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拔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从困境中拯救或解脱。
《宋书·范晔传》:“又有 王国寺 法静 尼亦出入 义康 家内,皆感激旧恩,规相拯拔。”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荐延有渐,拯拔多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相公》:“ 戴 大惧,酒亦醒,苦求拯拔。” 沙汀 《困兽记》十六:“她想从演剧找到支持,好使自己从空虚无聊和不幸的深渊里拯拔出来,投入一种意义重大的新的生活。”
引证解释
⒈ 从困境中拯救或解脱。
引《宋书·范晔传》:“又有王国寺法静尼亦出入义康家内,皆感激旧恩,规相拯拔。”
唐刘禹锡《谢窦相公启》:“荐延有渐,拯拔多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戴大惧,酒亦醒,苦求拯拔。”
沙汀《困兽记》十六:“她想从演剧找到支持,好使自己从空虚无聊和不幸的深渊里拯拔出来,投入一种意义重大的新的生活。”
拯拔的网络释义
拯拔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丞(
)声。本义:向上举)(2) 同本义
艮期腓,不拯其随。——《易·艮》。王弼注:“随,谓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 孔颖达疏:“拯,举也。”
(3) 救济;援救
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起而拯之。
(4) 又如:拯弊(匡救衰病);拯世(救世);拯物(济世);拯恤(援助;救济);拯抚(救济安抚);拯济(救助;救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n3 [东莞腔] zin2 [客英字典] zhin3 [海陆丰腔] zhin3 [梅县腔]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3 [宝安腔] zi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拯 | 無 | 章 | 蒸 | 上聲 | 迥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tɕĭəŋ | cjingx/tjon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犮(
)声。本义:拔起,拔出)(2) 同本义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拔剑切而啖之。
(4)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6) 选拔;提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7) 又如: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8) 突出;超出
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又如: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10) 突起
皆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1) 又如: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12) 脱身;脱离,摆脱 。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13) 攻取
拔石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拔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15) 移动
亮拔县千余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
(1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17) 吸出 。如:拔火罐;拔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bat8 [梅县腔] pat8 [海陆丰腔] pat8 bat8 [客英字典] pat8 [宝安腔] pat8 [客语拼音字汇] bad6 pad5 pad6 [陆丰腔] pat8 [沙头角腔] pat8
◎ 潮州话:buak8[潮州]buêk8 ,boi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伐 | 房越 | 並 | 月合 | 入聲 | 月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byat/bvat | bʰĭwɐt |