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圣先师

zhǐ shèng xiān shī [zhi sheng xian shi]

词语释义

大成至圣先师。

汉字详情

zhǐ [zhi]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X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PA
四角: 520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

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雉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tɕicjiix/tjyy
shèng [sheng]
部首: 334
笔画: 5
五笔: C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G
四角: 771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2) 同本义

圣,通也。——《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听信之谓圣。——《管子·四时》

睿作圣。——《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圣功(神灵的功力);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圣意(神灵的旨意);圣明(英明)

(4) 聪明;才智胜人

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是故圣愈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5) 又如:圣相(德智才能出众的宰相);圣童(智力特优的儿童);圣通(圣明通达);圣智(亦作“圣知”。聪明睿智,无所不通);圣善(聪明贤良);圣时(圣明之时);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或登帝位的儿子)

(6) 神圣的。封建时代称颂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之词。亦为宗教圣徒对所崇拜事物的尊称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圣虑(帝王的思虑);圣裁(皇上的决定;皇帝的裁决);圣治(皇帝的治理);圣眷(皇帝的爱护);圣聪(帝王的听闻);圣朝无阙事(指当代朝廷没有过失);圣寿节(皇帝诞辰纪念日);圣眷隆重(皇帝的深切关怀);圣驾(皇帝或临朝皇后的车乘);圣鉴(指帝王或临朝太后的鉴察);圣子神孙(称皇帝的子孙)

(8) 刁钻;精灵、乖觉或敏锐、迅速之意 。如:圣觉(犹灵感);圣得知(谓迅速灵敏地知道)

名词

(1) 精通一事,对某门学问、技艺有特高成就的人 。如:棋圣;诗圣

(2) 圣人。指儒家所称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

或圣或否。——《诗·小雅·小宛》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唐· 韩愈《师说》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又如:圣曹(神圣之辈);圣贤(指神佛);圣讳(圣人的名讳);圣经(圣人的经典);圣文(指圣人的文章典籍);圣心(圣人的心怀);圣臣(指德行智能超群出众之臣);圣法、圣制(古代圣人的法则);圣则(圣人所定的法则);圣轨(圣人的规范);圣神(泛称古代的圣人)

(4) 指传说中的神仙等 。如:圣诞(泛指神、仙、佛、菩萨的生日);圣贤爷(天上的神灵);圣姑(传说中称得道成仙的女子);圣女(贤慧而有德行的女子;女神)

(5) 神通 。如:斗圣;显圣

(6) 清酒的代称。亦泛指酒 古时称清酒为圣人,简称“圣”。如:圣贤

(7) 古之王天下者。亦为对于帝王或太后的极称

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吕氏春秋·察今》

(8) 又如:圣父(对太上皇的尊称指上帝);圣主(对当代皇帝的尊称);圣帝(犹圣主、圣君);圣皇(对皇帝的尊称);圣国(称皇帝)

英文翻译

holy, sacred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骨入聲合口一等kʰuətkhuot/quot
xiān [xian]
部首: 209
笔画: 6
五笔: TF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GHU
四角: 24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2) 同本义

先,前进也。——《说文》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九歌·国殇》

恐为操所先。——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争着赶到别人前头)

(4) 尊崇;重视

安宁则长庠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史记·本准书》

(5) 又如:先本(重视根本)

(6) 首创;开始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庄子·刻意》

(7) 又如:先志(先立志向);先事(先行其事)

名词

(1) 当初;先前

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象先了。——《红楼梦》

(2) 又如:先起头(从前);先来(先前,原来);先日(从前;日前)

(3) 先世;祖先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报任安书》

行莫丑于辱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思厥先祖父。——宋· 苏洵《六国论》

先典攸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先西域人。——明、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先茔在杭(先茔:祖先的坟墓。杭:浙江省杭州市)。——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先陇(祖坟);先陵(帝王祖先的坟墓);先铭(先人的墓志铭)

(5) 前导;前驱

以为民先(先,先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韩非子·五蠹》

行为士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先引(前导);先师(前辈老师);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7) 姓

形容词

(1) 前,时间或次序在前

以先国家之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先相继。——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固先乎吾。——唐· 韩愈《师说》

先天下之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古时的;先前的,先代的

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礼记·月令》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战国策·齐策》

(3) 又如:先帝(远古帝王);先王(指上古贤明君王)

(4) 首要,根本

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庄子·天道》。成玄英疏:“先,本也。”

(5) 又如:先天(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先务(首要的事务)

(6) 上

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唐· 韩愈《和侯协律咏笋》

(7) 又如:先后(高下,优劣)

(8) 已故的。称呼死者的敬词

先大母婢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9) 又如:先朝顾命(先帝临终托付);先府君(尊称亡父)

副词

指事情、行为发生在前

树下先有落叶。——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几欲先走。——《秋声诗自序》

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为坎以先登。——《资治通鉴·唐纪》

英文翻译

first, former, prev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sin1 sin3
◎ 客家话:[梅县腔] sien1 [客语拼音字汇] xian1 [客英字典] sen1 sien1 [东莞腔] sen1 [沙头角腔] sien1 [宝安腔] sen1 [海陆丰腔] sien1 [sen1] [台湾四县腔] sien1 [sen1] [陆丰腔] sian1
◎ 潮州话:soiⁿ1 [揭阳、潮阳]saiⁿ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前先開平聲開口四等sensien
shī [shi]
部首: 318
笔画: 6
五笔: JGM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LMB
四角: 21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duī)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动词

(1) 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

英文翻译

teacher, master, specialist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