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捉拿查究。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捉拿查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渔埠编保》:“如应对含糊,形跡可疑……立刻报官,以凭拿究。”
引证解释
⒈ 捉拿查究。
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渔埠编保》:“如应对含糊,形跡可疑……立刻报官,以凭拿究。”
拿究的网络释义
拿究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2) 同本义
手里拿串拍板。——《水浒传》
(3) 又如: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4) 捉拿
差人拿不将他来;差人都合他是一个人,谁肯拿他?——《醒世姻缘传》
(5) 又如:缉拿(搜查捉拿);拿不将(拿不了);拿究(捉拿查究);拿捕(捉拿;逮捕);拿访(捉拿查访);拿送(逮捕解送);拿解(逮捕解送)
(6) 矜持;摆 。如:拿一手(摆架子;要挟);拿三撇四(装模作样);拿身分(犹言摆架子);拿腔(拿乔。装腔作势);拿捻(故作姿态)
(7) 刁难
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红楼梦》
(8) 如:拿把;拿捏
(9) 把握 。如:拿准(十分有把握);拿稳(有把握;沉着)
(10) 攻克;俘获 。如:拿下敌人的碉堡
(11) 用手把一件东西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如:拿回家
(12) 用…手段表现或运用权力 。如:拿钱垫人(以钱压人);拿权
(13) 提起;举起;抬;吊 。如: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就走了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方法等。相当于“用” 。如:拿事实说话
(2) 引进所处置的对象,相当于“把” 。如:别拿他当小孩
(3) 和“来说”、“来讲”连用,举出要说明的事物或情况 。如:拿我们来说,缺勤是极少的 注:“纷挐”的“挐”不作“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a1 [沙头角腔] la1 [客英字典] na1 [宝安腔] la1 [东莞腔] la1 [台湾四县腔] na1 [客语拼音字汇] na1 na2 [陆丰腔] na1 [海陆丰腔] n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拏 | 女加 | 孃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ɳa | nra/nea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穴,九声。本义:穷;尽) 同本义
究,穷也。——《说文》
靡届靡究。——《诗·大雅·荡》
害气将究。——《汉书·食货志》
此告民究也。——《吕氏春秋·任地》
靡届靡究。——《诗·大雅·荡》
害气将究。——《汉书·食货志》
此告民究也。——《吕氏春秋·任地》
必须天道,周旋无究。——《国语》
(2) 又如:究途(走完全部的路程。比喻做事有始有终);究年(终年);究归(终归)
动词
(1) 谋划;研究;探求
究,谋也。——《尔雅》
不舒究之。——《诗·小雅·小弁》
爰究爰度。——《诗·大雅·皇矣》
莫可究详。——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究讨(研究探讨);究理(推求事物的原理);究心(费力;用心钻研);究味(研究体会);究明(研究清楚);究索(研究探索)
(3) 系统调查或追查
是究是图。——《诗·小雅·棠棣》
不究其旧。——唐· 韩愈《原毁》
究其旧。
士之孝曰究,究者,以明审为义。——《孝经·援神契》
究主使者。——《明史》
(4) 又如:究讯(追查审问);究治(追究处治);究审(追究审问);究切(追究责备);究处(追究处分);究询(追究询问);究寻(追查)
(5) 达,贯彻
有擅主之臣,则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韩非子》
副词
毕竟,到底
其究安宅。——《诗·小雅·鸿雁》
独见环儿仍是先前,究不甚钟爱。——《红楼梦》
寒家在此虽住了三代,究系寄居,亲友甚少。——《镜花缘》
百姓究何辜。——《广东军务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u5 kiu5 [东莞腔] giu5 [沙头角腔] kieu5 [梅县腔] giu5 [海陆丰腔] giu5 kiu6 [陆丰腔] giu5 [宝安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客语拼音字汇] giu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救 | 居祐 | 見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kiuh/kiow | k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