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遥控

zhǐ lìng yáo kòng [zhi ling yao kong]

词语释义

即由控制端将控制指令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的方式送到受控对象,使受控对象按控制端的要求动作。

汉字详情

zhǐ [zhi]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X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PA
四角: 520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

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雉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tɕicjiix/tjyy
líng,lǐng,lìng [ling]
部首: 220
笔画: 5
五笔: WYC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NI
四角: 80302

详细解释

líng

动词

(1) 听从。后作“聆”

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吕氏春秋》

(2) 名词。通“鸰”

脊令在源,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按:脊令即鶺鸰

(3) 假设语气词

令,设辞也。——《助字辨略》

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令五人保其首领。——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另见 lǐnglìng

lǐng

量词

(1) 纸的数量单位, 原张的纸500张为一令。

(2) 另见 líng;lìng

lìng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2)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令,发号也。——《说文》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诗·齐风·东方未明》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

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陈寿《三国志》

召令徒属曰。——《史记·陈涉世家》

乃下令。——《战国策·齐策》

(3) 又

令初下。

令所过毋供张。——清· 张廷玉《明史》

(4) 又如:令书(天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令官(行酒令的指挥官);令君(县令);令人(宋代命妇的封号。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又指衙役,差役);令牌(发令的木牌);令众(号令示众);喝令(大声命令)

(5) 通“命”。命名

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管子》

(6) 使,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史记》

令贼知也。——明· 魏禧《大铁椎传》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令人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

令人丧气若此。

(8) 又如:令人深思;令人恶心;令人神往

名词

(1) 命令;法令

臣下罔攸禀令。——《书·说命上》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史记·屈原列传》

(2) 又如:政令;将令(军令);传令(传达命令);功令(旧时指法令)

(3) 时令,季节

群葩当令时。——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令序(时令次序)

(5) 逮捕状,没收状 。如:搜查令;扣押令

(6) 用于强行一种权力者 。如:进入令;归还土地与所有权人令

(7) 酒令,饮酒时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

今日也行一个令才有意思。——《红楼梦》

(8) 又如:令章(酒令);令官(行酒令的指挥官);令酒(行酒令的人;最初必自先饮一杯,称令酒)

(9) 词调、曲调名,即“小令”,又称“令曲”,一般字少调短,如词中的《十六字令》,元曲中的《叨叨令》之类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闭不得。——张炎《词源·令曲》

(10) 官名

卜皮为县令。——《韩非子·内储说上》

(11) 中国古代政府某部门或机构的长官。如:尚书令;大司农令;郎中令;令史(本为掌文书的官员,宋时已降为一般的办事人员)

(12) 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魏文侯时, 西门豹为 邺令。——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海令为母寿。—— 清· 张廷玉《明史》

刺史守令。——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守令皆不在。——《史记·陈涉世家》

华阴令欲媚上官。——《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县令;令尹(官名。春秋时楚国最高的军政长官;明清时称知县为令尹);令长(汉官名。即县令、县长)

(14) 名声

饰小语以干县(悬)令。——《庄子》

(15) 通“鸰”。鶺鴒。鸟名,大如鷃雀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

形容词

(1) 美善

巧言令色。——《论语·学而》。集解:“令色,善其颜色。”

何忧令名不彰。(令名不彰,好的名声不会显扬。)——《世说新语·自新》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令色(和悦的面容;善于用谄媚和悦的颜色取悦人);令辰(美好的时辰);令居(吉善的住处);令音(美言,佳音);令政(善政,德政);令望(好的名望)

(3) 吉祥,吉利 。如:令日(吉祥的日子);令月(吉祥的月份);令旦(吉日);令年(吉祥的年份);令辰(吉日;吉利的时辰)

(4) 你的——尊称他人的亲属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有此令郎君。

(6) 又如:令阃(称对方妻子的敬辞);令嗣(令郎。称对方儿子的敬辞);令子(对别人儿子的美称);令母(尊称他人的母亲);令似(尊称他人的儿子);令妹(称自己的妹妹。后用作敬称对方的妹妹)

连词

(1) 假使,假设

藉第令毋斩,戌死者固十六七矣。——《史记·陈涉世家》

(2) 另见 líng;lǐng

英文翻译

command, order; 'commandant', magistrate; allow, cause

方言集汇

◎ 粤语:lim1 ling4 li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6 lin2 lin3 [东莞腔] lin5 [沙头角腔] lin5 [陆丰腔] lin6 [梅县腔] lin5 [台湾四县腔] lin5 lin2 lin3 [客英字典] lin5 [宝安腔] lin5 |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lienlĭɛn
yáo [yao]
部首: 306
笔画: 13
五笔: ERMP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BOU
四角: 3230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辵( chuò))

(2) 同本义

遥,远也。——《广雅》

遥,远也。梁楚曰遥。——《方言六》

遥遥,远也。——《广雅》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注:“遥,远也。”

可登而路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遥闻深巷中犬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遥闻汝哭声。——清· 林觉民《与妻书》

遥语应元。——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遥天(远天);遥祭(向着远方而祭祀);遥领(间接治理,由远处控制监督);遥遥华胄(指远古时候的名门后裔);遥心(心向远方);遥目(远望);遥仰(对远地的人表示敬仰)

(4) 时间长

勤思终遥夕。——何劭《杂诗》

(5) 又如:遥夕(长夜);遥久(长久)

(6) 通“姚”。妖艳;美好 。如:遥冶(姚冶;艳丽);遥艳(妖艳)

(7) 通“摇” 。如:遥曳(摇荡)

动词

(1) 飘荡

魂魄归徕,无远遥只。(只:语气词,无实义)——《楚辞·大招》

(2) 又如:遥袅(飘遥缭绕)

英文翻译

far away, distant, remote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餘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jĭɛujeu
kòng [kong]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PWA
五行:
仓颉: QJCM
四角: 53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空声。本义:开弓)

(2) 同本义

控,引也。——《说文》

控弦破左的。——曹植《白马篇》

或控弦以弊筋骨。——《抱扑子·金丹》

将军角弓不得控。——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又如:控弦(拉弓,持弓);控弦之士(士兵。控弦:开弓射箭);控背(控身。躬身行礼)

(4) 勒马

控骄马,鞭袅芦花。——董解元《西厢记》

(5) 又如:控抑(抑制);控勒(勒住马缰);控马(驾驭马匹,骑马)

(6) 控制

控蛮荆而引 瓯、 越。—— 王勃《滕王阁序》

(7) 又如:控单(盖东西的布单等);控扼(控制扼守);控番引夷(控制、吸引文化落后的异族)

(8) 申诉 。如:控陈(申诉)

(9) 投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子·逍遥游》

(10) 悬

只见是三间大厅,帘拢高控,静悄悄全无人迹。——《西游记》

英文翻译

accuse, charge; control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ong5 | kung5 [宝安腔] kung5 [客语拼音字汇] kung4 [海陆丰腔] kung5 kung3 kiong1 [梅县腔] kiong5 kung5 [台湾四县腔] kung5 kung3 kiong1 [东莞腔] ku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四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江平聲開口二等kʰɔŋkhrung/qe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