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音序

pīn yīn yīn xù [pin yin yin xu]

词语释义

是查字典时的拼音的排列顺序,是按英文的 个字母的顺序来排列的。

汉字详情

pīn [pin]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UAH
五行:
仓颉: QTT
四角: 580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绑

武松定睛看时,却是两个人,把虎皮缝做衣裳,紧紧拼在身上。——《水浒传》

(2) 随从

拼,从也。——《尔雅》。郭璞注:“为随从。”

(3) 合在一起;连合;连缀 。如:七拼八凑;拼花地板;拼伙(合伙)

(4) 拼命,不顾惜,舍弃

不如拼博一笑。——《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拼杀;拼到底;拼舍着脸(撕下脸;扳着脸);拼命亡身(不顾一切的伤害自己);拼死吃河豚(夸口;说大话)

(6) 同“抨”。弹;拉开

拼,古文抨同,谓弹绳墨为拼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

英文翻译

join together, link, incorpo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ping1 ping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biang4 pin1 [宝安腔] pin5 [梅县腔] bin5 bin3 [海陆丰腔] pin2 pin1 ben1 bin5 biang5 [东莞腔] pin5 [台湾四县腔] pin2 pin1 ben1 bin5 b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三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北萌耕開平聲開口二等preng/paengpæŋ
yīn [yin]
部首: 907
笔画: 9
五笔: 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TA
四角: 0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4)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如:音律;音调

(6)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7)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英文翻译

sound, tone, pitch, pronunci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m1 [陆丰腔] jim1 [沙头角腔] jim1 [客英字典] jim1 [梅县腔] jim1 [东莞腔] jim1 [宝安腔] jim1 [台湾四县腔] jim1 [客语拼音字汇] y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ʔĭĕmqim/ym
yīn [yin]
部首: 907
笔画: 9
五笔: 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TA
四角: 0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4)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如:音律;音调

(6)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7)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英文翻译

sound, tone, pitch, pronunci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m1 [陆丰腔] jim1 [沙头角腔] jim1 [客英字典] jim1 [梅县腔] jim1 [东莞腔] jim1 [宝安腔] jim1 [台湾四县腔] jim1 [客语拼音字汇] y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ʔĭĕmqim/ym
[xu]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CB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NIN
四角: 002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予声。从广( yǎn),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墙)

(2) 堂屋的东西墙

序,东西墙也。——《说文》

西序东向。——《书·顾命》

奠爵于序端。——《仪礼·乡饮酒礼》

直东序。——《仪礼·士冠礼》

宾升,立于序内,东方。——《仪礼·燕礼》

皆馔于西序下。——《仪礼·士丧礼》

东西墙谓之序。——《尔雅》

若陈衣于序东。——《礼记·丧大记》

(3) 正屋两侧东西厢房

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文选》

(4) 古代学校的别名

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周礼》。郑玄注:“序,州党之学也。”

殷曰序, 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序室(古代幼童读书处)

(6) 次第,次序

言有序。——《易·艮》

与四时合其序。——《易·文言》

内官序当其夜。——《左传·宣公十二年》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楚辞·离骚》

长幼有序。——《荀子·君子》

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工序;次序;岁序;词序;语序;序秩(官序);序成(第等,次序)

(8) 特指官吏等级系列中的位次

卿大夫以序守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9) 教育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文心雕龙》

(10) 季节

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红楼梦》

(11) 序言

序以建言,首引情本。——《文心雕龙》

丐序于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2) 又

予为斯序。

(13) 又如:序跋;序引(序和引);代序;自序;序文

(14) 功业

继序思不忘。——《诗·周颂·闵予小子》

(15) 头绪

楚王梦亦有其序。——《汉书》

动词

(1) 依次序排列

序宾以贤。——《诗·大雅·行革》。毛传:“言宾客次第皆贤。”

序八州而朝同列。(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原居雍州,六国分居八州。)——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序齿排班(序齿);序位(安排位次);序立(按品级站立)

(3) 叙述,叙说

彼此序了几句闲话。——《老残游记》

(4) 又如:序齿录(记载有关个人家事生平姻亲及其他情况的册籍)

(5) 引出

病身属恨管,暮景序悉端。——《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闺怨·秋》

(6) 草拟

县里正在序稿。——《老残游记》

又如:序稿(草拟文稿)

(7) 给……作序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8) 按功升官

崇德序功。——《三国志》

英文翻译

series, serial order, sequ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宝安腔] si5 [梅县腔]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陆丰腔] cih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海陆丰腔] s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吕上聲開口三等zĭozsiox/sz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