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印把儿

ná yìn bà er [na yin bar]
繁体 拿印把兒
注音 ㄋㄚˊ 一ㄣˋ ㄅㄚˋ ˙ㄦ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拿印把儿 ná yìnbàr

(1) 指做官掌有实权,也称“拿印把子”

be an official;be in power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be an official;be in power] 指做官掌有实权,也称拿印把子 拿印把儿 ná yìn bà ér [be an official;be in power] 指做官掌有实权,也称“拿印把子”。

拿印把儿的国语词典

掌握权柄。

如:「这事由上头拿印把儿,我无权决定。」

拿印把儿的网络释义

拿印把儿

  • 拿印把儿,是汉语词汇,读音为ná yìn bà ér,释义是指做官掌有实权,也称“拿印把子”。
  • 汉字详情

    [na]
    部首: 432
    笔画: 10
    五笔: WGKR
    吉凶:
    仓颉: ORQ
    四角: 805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2) 同本义

    手里拿串拍板。——《水浒传》

    (3) 又如: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4) 捉拿

    差人拿不将他来;差人都合他是一个人,谁肯拿他?——《醒世姻缘传》

    (5) 又如:缉拿(搜查捉拿);拿不将(拿不了);拿究(捉拿查究);拿捕(捉拿;逮捕);拿访(捉拿查访);拿送(逮捕解送);拿解(逮捕解送)

    (6) 矜持;摆 。如:拿一手(摆架子;要挟);拿三撇四(装模作样);拿身分(犹言摆架子);拿腔(拿乔。装腔作势);拿捻(故作姿态)

    (7) 刁难

    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红楼梦》

    (8) 如:拿把;拿捏

    (9) 把握 。如:拿准(十分有把握);拿稳(有把握;沉着)

    (10) 攻克;俘获 。如:拿下敌人的碉堡

    (11) 用手把一件东西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如:拿回家

    (12) 用…手段表现或运用权力 。如:拿钱垫人(以钱压人);拿权

    (13) 提起;举起;抬;吊 。如: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就走了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方法等。相当于“用” 。如:拿事实说话

    (2) 引进所处置的对象,相当于“把” 。如:别拿他当小孩

    (3) 和“来说”、“来讲”连用,举出要说明的事物或情况 。如:拿我们来说,缺勤是极少的 注:“纷挐”的“挐”不作“拿”

    英文翻译

    take, hold, grasp; bring;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naa4
    ◎ 客家话:[梅县腔] na1 [沙头角腔] la1 [客英字典] na1 [宝安腔] la1 [东莞腔] la1 [台湾四县腔] na1 [客语拼音字汇] na1 na2 [陆丰腔] na1 [海陆丰腔] n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女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ɳanra/nea
    yìn [yin]
    部首: 215
    笔画: 5
    五笔: QGBH
    五行:
    仓颉: HPSL
    四角: 7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2) 同本义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数印。

    其印自落。

    (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

    (4) 泛指图章

    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 明· 徐官《古今印史》

    (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

    (6) 痕迹,标记

    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

    (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

    (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

    (9) 姓

    动词

    (1) 盖章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

    (3) 印刷

    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若止印二三本。

    若印数十本。

    此印者才毕。

    (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

    (5) 印证 。证明与事实相符

    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

    (7) 铭刻 。如:深深印在脑子里

    (8) 直接将 印在 上 。如:印有两分的邮票

    (9) 使物上留下痕迹

    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

    (10) 又如:印合(模子)

    英文翻译

    print, seal, stamp, chop, mark

    方言集汇

    ◎ 粤语:jan3 ngan3
    ◎ 客家话:[梅县腔] jin5 [海陆丰腔] rin5 rang5 [客英字典] jin5 [陆丰腔] jin5 [客语拼音字汇] yin4 [宝安腔] jin5 [沙头角腔] jin5 [东莞腔] jin5 [台湾四县腔] jin5 jang5
    ◎ 潮州话:ing3 「揭阳」ê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刃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qjinh/innʔĭĕn
    bǎ,bà [ba]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C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AU
    四角: 570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巴声 。本义:握持;执)

    (2) 同本义

    把,握也。——《说文》

    其拱把而上者。——《庄子·人间世》

    拱把之桐梓。——《孟子》。注:“以一手把之也。”

    汤自把铖以伐 昆吾。——《史记·殷本纪》

    无把铫推耨之劳,而有积粟之实。——《战国策·秦策四》

    把酒临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把其袖。——《战国策·燕策》

    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3) 又如:把杯(拿着杯子);把刀(掌刀,上灶烧菜);把卷(持卷);把玩(握在手中或置于手中赏玩);把腕(握住手腕)

    (4) 把守;看守。站岗放哨

    街亭有兵把守。——《三国演义》

    (5) 又如:把大门;把界军(守边军队)

    (6) 掌管;控制

    把脚不住,翻筋斗跌倒。——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7) 又如:把稳(把持稳妥)

    (8) 给

    我一天杀一头猪还赚不到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儒林外史》

    (9) 又如:把与(送给)

    (10) 按,诊 。如:把脉

    名词

    (1) 把东西扎在一起的小捆儿

    二月山城无菜把。——杨万里《南雄邑外寄堂》

    (2) 又如:草把

    (3) 把手 。如:自行车把;门把手

    (4) 把式 。如:把势(精于某一技艺的行家;武艺)

    形容词

    (1) 大约 ——用在数词(如百、千、万)和度量衡单位(如公里、公斤、个)的后面表示数量近于这个单位数

    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儒林外史》

    (2) 又如:个把月;百把公斤;千把块钱

    (3) 朋友结为异姓兄弟等关系的 。如:把兄弟

    介词

    (1) 用在直接宾语之前,宾语之后跟着及物动词。如:把门关上;这一趟可把他累坏了

    (2) 表示处置。如:把头一扭

    (3) 表示致使。如:把她羞哭了

    (4) 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如:你把我的心都哭乱了

    (5) 引进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当于“拿”、“用”

    生来不读半行书,只把黄金买身贵。——唐· 李贺《嘲少年》

    (6) 〈方〉∶用在动词后,表示交与、付出,相当于“给”

    侬东西呢?送把啥人了?——《中国地方戏曲集成》

    (7) 引进对象,相当于“对”

    吓怕了的,所以把二哥哥的事也疑惑起来。——《红楼梦》

    (8) 表示经过,用在处所词前面,相当于“从”

    军师言:“夏侯惇败了必把你手内过也。”——《三国志平话》

    (9) 在被动式里引进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谁想走到人市处,把梅香迷了。—— 元· 杨景声《刘行首》

    量词

    (1) 用于有柄的器具。如:一把刀;一把椅子

    (2) 指一手抓起的数量。如:一把米;一把土

    (3) 一握或一小捆

    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孟子·告子》

    (4) 又如:一把韭菜

    (5) 用于某些抽象的事物。如:加把劲;出把力

    (6) 用于手的动作。如:拉他一把;帮她一把

    (7) 另见

    英文翻译

    hold, take; guard; regard as

    方言集汇

    ◎ 粤语:baa2
    ◎ 客家话:[梅县腔] ba2 ba3 [陆丰腔] ba3 [客英字典] ba3 [海陆丰腔] ba3 [客语拼音字汇] ba3 [沙头角腔] ba3 [宝安腔] ba3 [台湾四县腔] ba3 [东莞腔] ba5 ba3
    ◎ 潮州话:ba2(pá) ,bê2(pé),bên3(pè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愽下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prax/peaapa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