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证

zhǐ zhèng [ zhi zheng]
繁体 指證
注音 ㄓˇ ㄓㄥˋ

词语释义

参见:指证 ,指证

词语解释

  1. 见“ 指证 ”。

  2. 亦作“ 指証 ”。证明;证据。指,通“ 稽 ”。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二折:“这首词便是指证, 萧公 见了,必有话説。” 明 徐渭 《奉师季先生书》之二:“譬如疑狱,徒费榜掠考讯之繁,终无指证归结之日,不若一切赦放。”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待》:“钱粮因公动用,实有指証者,为之申请设法开销。”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这是分明的画出随风转舵的选家的面目,也指证了选本的难以凭信的。”

引证解释

⒈ 见“指证”。亦作“指証”。证明;证据。指,通“稽”。

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这首词便是指证, 萧公见了,必有话説。”
明徐渭《奉师季先生书》之二:“譬如疑狱,徒费榜掠考讯之繁,终无指证归结之日,不若一切赦放。”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查交待》:“钱粮因公动用,实有指証者,为之申请设法开销。”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这是分明的画出随风转舵的选家的面目,也指证了选本的难以凭信的。”

指证的国语词典

指认证明。

指证的网络释义

指证

  • 指证,亦作“ 指证 ”,拼音是zhǐ zhèng,意思证明;证据。
  • 指证造句

    凶手一直指鹿为马,企图推卸刑责,最后才在目击者指证历历下俯首认罪。
    痛疼不是剖腹产的指证,没见过生孩子不疼的,除非情况危及到母亲和胎儿的生命,没有剖腹产的指证,产妇的选择不能做为需要剖腹产的指证,你丈夫坚持要你顺生,就其动机上说,也是为你和孩子着想,毕竟动手术也是有生命风险的,你了解一下那个手
    可以做无痛引产。引产术对身体伤害比较大。需要谨慎选择。具体情况需要就医咨询是否符合引产指证。
    用基因实体命名法来汇总微阵列实验中的基因结果,实验是根据相近基因文献中指证的方式。
    对簿公堂?你是说让我指证高阿古的罪行?还不能免我一死?
    不过由于指证历历,影响广泛,韩国检方可能展开调查。
    不过尽管被害女童及家长指证历历,但涉案的叶姓教练还是全盘否认案情。
    他今天虽然大义灭亲,出庭指证父亲犯罪的事实,但内心必然十分痛苦。
    警方表示,已经掌握强有力的现场证据和物理证据指证谢连斌,这些证据均在凶宅现场和谢家获得。
    你认为钱是伍兹做出那些被指证的出轨行为的主要原因吗?拥有了大笔财富,保持对婚姻的忠诚是否会变得更困难?
    而更重要的是,不是指证别人的迷信,而是认清,在自己妥实的信仰下面,也隐藏著迷信的可能性。
    为了社会的公义,检方希望嫌犯的家人大义灭亲,出面指证。
    发表匿名文章批评她,许多网友也指证历历,留言表示杨又颖曾多次在私讯中透露有轻生念头,怀疑就是遭到这些“靠北文”霸凌。
    由于指证历历,柯文哲现遭专家学者挞伐。
    不是吧,王雪岩她这不是想套牢我一辈子吗,谁能指证我和她发生直系关系了?况且我一直不结婚,我老妈老爸那一定会抓狂的。
    就是那些中国人不敢出面指证而逍遥法外的劫匪也不感中国人的恩,过几天又照样来抢,好象不欺负中国人就天理不容一样。
    大死后第二天,他的妻子醒来也慢慢接受了现实,之后就准备去指证阿坤,但是被墨小凡拦下。
    也许是害怕恋情曝光会承受太大的压力,虽然外界指证历历,他们却是否认到底。
    航警局表示,赖姓小队长辩称不慎碰触,但因被害人指证历历,遭芦洲分局依妨害性自主罪,函送新北地检署侦办。
    但安义县貌似指证历历的举报,却被视察员一语轻轻带过。

    汉字详情

    zhǐ [zhi]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X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PA
    四角: 520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

    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雉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tɕicjiix/tjyy
    zhèng [zheng]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GHG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MYM
    四角: 317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谏正

    证,谏也。从言,正声。——《说文》

    士尉以证靖郭君, 靖郭君不听。——《战国策·齐策》。 高诱注:“证,谏也。”

    (2) 又如:证谏(直言规劝)

    名词

    (1) 通“症”。病症

    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 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2) 假借为“徵”。今亦用为證验字。证据

    索证正不在远。——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形声。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发)

    (2) 同本义

    證,告也。从言,登声。——《说文》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子路》

    (3) 又如:证父(告发父亲)

    (4) 谏诤。 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愎过自用,不可证移。——《吕氏春秋·巫徒》

    (5) 验证;证实

    所以證之而不远。——《楚辞·惜诵》。注:“验也。”

    而胗独证据其事。——《后汉书·缪肜传》

    援古证今。——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 证占(验证);证验(验证);证类(以同类事物作证);证审(验证审察);证察(考证审察)

    (7) 佛教用语。参悟,修行得道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 唐· 张鷟《朝野佥载》

    (8) 又如:证果(修得妙道);证圣(证入圣果);证悟(修行得道);证业(证悟业果)

    名词

    (1) 证据,凭据

    慎用六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罪无申证,狱不讯鞫。——《后汉书》

    (2) 又如:证明师(起到证据作用的人或物);证左(指当时在现场亲知亲见其事,可以证明实际情形的人)

    (3) 证件;证书 。如:工作证;身分证;出生证;健康证

    英文翻译

    prove, confirm, verify; proof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