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抉

zhǐ jué [ zhi jue]
注音 ㄓˇ ㄐㄩㄝˊ

词语释义

犹指摘。

指名挑选。

词语解释

  1. 犹指摘。

    《旧唐书·熊望传》:“有口辩,往往得游公卿间,率以大言诡意,指抉时政。”

  2. 指名挑选。

    宋 司马光 《论衙前札子》:“今欲多种一桑,多置一牛,蓄二年之粮,藏十疋之帛,邻里已目为富室,指抉为衙前矣,况敢益田畴,葺庐舍乎?”

引证解释

⒈ 犹指摘。

《旧唐书·熊望传》:“有口辩,往往得游公卿间,率以大言诡意,指抉时政。”

⒉ 指名挑选。

宋司马光《论衙前札子》:“今欲多种一桑,多置一牛,蓄二年之粮,藏十疋之帛,邻里已目为富室,指抉为衙前矣,况敢益田畴,葺庐舍乎?”

指抉的网络释义

指抉

  • 指抉,拼音是zhǐ jué,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指名挑选。
  • 汉字详情

    zhǐ [zhi]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X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PA
    四角: 520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

    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雉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tɕicjiix/tjyy
    jué [jue]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NWY
    五行:
    仓颉: QDK
    四角: 550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夬( guài)声。本义:挑出,挖出)

    (2) 同本义

    抉,挑也。——《说文》

    抉人之口。——《荀子》

    抉吾眼。——《史记·伍胥传》

    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战国策·韩策二》

    (3) 又如:抉目(挖出眼睛);抉眼(挖出眼珠);抉耳(挖清耳朵);抉发(发掘);抉微(谓发掘事物的隐微)

    (4) 挑开;撬开

    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左传·襄公十年》。注:“撅也。”

    (5) 又如:抉关(撬开城门或关口的大门);抉拾(古代射箭用具。抉,即扳指,戴于右指上,用以钩弦。拾,即皮护臂)

    (6) 挑剔;揭发 。如:抉撾(挑剔;揭发);抉破(揭破,戳破);抉露(揭露)

    (7) 掰,用手指使分开

    那半个一人抉一块儿,分着吃了。——《新儿女英雄传》

    (8) 挑选;选取

    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9) 又如:抉剔(摘取剔出);抉撾(抉择;择取);抉摘(选取,揭发);抉搜(搜求挑取);抉挑(挑动)

    名词

    扳指 。古代射箭时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

    百夫抉拾。——《国语·吴语》

    矰弋抉拾。——《周礼·缮人》

    英文翻译

    choose, select; gouge, pluck out

    方言集汇

    ◎ 粤语:kyut3
    ◎ 客家话:[梅县腔] giet7 [宝安腔] g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海陆丰腔] giet7 kiet8 [客语拼音字汇] giad5 [台湾四县腔] giet7 ki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穴屑合入聲合口四等kiwetku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