挜赊逼讨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强行将货物赊欠与人又逼讨价款。
《中国歌谣资料·十二月野花》:“挜赊逼讨真厉害,七日工夫催两遍。”
引证解释
⒈ 谓强行将货物赊欠与人又逼讨价款。
引《中国歌谣资料·十二月野花》:“挜赊逼讨真厉害,七日工夫催两遍。”
挜赊逼讨的网络释义
挜赊逼讨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方〉硬把东西送给对方或卖给对方
又持榷货,挜贾于山中。——吴任臣《十国春秋》
(2) 又如:挜托(强迫人买,强卖与人);挜卖(强卖)
(3) 握
左阵上急先锋索超兜住马,挜着金蘸斧,立马在阵前。——《水浒传》
(4) 又如:挜把(挜靶),挜摆(把持;控制)
(5) 压
老爷也把这棍子略挜你挜,看道如何!——《西游记》
(6) 硬塞;硬装
就把钵盂往里一挜,满满挜了一钵盂。——《西游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a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佘(
)声。本义:赊欠)(2) 同本义
(3) 买货延期交款
赊,贳买也。——《说文》
(4) 段注:“贳买者,在彼为贳,在我则为赊也。”
赊,不交钱而贾曰赊。——《字汇》
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周礼·泉府》
他游到夜间,赊了两碗酒,喝下肚去。——《阿Q正传》
(5) 又如:赊贷(出借财物给人,准予借者缓期偿还);赊头(欠帐的期限);赊钱(所欠的贷款);赊券(欠帐的字据)
(6) 卖物延期收款
少年来酤者,皆赊与之。——《后汉书·刘盆子传》
(7) 又如:赊卖(买卖货物时,卖方延期收款);赊得不如现得(比喻眼前的好处最实惠)
(8) 借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9) 宽恕,饶恕
金鸡忽放赦,大辟得宽赊。——李白《秦女休行》
形容词
(1) 遥远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王勃《滕王阁序》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唐· 戎昱《桂州腊夜》
(2) 又如:赊僻(偏远);赊远(赊遥。久远;遥远);赊促(远近;缓急)
(3) 长;久
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王泠然《古木卧平沙》
(4) 又如:赊愿(宿愿)
(5) 多,繁多
胡马迎风起恨赊。——朗士元《闻吹扬叶者》
(6) 又如:赊望(过高的愿望)
(7) 迟缓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唐·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8) 又如:赊迟(延缓;拖延);赊缓(迟缓;缓慢)
(9) 渺茫
物土南州异,关河北信赊。——唐· 张说《岳州作》
(10) 极端
自怯春寒苦,那堪禁火赊。——唐· 李商隐《寒食行次冷泉驿》
(11) 为数很少的
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韩愈《次邓州界》
(12) 通“奢”。奢侈
楚楚衣服,戒在穷赊。——《后汉书·仲长统传》
(13) 又如:穷赊(极端奢侈)
(14) 宽松;松缓
带赊衣改制。——刘禹锡《武陵书怀》
(15) 稀少
惟愁面会赊。——钱起《送费秀才归衡州》
助词
作语助。同“啊”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李商隐《昨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a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畐( )声。本义:接近,靠近)(2) 同本义(仅表示空间距离的接近、靠近)
逼,近也。——《说文新附》
秦兵逼 淝水而陈。(陈:布阵)——《资治通鉴》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聊斋志异·促织》
不可偪也。——《国语·郑语》
是故入小而不偪。——《淮南子·兵略》
逼,近也。——《小尔雅·广诂》
(3) 又如:逼水(迫近水边);逼曙(天快亮的时候);逼战(近战)
(4) 逼迫,即紧紧催促
又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心虑人逼取。——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逼主(臣子胁迫君主);逼取(强迫索取);逼索(逼取。以强力索取);逼人太甚(过分逼迫人而不留余地)
(6) 驱逐;追赶
鸡健进,逐逼之。——《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逼逐(驱逐);逼邪(驱邪)
形容词
(1) 狭窄
人稠网密,地逼势胁。——曹植《七启》
(2) 又如:逼窄(很狭窄。同逼侧);逼侧(相迫近。即狭窄。也作逼仄);逼邻(近邻。紧邻)
(3) 危急,紧急
粮食乏绝,进退逼急。——《后汉书·董卓传》
(4) 又如:逼切(迫切,急切);逼急(急迫)
副词
(1) 很,程度深
山石似马,望之逼真。——《水经注·沔水》
(2) 又如:逼冷(极冷);逼似(很相似);副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iet7 [客英字典] bet7 bit7 [海陆丰腔] bit7 bet7 [陆丰腔] bet7 [梅县腔] bit7 bet7 [台湾四县腔] bit7 bet7 [客语拼音字汇] bed5 bid5 [宝安腔] b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逼 | 彼側 | 幫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pik/piok | pĭə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寸。言,言论。寸,法度。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本义:声讨)
(2) 同本义
讨,治也。——《说文》
讨,诛也。——《玉篇》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人讨 陈叛。——《左传·襄公五年》
(3) 讨伐;诛戮
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左传·隐公九年》
托臣以讨贼。——诸葛亮《出师表》
讨贼督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 又如:征讨(出兵讨伐);讨掩(讨伐掩捕。掩捕,乘人不备而捕捉);讨贰(征讨叛逆不忠的诸侯);讨贼(征讨叛逆或盗贼);讨乱(征伐乱事);讨荡(征讨扫荡)
(5) 探究
世叔讨论之。——《论语》
(6) 又如:讨实(摸清;落实);讨究(探讨研究事物的道理);讨索(研讨探索)
(7) 索取
何辱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8) 又如:讨针线(讨零花钱;靠人过日子;受人节制);讨彩头(以祝贺主人吉利的名义索取财物);讨春(寻春,探春;旧时称卜卦算命)
(9) 乞求 。如:讨分上(讨人情;讲情面);讨火(借火);乞讨(向人要钱要饭等)
(10) 得到利益或利润 。如:讨彩(博得喝采);讨乖(博取乖顺的好感);讨野火(占别人便宜)
(11) 诛杀
讨,诛也。——《玉篇》
是儿小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 柳宗元《童区寄传》
(12) 娶 。如:讨亲(娶亲);讨老婆
(13) 招致 。如:讨口牙(惹口舌);讨气(惹祸;令人厌烦);讨人怜;讨人厌;讨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