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袖般若

zhèn xiù bān ruò [zhen xiu ban ruo]

词语释义

和服神,也是复仇之神。

汉字详情

zhèn [zhen]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DF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MMV
四角: 51032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 同本义

振,举救也。——《说文》

振,救也。——《小尔雅·广言》

三曰振穷。——《周礼·大司徒》

踣弊不振。——《国语·周语》

君子以振民育德。——《易·蛊》。

(3) 又如:振恤(赈济);振贷(赈济);振业(救济之使有产业);振穷(救助困穷的人)

(4) 挽救;救治

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忘不可振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振理(救治);振除(救治)

(6) 抖动;摇动

振,动也。——《广雅·释诂一》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

蛰虫始振。——《礼记·月令》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果敢而振。——《荀子·荣辱》

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迁我如振落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振衣裳。——清· 方苞《左宗毅公逸事》

(7) 又如:振玉(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振讯(抖动);振掉(动摇;震动);振董(振动);振落(谓叶将枯而震之使落);振摆(抖动)

(8) 举起;挥动

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李陵《答苏武书》。

(9) 又如:振羽(鼓翅);振豪(竖起的细毛)

(10) 通“震”。震憾;震惊

被抑枉而自诬,事无苦而振慑者,怯人也。——《抱朴子·行品》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后汉书·张衡传》

(11) 又

振声激扬。

振之以威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 又如:振主(臣下震动君主);振色(震怒变色);振怒(震怒);振恐(震惊;恐惧);振悚(震惊)

(13) 整治,整顿

蹶而不复振。——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振顿(振作);振举(振作;整顿);振矜(振作;自尊);振起(兴起;奋起)

(17) 消除

贤者死忠以振疑,百姓寓焉。——《管子》。

(18) 又如:振耻(除去耻辱);振蛊(清除积弊)

(19) 发出;生长

木体实而花萼振。——刘勰《文心雕龙》

英文翻译

raise, excite, arouse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an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n3 [海陆丰腔] zhin3 tin1 [客英字典] zhin3 [宝安腔] zen3 [梅县腔] zhin3 [台湾四县腔] tsiin3 tin1 [陆丰腔] zhin6 [东莞腔] z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tɕĭĕncjin/tjin
xiù [xiu]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MG
五行:
吉凶:
仓颉: LLW
四角: 352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2) 同本义

褎,袂也。——《说文》。字亦作褎、作袖

攘袖见素手。——《文选·曹子建·乐府》

长袖善舞。——《韩非子》

(3) 又如:袖搭(衣袖多由两片布料缝合而成,靠近袖口的一截称为袖搭);袖佉(袖子的边口)

(4) 袖口

袖,衣袂端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动词

(1) 藏物于袖中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袖占(在衣袖内占卜);袖演(袖占);袖刃(在衣袖中暗藏兵器);袖手(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也指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英文翻译

sleeve; put something in sleev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u6 [梅县腔] ciu5 [台湾四县腔] ciu5 [客英字典] ciu5 [沙头角腔] tsieu5 [陆丰腔] ciu6 [东莞腔] ciu3 [宝安腔] ciu3 [客语拼音字汇] qi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似祐去聲開口三等zsiuh/sziowzĭəu
bān [ban]
部首: 622
笔画: 10
五笔: TEM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YHNE
四角: 27447

详细解释

量词

(1) 种,类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 韩愈《晚春》

(2) 又如:这般东西;百般劝解;般般(种种;样样;件件)

动词

(1) 通“搬”。搬运

般,运也。——《玉篇》

自行般运出卖以办岁计。——《资治通鉴》

(2) 又如:般运(搬担。搬运);般剥(搬运,驳运)

(3) 通“班”。布,颁布

灵之来,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汉书·礼乐志》

(4) 用同“搬” 。如:般弄(搬弄。捉弄;摆布);般演(搬演。用戏剧或其他文艺形式表现某件事实或故事)

形容词

(1) 通“斑”。斑纹

马黑脊而般臂蝼。——《周礼·内饔》

般般之兽。——《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般般,文采之貌也。”

英文翻译

sort, manner, kind, category

方言集汇

◎ 粤语:bo1 bu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n1 [陆丰腔] ban1 [沙头角腔] ban1 [宝安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梅县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东莞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官平聲合口一等buanbʰuɑn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DKF

英文翻译

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