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īn yīn [ pin yin]
注音 ㄆ一ㄣ 一ㄣ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合的音。

词语解释

  1.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合的音。

    丁玲 《给孩子们·途中》:“ 小平 他说他已经能够当记录了。他们是学罗马字拼音。”

引证解释

⒈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合的音。

丁玲《给孩子们·途中》:“小平他说他已经能够当记录了。他们是学罗马字拼音。”

拼音的国语词典

连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成复合音。

拼音的翻译

英语: phonetic writing, pinyin (Chinese romanization)​
德语: Lautschrift, Transkription, Umschrift (S, Sprachw)​, in Umschrift , Lautschrift schreiben (V, Sprachw)​, transkribieren (V, Sprachw)​
法语: transcription phonétique

拼音造句

用百度搜索时,直接敲入拼音,就会自动显示汉字。
至于中文这样的非拼音文字,书写特征就更不足为凭了。
记得一年级时,我非常粗心大意,在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同学中属于较差的,放学回到家后,总要父母反复催促我认真复习,巩固拼音。看见小伙伴们开开心心地玩,而我却复习地口干舌燥,真羡慕他们啊。
三拼音节,就是在声母和韵母之间还有一个介母,形成一个音节有三个拼音成分,这样的音节就是三拼音节。
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有着迥然不同的书写方式。
当学生们从双文初中毕业时,都能精通注音与拼音两种系统和正体及简体两种中文字体。
老师把汉语拼音字母编成了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
可是辛苦之后总会有回报,汗水之后一定会有灿烂的笑脸,当你手拿自己的成果,看见自己从拼音作文到文字流畅,从一两句话到接近千字文,从语言平淡到文字优美。
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和拉丁字母原有的顺序一样。
汉语拼音字母有手写体和印刷体两种体式。
在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等方面,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有许多相似之处。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速学习拼音,享受学拼音的乐趣,并快速达到标准音的效果。
本词典的词条,是按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列的。
文章回顾了汉语拼音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讨论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并指出汉语正词法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过去的文改路线是先准备条件,最终用拉丁化拼音文字取代汉字。
有一本拼音圣经在手,便能轻易读出圣经中罕见难字,避免有边读边、无边读上下的困扰。
正文以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并附有词目表、词目音序检字表、词目分类索引。
第八条企业名称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不得使用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
姓氏填写形式,采用中文字为基准,拼音和英文将提示错误,支持单姓和复姓的自动识别。
拼音打字法是否影响了你写字的能力?

汉字详情

pīn [pin]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UAH
五行:
仓颉: QTT
四角: 580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绑

武松定睛看时,却是两个人,把虎皮缝做衣裳,紧紧拼在身上。——《水浒传》

(2) 随从

拼,从也。——《尔雅》。郭璞注:“为随从。”

(3) 合在一起;连合;连缀 。如:七拼八凑;拼花地板;拼伙(合伙)

(4) 拼命,不顾惜,舍弃

不如拼博一笑。——《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拼杀;拼到底;拼舍着脸(撕下脸;扳着脸);拼命亡身(不顾一切的伤害自己);拼死吃河豚(夸口;说大话)

(6) 同“抨”。弹;拉开

拼,古文抨同,谓弹绳墨为拼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

英文翻译

join together, link, incorpo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ping1 ping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biang4 pin1 [宝安腔] pin5 [梅县腔] bin5 bin3 [海陆丰腔] pin2 pin1 ben1 bin5 biang5 [东莞腔] pin5 [台湾四县腔] pin2 pin1 ben1 bin5 b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三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北萌耕開平聲開口二等preng/paengpæŋ
yīn [yin]
部首: 907
笔画: 9
五笔: 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TA
四角: 0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4)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如:音律;音调

(6)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7)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英文翻译

sound, tone, pitch, pronunci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m1 [陆丰腔] jim1 [沙头角腔] jim1 [客英字典] jim1 [梅县腔] jim1 [东莞腔] jim1 [宝安腔] jim1 [台湾四县腔] jim1 [客语拼音字汇] y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ʔĭĕmqim/ym

拼音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