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zhǐ dǎo sī xiǎng [zhi dao si xiang]

词语释义

指导思想就是在做某项实践活动时,人脑中占有压倒优势的想法,人进行此项活动时将依照此想法去进行。

指导思想造句

自治区农业厅积极调整农业生产指导思想和目标取向,在全区部署开展“两高一优”农业建设。
新大纲的考核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作了重大改革,但具体考核标准的制订、具体任何操作,给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恒立机械”在坚持技术进步的同时更提倡培养和发展人才,一“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指导思想。
基于这种思想,“选取关键码”这一指导思想就是选胆码的原则。
针对“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指导思想所遭受的异议和批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对其作出客观评判,指出其合理的一面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践训练环节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依我看,春晚不是技术性问题、枝节性毛病、或者是换哪个演员的问题,而是指导思想出了毛病,根子长了癌。
通过对法学专业的法医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介绍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与主要实验内容。
警察谋略是研究警察领域中敌对双方斗智的一种方略和形成思维机制的学说,擒敌谋略反映擒敌指导思想的一般性规律。
本文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
本文列述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制定岗位责任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标准和定额。
我国海洋环境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面向社会公众。
比如,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了“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要求。
本文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
司马迁学术成功之路与伟大人格,在历史文献编纂方面的首创精神和在文献编纂指导思想方面坚持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堪为档案工作者的光辉典范。
我们认为,在改革律师收费制度时,我们的指导思想一定要从过去的低水平限制转变到如何科学地、合理地体现律师法律服务的价值上来。
上海铁路南站建筑设计方案实行国际招标,在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设计理念等方面实现了前瞻性的突破。
高水平的大学数学教学任务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随着语文教育批评兴盛繁荣期的到来,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语文教育批评摒弃了曲折迷失期的批评模式以及指导思想。
如果车辆年检合格,就因为未缴税不让行驶,这种“管卡压”的立法指导思想,老百姓难以接受。

汉字详情

zhǐ [zhi]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X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PA
四角: 520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

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雉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tɕicjiix/tjyy
dǎo [dao]
部首: 307
笔画: 6
五笔: NFU
五行:
仓颉: RUDI
四角: 773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2) 同本义

导,引也。——《说文》

其治宜导引按轎。——《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

导官令本。——《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

导官。——《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

导一茎六穗于庖。——《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导子(官员出行时在前面开路的仪仗队);导从(古代官员出行时,担任前导和后从的人);导仗(前导的仪仗)

(4) 教导

而不可以导人。——《淮南子·缪称》。注:“教也。”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5) 又如:导播(电视台中指导表演、监督整个节目播出的专业人员);导训(引导而使和顺)

(6) 疏通

为川者决之使导。——《国语·周语上》

(7) 又如:导行费(汉灵帝时,郡国、地方每在进贡朝廷之外,另有物品给中署,做为所献之物的导行费);导款(疏通);导泄(疏导排泄)

(8) 启发,开导

忠信以导之。——《吕氏春秋·适威》。注:“犹先也。”

是以导于民。——《国语·晋语》。注:“训也。”

然后导以取保,出启于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导谕(劝导晓谕);导示(指导启示)

(10) 传导 。如:导电;导热

(11) 引诱

导之以政。——《论语》。皇疏:“谓诱引也。”

(12) 又如:导欲宣淫(倡导情欲,宣泄淫乱之事);导谀(谄媚阿谀,曲意逢迎。)

(13) 导致;引起 。如:导因(起因);导迎(招致)

名词

(1) 向导,引路人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史记·大宛列传》

(2) 又如:导首(前导;领头);前导(领头人)

介词

顺着

英文翻译

direct, guide, lead, conduct

方言集汇

◎ 粤语:dou6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sī,sāi [si,sai]
部首: 440
笔画: 9
五笔: L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P
四角: 60330

详细解释

sāi

形容词

(1) 多须的样子 。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2) 另见 si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 xìn),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2) 同本义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4) 思慕;想念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6) 悲伤,哀愁

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诗集·长歌行》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絃。——三国 魏· 曹植《幽思赋》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晋· 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思秋(悲秋)

名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3) 特指创作的构思

画思入神。——《新唐书》

(4) 诉讼。通“司”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5) 诗体的一种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宋· 严羽《沧浪诗话》

(1)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2)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3) 另见 sāi

英文翻译

think, consider, ponder; final particle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si3 s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1 sii5 [梅县腔] se1 se5 [宝安腔] su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xi1 [台湾四县腔] sii1 sii5 [客英字典] sii1 [陆丰腔] sii1 [沙头角腔] su1 [东莞腔] su1
◎ 潮州话:se1(sur) se3(sùr) , sai1(sa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兹平聲開口三等sĭəsi/sio
xiǎng [xiang]
部首: 440
笔画: 13
五笔: SH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UP
四角: 46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心形相声。本义:想念;怀念;羡慕)

(2) 同本义

想,冀思也。——《说文》

览物想故国。——杜甫《客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

(3) 又如:想似(深切的怀念);想思(想念)

(4) 思考,思索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楚辞·九章·悲回风》

后来还亏得文琴替我竭力想法,找了原经手人,向 周中堂讨主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5) 又如:冥思苦想;想来想去(反复的多方思考);想度(考虑,衡量)

(6) 希望,想要

那时他老人家正在用功,想中那名进士。——《儿女英雄传》

(7) 又如:想闻(想望,仰慕)

(8) 料想;猜想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本人。——《史记·孔子世家论》

(9) 又如:想料(料想)

(10) 想象

想早励良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王充《论衡》

(11) 好像,如同

云想衣裳花容,春风指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12) 怀念、回想

想当年。——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以慰长想。——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英文翻译

think, speculate, plan, consider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ong3 [陆丰腔] siong3 siong6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3 [沙头角腔] siong3 [梅县腔] siong3 [台湾四县腔] siong3 [宝安腔] siong3 [海陆丰腔] siong3 [东莞腔] siong3
◎ 潮州话:siên6/sion6 siang2(siĕ siá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sĭaŋsiangx/si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