti2 [客语拼音字汇] ti2 [宝安腔] ti2 [梅县腔] ti2 [陆丰腔] ti3 [海陆丰腔] ti2 [沙头角腔] t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zjeʑĭe
    gāng [gang]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M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BK
    四角: 27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2) 同本义

    纲,维紘绳也。——《说文》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笺:“张之为纲,理之为纪。”

    四方之纲。——《诗·大雅·卷阿》

    举其宏纲。——《书·序》

    纪纲之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韩非记·外储说右下》

    (3) 又如:纲挈目张(犹纲举目张);纲提领挈(提起网纲,挈住裘领。比喻抓住要领)

    (4) 事物的关键部分,事理的要领

    为政贵当举纲。——《北史·源贺传》

    然洽闻之士,宜撮纲要,揽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文心雕龙·诸子》

    熔则纲领昭畅。——《文心雕龙·熔裁》

    法令为维纲。——《管子·禁藏》

    (5) 又如:纲辖(朝廷中枢总要之职。唐、宋多指尚书省执政官);大纲(内容要点);一部两卷本的世界史纲

    (6) 纲维;法度 。如:纲条(法纪);纲理(纲纪;法度);纲网(纲维;法度);纲宪(法纪;法度)

    (7) 生物分类中的一个大类,位于目之上,在现代分类中位于门或部之下,而在林奈分类法中为最高种类 。如:鱼纲;鸟纲;哺乳纲

    (8) 唐、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如:茶纲;盐纲;纲盐(编队运送的大批食盐);纲运(成批运送大宗货物。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分若干组,一组称一纲)

    动词

    系束

    纲恶马。——《周礼·夏官》

    英文翻译

    heavy rope, hawser; main po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go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