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动

náo dòng [ nao dong]
繁体 撓動
注音 ㄋㄠˊ ㄉㄨㄥˋ

词语释义

扰乱骚动。

词语解释

  1. 扰乱骚动。

    《朱子语类》卷一二五:“某尝考究他妙诀,只要神形全不挠动。” 宋 钱康功 《植杖闲谈·契丹》:“ 契丹 使每岁至中国索食料,多不时异珍之物,州县挠动。”

引证解释

⒈ 扰乱骚动。

《朱子语类》卷一二五:“某尝考究他妙诀,只要神形全不挠动。”
宋钱康功《植杖闲谈·契丹》:“契丹使每岁至中国索食料,多不时异珍之物,州县挠动。”

挠动的网络释义

挠动

  • 挠动,读音为náo dòng,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扰乱骚动。
  • 汉字详情

    náo [nao]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ATQ
    五行:
    仓颉: QJPU
    四角: 55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2) 同本义

    挠,扰也。——《说文》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

    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

    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

    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

    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

    (4) 搅,搅动

    挠,搅也。——《声类》

    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

    (5) 又如:挠酒(搅和酒浆);挠混(搅浑);挠荡(搅扰激荡);挠扰(搅拌);挠搅(搅拌)

    (6) 阻挠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如:挠抑(阻挠抑止);挠抗(阻挠抗拒);挠阻(阻挠);挠沮(阻挠);挠格(阻挠,抗拒)

    (8) 恼乱,烦扰。如:挠扰(烦扰;骚扰)

    (9) 搔;抓 。如: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10) 屈服

    抑挠志以从君。——《国语·晋语》。注:“屈也。”

    秦王色挠。——《战国策·魏策》

    坚毅不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11) 又如:挠志(挠屈志节);百折不挠;不屈不挠;挠折(屈服);挠弱(懦弱无能);挠沮(屈从退缩);挠屈(屈服);挠挫(屈服);挠节(屈节;屈从他人);挠辞(屈服的言词);挠法(枉法);挠情(曲徇私情)

    (12) 弯曲

    栋挠。——《周易》

    其弓菑,则挠之。——《考工记·轮人》注

    (13) 如:挠折(弯曲折裂)

    形容词

    (1) 弱

    弓不试则劲挠诬。——王符《潜夫论》

    (2) 又如:挠弱(怯弱胆小);挠坏(败坏)

    英文翻译

    scratch; disturb, bother; submit

    方言集汇

    ◎ 粤语:naau4 naau5
    ◎ 潮州话:nau1

    宋本广韵

    dòng [dong]
    部首: 217
    笔画: 6
    五笔: FC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IKS
    四角: 1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6
    ◎ 潮州话:dong6 (tǒ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